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楚文王是領路之人?“噬臍莫及”的典故是怎麼回事?

爲什麼說楚文王是領路之人?“噬臍莫及”的典故是怎麼回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文王,羋姓,熊氏,名貲,楚武王之子,母鄧曼。是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在位共13年。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於伐隨途中。次年,熊貲繼位,是爲楚文王。楚文王早年受過嚴格教育,他的師傅是從申國請來的,史稱“保申”。因楚武王在位長達51年,所以楚文王繼位時已人到中年,其性格是鋒芒畢露的。《楚史》記載:“楚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遷都於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許這是楚武王的遺命而由楚文王付諸實施的。”《古代荊楚地理新探》稱:“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時(楚文王元年),而事實的遷郢則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

爲什麼說楚文王是領路之人?“噬臍莫及”的典故是怎麼回事?

領路之人

楚武王非常注重兒童的早期教育,爲他專門請來洋家教:申國人葆申。申國在今陝西一帶,早些年也是少數民族部落,後來與周王室通婚,從而擺脫二等公民的境地。因此,申國雖然是一個小國家,但其受中原文化薰陶已久,在楚武王眼裏,也算是先進性文化的代表。葆申性格謹慎,兢兢業業地教導楚文王,不在話下。後面這位學富五車的學者還會有出彩的表演。

楚文王接班時,已經是一個年富力強的中年人。應該說,父親武王留給他的是一份豐厚的遺產:一套精明能幹的領導班子,一支能征善戰的威武之師。這讓楚文王做起事來,顯得稱心如意。比如,爲了更好的“觀政中國”,楚文王一上任就進行遷都,把首都遷到了郢(今宜城楚皇城),這件龐大的工程就完成得相當順利。比如,楚文王相當長時間都親自率部在外面南征北戰,家裏的事情被一班文臣們治理得井井有條。

爲什麼說楚文王是領路之人?“噬臍莫及”的典故是怎麼回事? 第2張

與治理國家相比,楚文王指揮軍隊衝鋒陷陣的興趣似乎更大一些。楚文王二年(魯莊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舉兵北上討伐申國(故址在今河南南陽)。楚、申之間有鄧國(在今湖北襄樊一帶),楚伐申,必須假道於鄧。鄧與楚爲姻親,當時的鄧國國君鄧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雖有伐鄧之意,一時尚無口實。楚文王引兵過鄧時,鄧祁侯說:“楚文王是我的外甥”,於是讓他停在鄧國,設宴款待他。騅甥、聃甥和養甥請求鄧祁侯殺掉楚王,鄧祁侯不許,於是三人說:“亡鄧國者,必是此人。等到他滅了申國,再來滅鄧國,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臍一樣,再也來不及圖謀應付了。要殺他,只有乘這個時候。”鄧祁侯不聽按正規的禮儀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繼續北上,攻滅了申國,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個異姓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此時,鄧雖倖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魚。次年春天,楚師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鄧。

此事還衍生一個歷史典故“噬臍莫及”。自己的肚臍怎麼能咬得到呢?由此比喻做某些糗事,後悔也來不及。唐代詩人胡曾有詩言道:“鄧侯城壘漢江干,自謂根深百世安。不用三甥謀楚計,臨危方覺噬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