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馬謖被視爲嘴炮將軍 歷史上馬謖真的很差勁嗎

馬謖被視爲嘴炮將軍 歷史上馬謖真的很差勁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馬謖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歷史上的馬謖到底是什麼樣的?

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溘然長逝。劉備死後,給諸葛亮留下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蜀國大軍連續遭遇荊州失守和夷陵之戰兩次重大損失,傷亡慘重,精銳盡失,元氣大傷,正如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說,“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蜀國軍事實力大爲受損。

更爲嚴峻的是,蜀國賴以生存的吳蜀聯盟,也已經徹底破裂。當時天下大勢兩弱一強,蜀國的綜合實力是三國之中最弱小的一個,如果沒有吳蜀聯盟,蜀國將同時面對魏國吳國兩大強敵,對於瘡痍滿目的蜀漢來說,這種情況是極度危險的。

馬謖被視爲嘴炮將軍 歷史上馬謖真的很差勁嗎

諸葛亮再次受命於危難之際,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他首先派遣鄧芝出使吳國,迅速修復吳蜀聯盟,同時休養生息,聚草屯糧,招兵買馬,重建蜀國武裝實力,幾年之後,蜀國終於得以恢復元氣。

公元228年,諸葛亮秉承劉備遺願,開啓了北伐曹魏之戰。這也是諸葛亮上臺以後第一次領兵出征,也是蜀國自夷陵之戰後的第一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因此諸葛亮對此戰非常重視,精心制定了嚴密系統的作戰方案。

諸葛亮計劃三路出兵,東路軍趙雲帶領一路人馬北出斜谷,威脅關中,吸引曹魏主力,中路軍馬謖鎮守街亭,擔任打援和側翼掩護,東路軍由諸葛亮率領,出其不意猛攻魏國隴西重鎮祁山堡。

然而諸葛亮投入巨大人財物力的第一次北伐,最終卻以失敗告終。中路軍馬謖在街亭之戰中,被曹魏名將張郃擊敗,蜀軍陣線被割裂,諸葛亮側翼失去掩護,蜀軍被迫倉皇撤退,一無所獲還損失慘重。

此戰之後,馬謖被視爲嘴炮將軍,只會誇誇其談,一打實戰卻張皇失措,大敗虧輸。老師們解說“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時,常常會把趙括和馬謖當成反面例證向學生們講解。實際上,老師不會告訴你的是,馬謖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差。

首先,街亭之戰的失敗,主要責任並不應該由馬謖承擔,擔任佯攻任務、負責吸引敵軍主力的趙雲,應該承擔主要責任。諸葛亮此計的核心是“聲東擊西”,作爲疑兵,趙雲應該大張旗鼓虛張聲勢,表現出強大戰鬥力,最好能打一兩個勝仗,讓魏國感受到強大軍事壓力,千方百計吸引魏國方面注意,諸葛亮纔有計會奇襲祁山堡。

因此馬謖這一路人馬,從本質上而言只是趙雲的替補,此次北伐作戰計劃的成敗,實際上完全取決於趙雲能否起到疑兵的作用,能否成功吸引魏軍主力。但遺憾的是,趙雲的疑兵佯攻任務完成得很不理想,被魏國大將曹真一擊即潰,導致魏國主力立即調轉矛頭直撲街亭和諸葛亮。換而言之,趙雲一路被擊潰之時,諸葛亮北伐已經註定要失敗,讓馬謖背鍋有失公平。

馬謖被視爲嘴炮將軍 歷史上馬謖真的很差勁嗎 第2張

其次,馬謖是古代戰爭史上第一位提出“心理戰”的人,在整個軍事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劉備死後,蜀國南中地區的邊地部族發生叛亂,諸葛亮帶兵出征,臨行前與馬謖商議對策。

馬謖審時度勢,向諸葛亮提出十六字方針:“攻城爲下,攻心爲上,兵戰爲下,心戰爲上”,明確指出要想實現南中地區長治久安,辦法只有一個,“願公服其心而已”,不能一味依靠武力征伐,必須採用收服民心爲基本方針。諸葛亮採用他的計謀,最終以最小代價成功平定南中叛亂。

時至今日,心理戰已經在世界各國大行其道,成爲各國軍事界重點發展的21世紀特種作戰新模式重要構成部分,對對方施加心理刺激和影響,向對方施加精神壓力,形成心理負擔,渙散對方的鬥志及凝聚力,美國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心理戰部隊。由此可見,馬謖確實是一個高瞻遠矚。富有遠見的軍事奇才。

參考資料:《三國志》《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