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命令行事 馬謖最後能守住街亭嗎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命令行事 馬謖最後能守住街亭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街亭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街亭之戰馬謖如果按照要求部署紮營的話,馬謖能不能守住街亭?馬謖最後還會被殺嗎?

事實上,如果馬謖真的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紮營,那麼他是肯定可以守住街亭的!別看張郃帶着五萬魏軍前來,可他們根本無法短時間內拿下街亭,只要按照諸葛亮的軍令行事,馬謖完全可以拖延住魏軍的步伐,而且即便最壞的情況發生,街亭被破,那麼馬謖也不會被斬殺!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命令行事 馬謖最後能守住街亭嗎

街亭之戰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在穩定了蜀漢內部的情況下,決定要出兵北伐,繼續匡扶漢室的偉業。這一次出兵,諸葛亮開局非常順利,他讓趙雲鄧芝二人率軍出箕谷,做疑兵吸引魏國的主力,然後自己親率蜀漢大軍進攻祁山,打了曹魏一個措手不及!

自劉備去世後,蜀漢給人的感覺是一片混亂,再也無力對外征戰,因爲關羽的荊州之敗、劉備的夷陵之敗,早已使蜀漢精銳盡失。在這種情況下,曹魏重臣一致認爲蜀漢沒有威脅了,接下來最重要的目標乃是東吳,於是他們抽調了許多士兵前去進攻東吳,導致防備蜀漢的力量非常薄弱,諸葛亮一出兵,隴右五郡直接投降了三個郡,令天下大驚!彷彿當年那支強悍的蜀軍又復活過來了!

曹魏防備不足,再加上諸葛亮故作疑兵,所以此次北伐的開局是非常順利的,只要再努一把力,蜀漢將全據隴右,實力再上一個臺階!對於蜀漢的行動,魏明帝曹睿一邊安撫衆人,說諸葛亮此舉乃是自尋死路,一面催促張郃,快速出兵增援,最終張郃於街亭一帶和馬謖的蜀軍遭遇!

當時對守衛街亭的人選,其實衆人都是有過一番爭議的,大多數軍中將領支持讓魏延或者吳懿這種有經驗、有威信的大將前去,然而諸葛亮卻力排衆議,讓馬謖前去,最終衆人擰不過諸葛亮,只能同意。馬謖原本只是個參謀,雖然頗有盛名,但劉備曾說過不能重用馬謖,導致馬謖在蜀軍中一直不能獨領一軍,所以這次的街亭之戰,本質上就是諸葛亮在有意栽培馬謖,把軍功送到馬謖手中,以便之後順理成章的提拔馬謖。結果馬謖一點都不爭氣,竟然違背的諸葛亮的軍令,棄守城池,跑到山上紮營,最終被張郃截斷水源,打得大敗!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命令行事 馬謖最後能守住街亭嗎 第2張

《三國志》: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街亭這個地方其實是有城池的,這一點和三國演義不同!三國演義中街亭沒有城池,需要當道下寨。而且諸葛亮的命令就是讓馬謖去守衛城池,因爲古人造城都是非常講究的,城池內部是肯定有水源的,根本不擔心被截斷水道。哪瞭解馬謖竟然會大膽到連諸葛亮的命令都不聽,導致大敗,最終被諸葛亮以不聽軍令的理由給斬殺了。

馬謖不聽諸葛亮命令的理由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資治通鑑》,其實對於馬謖之死,都寫的比較明白了,就是因爲馬謖不聽軍令,導致大敗,所以被殺。所以關於爲啥馬謖被殺,我們不再多做討論,接下來我們主要說一說馬謖爲啥會不聽諸葛亮的軍令?

按照諸葛亮和馬謖的熟悉程度,他應該是非常瞭解馬謖的,如果馬謖經常都是這種不服從命令的作態,諸葛亮是肯定不會吧守衛街亭的人物交給馬謖的,既然諸葛亮敢把這麼艱鉅的任務安排給馬謖,那就說明馬謖這個人,平時還是非常讓人省心,那麼這一次爲何馬謖就突然變得不讓人省心了呢?事實上,從劉備和衆將對馬謖的態度我們便可以瞭解。

劉備臨死前,專門叮囑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說馬謖雖然有才,卻不堪大用。這其實是非常令人不解的,馬謖到底做了什麼,把劉備得罪的這麼嚴重,以至於劉備臨死前都要諸葛亮別重用馬謖?關於這個問題,本文在另一篇問答(劉備爲何不重用馬謖)中曾有過解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裏我們單講結論,就是因爲馬謖沒有擔當,曾拒絕了劉備讓他去偏遠地區歷練的決定,所以劉備一直認爲馬謖這個人吃不了苦,不堪大用。

也正是因爲劉備對馬謖的意見,所以馬謖雖有盛名,但是在蜀軍內部一直無法高升,而且衆將都不怎麼看得上馬謖。就比如街亭之戰前,諸葛亮曾詢問衆將誰可以去守衛街亭,大家推薦的人都是魏延或者吳懿,根本無人推薦馬謖,因爲馬謖缺乏擔當,而且他被劉備定過調子,是不能升遷之人!最終諸葛亮力排衆議,讓馬謖去守衛街亭,其實就是要把這份軍功送給馬謖,讓馬謖洗刷恥辱,之後能夠順利的在蜀漢升遷。

諸葛亮的這番心思,馬謖自然是瞭解的,但是馬謖覺得,光守衛街亭,似乎還不足以洗刷他身上的恥辱,他要立下不世之功來向世人證明,他馬謖並非不可重用之人,他馬謖是一個天才!所以他纔不據守城池,反而跑到山上去紮營,因爲他想來個中心開花,擊敗魏軍。結果事實證明,馬謖這人,確實不行,不僅被張郃打得大敗,而且關鍵時刻他不想着收攏潰兵,反而是拋棄大軍獨自逃離,完全坐實了他不堪大用的名聲,令人恥笑!

說完了街亭之戰的具體經過和馬謖的心理過程,我們接着再說,如果馬謖聽從諸葛亮的命令,據守街亭城,是否就能夠守住街亭?

很多人對於馬謖能否守住街亭,持懷疑態度,因爲雙方的力量太懸殊了!張郃此番前來,帶有五萬人,要想攻破街亭城,應該是非常簡單的,所以許多人認爲,即便馬謖聽從命令,老老實實的去守城,那也是守不住的,此戰必敗,無解!然而事實上,這都是我們站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的問題,站在當年那批人的角度來看,街亭城是完全能夠守住的!原因有三!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命令行事 馬謖最後能守住街亭嗎 第3張

一、有守城成功的先例

街亭,原名街泉亭,因附近有一口旺盛的泉水而得名,西漢時歸屬天水郡街泉縣管轄。到了東漢的時候,街泉縣更名爲略陽縣,也就是說街亭在略陽縣內。

《郡國志》:“略陽縣有街泉亭,即故縣”

大家注意這個略陽縣,這在東漢時期可是非常有名的,因爲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手下來歙(Xi ),曾在此處立下了不世之功!

公元32年,來歙帶着兩千人突襲了略陽縣,並在此堅守,等待着劉秀的增援。由於當時天氣寒冷,劉秀大軍無法提供及時的增援,所以來歙在此處堅守了至少四個月。在此期間,劉秀的對手隗囂帶着數萬精銳輪番進攻略陽城,結果始終攻不下一座小小的略陽城,只能望城興嘆。

《後漢書》:八年春,歙與徵虜將軍祭遵襲略陽,遵道病還,分遣精兵隨歙,合二千餘人,伐山開道,從番須、回中徑至略陽,斬囂守將金樑,因保其城。囂大驚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數萬人圍略陽,斬山築堤,激水灌城。歙與將士固死堅守,矢盡,乃髮屋斷木以爲兵。囂盡銳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發關東兵,自將上隴,囂衆潰走,圍解。

看到了吧,也就在諸葛亮北伐的200年前,東漢的來歙曾在略陽成功的阻擊了隗囂大軍數月,當時來歙只有兩千人,而隗囂有數萬大軍,有此先例在前,證明街亭其實也是守得住的!街亭和當年的略陽城其實相距並不遠,諸葛亮之所以把防守地點選擇在街亭城,估計一是考慮到當年的成功戰例,而是考慮到略陽城年久失修,現在的街亭城更好防守!

當年的守城先例,估計軍中的將領或多或少的都是瞭解的,所以當諸葛亮決定派人去守衛街亭時,衆將其實並沒有什麼意見,衆將和諸葛亮看法不同的地方在於派誰去?依照諸葛亮的謹慎的行事作風來看,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可能讓馬謖前去守城的,所以說,只要馬謖按照諸葛亮的命令行事,街亭應該是一定能夠守住的!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命令行事 馬謖最後能守住街亭嗎 第4張

二、王平的看法

街亭之戰,馬謖要跑到山上去紮營,而王平卻認爲應該據城力守,這說明在王平看來,只有據守城池,方能擋住魏軍。

《三國志》:建興六年,屬參軍馬謖先鋒。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

王平的能耐大家是瞭解的吧,當年曹爽帶領十萬人進攻漢中,結果被王平打得大敗,足見王平這人的防守能力是多麼的強悍。街亭之戰他認爲應該據守城池,這就說明其實按照諸葛亮的命令,是完全能夠守住城池的!

三、張郃的看法

馬謖被張郃擊敗後,他獨自逃離,留下成羣的蜀漢潰兵,這個時候王平直接命手下擂鼓,以作疑兵,成功的嚇退了張郃,收攏了不少的蜀漢潰兵。也正是因爲王平的這份操作,成功的獲得了諸葛亮的欣賞,從此在蜀軍中平步青雲。

《三國志》:衆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

此處,我們重點看張郃的反應,當他聽到王平擂鼓自持時,懷疑有伏兵,根本不敢追擊,而後王平率軍慢慢退去,也並沒有見張郃追擊,這其實非常反常,爲啥張郃不追擊呢?他手上明明有那麼多大軍啊!

事實上,本文認爲,張郃之所以不敢進逼,乃是因爲他覺得此戰贏得不可思議!爲何說不可思議呢?因爲街亭明明有城池,結果馬謖卻帶領這蜀軍跑到山上紮營,這不適合正常的軍事作戰啊,所以張郃心中肯定認爲其他地方還有伏兵,馬謖這一支蜀軍是故意放在山上的,所以當王平命手下鳴鼓時,張郃才懷疑有伏兵,不敢進逼!在張郃看來,這場仗的正常打法應該是蜀軍據守城池,然後魏軍迫於無可奈何攻城,結果馬謖竟然跑到山上去了,太不可思議了!

從張郃懷疑有伏兵的表現反推,其實他也認爲蜀軍應該據守街亭城,因爲只有這樣,纔有可能擋住魏軍!

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命令行事 馬謖最後能守住街亭嗎 第5張

結語

綜合來看,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的部署紮營,是完全能夠守住街亭的,因爲當年的略陽一戰,已經給大家證明了,街亭是完全守得住的!而且霍峻守葭萌關、郝昭守陳倉、曹仁守樊城,這都是典型的守城戰例,古時候攻城,並不是說你人多就一定能夠攻下的,況且張郃遠道而來,根本不可能帶上大型攻城器械,所以按照經驗來看,街亭完全守得住。另外我們從諸葛亮、王平、蜀漢衆將的反應來看,其實大家根本就沒懷疑過街亭守不守得住,這其實就說明,守住街亭,並非想象中的那麼難!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資治通鑑》《後漢書》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