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智擒鰲拜後,康熙帝又稱他爲忠臣是什麼用意?

智擒鰲拜後,康熙帝又稱他爲忠臣是什麼用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新覺羅·玄燁,順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年號“康熙”,是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對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清朝曾經出現過一個舉世矚目的盛世,這個盛世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康乾盛世,而它的開創者則是有着“千古一帝”之稱的康熙皇帝,也正是有這樣一位皇帝開創的基業,才奠定了清朝後來江山的穩固,在康熙皇帝的身上發生過很多重大的事件,就比如平定三藩之亂,親征準噶爾,還有就是智擒鰲拜。

智擒鰲拜後,康熙帝又稱他爲忠臣是什麼用意?

這幾件事情都是影響清朝命脈的大事,倘若有一點差錯,那麼很可能面臨的就是改朝換代的結局,不過好在康熙皇帝都將這些危機成功的化解,可有一件事最爲奇怪,那就是康熙在晚年的時候後悔擒拿鰲拜,不僅如此,還親自爲他平反,稱他是忠臣,那他爲何會這樣做呢?

01

康熙爲何要擒鰲拜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康熙皇帝智擒鰲拜這一事件,但是大家只是聽說過這個事,並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以及其中的過程是怎樣的,說起鰲拜這個人可是當時清朝三朝老臣,不僅見證了清朝入關的歷史,更是爲清朝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別說是康熙皇帝,就是順治對他也得禮讓三分,足以見得鰲拜在當時是有怎樣的地位和威望。

不過後來因爲順治皇帝英年早逝,所以只能將皇位傳給了年僅八歲的康熙,好在順治去世之前,安排了四位顧命大臣來輔佐自己的兒子執掌政權,其中就有鰲拜,而這四位大臣也就屬他勢力最強大,在朝中的地位最高。

其中有兩位蘇克薩哈和遏必隆更是唯他馬首是瞻,剩下的一位索尼因爲實力不夠強大,所以處於中立的地位,對於鰲拜一些逾越法制的做法也只能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爲身爲顧命大臣,所以鰲拜手中是有着很大的權力的,再加上年幼的康熙難以執掌大權,背後的孝莊太后也沒有絕對的話語權,鰲拜在朝中自然是有着僅次於皇帝的權威,權力過大也讓他也心慢慢膨脹,以至於後來完全不把康熙皇帝放在眼中,依舊我行我素,甚至隱隱有着謀權篡位的想法。

等到康熙長大成人,對於這一切也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作爲皇帝,他絕不允許這種情況的出現,更不希望自己父輩打下來的江山基業落入他人手中,所以在後來他聯合朝中一些其他臣子以商討國家大事爲藉口,將鰲拜騙到自己的宮殿中來。

隨後康熙列舉了他多條死罪,本應該將其處死,但念在是三朝元老的份上,就剝奪他所有的權力,在將其軟禁起來,而此時的鰲拜已經年事已高,又面對這種屈辱的待遇,所以沒過多久便抑鬱而終,就這樣,這場朝堂之上的政治博弈被康熙兵不血刃的化解了。

02

智擒鰲拜後,康熙帝又稱他爲忠臣是什麼用意? 第2張

晚年爲鰲拜平反

在鰲拜徹底垮臺之後,康熙皇帝終於能夠親政,獨攬大權,朝堂內部最大的隱患得以清除,這也算是讓康熙皇帝吃了一顆定心丸,不用擔心自己在執政過程中再出現什麼大的變故,也不用害怕會有權傾朝野的臣子有謀權篡位的想法,這對於早期想要給予掌權的康熙皇帝來說是非常正確,也是有利於自己的一個決定。

可是等到康熙到了晚年的時候他卻突然後悔曾經這樣對待鰲拜,並且主動提出要爲其平反,這波反向操作可是讓當時很多大臣都難以理解,要知道康熙皇帝貴爲一國之君怎麼能夠輕易的反悔,更何況這種事情明顯是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即便是敖拜有冤屈,康熙曾經的做法有過錯,那事情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也不至於昭告天下爲其平反,可以以其他的方式去彌補過錯。

但是康熙皇帝卻執意如此,一定要還鰲拜一個清白,並且還對外宣稱他是功臣,不得不說,康熙皇帝這樣的做法實在是非常大膽的,站在他個人的角度來看,這樣做無疑是否定曾經的自己,更是向全天下揭開了自己以往犯下的錯誤。

這會降低他身爲皇帝的高貴形象,也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矛盾,這樣來看,康熙在做出決定並付諸實施的時候,是冒着很大的風險的,怎麼說對自己都是不利的。

03

平冤昭雪背後的原因

那話說回來,康熙皇帝明知道這樣的做法勢必會對自己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那他還爲什麼這樣做呢?從客觀角度來看,鰲拜作爲三朝元老對清朝是忠心耿耿的,就比如在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想趁機接替自己兄長的位置,不過,在鰲拜等人的極力阻攔下,多爾袞的這個想法並沒有實現。

智擒鰲拜後,康熙帝又稱他爲忠臣是什麼用意? 第3張

最終雙方達成了妥協,由順治繼承皇位,多爾袞作爲攝政王,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後來鰲拜等人更是一心輔佐順治執掌政權,可以說他就很難有順治皇帝登基稱帝后的一切。

同時在順治皇帝去世後,鰲拜更是願意接過命令繼續輔佐年幼的康熙,雖然說在後來,因爲權力過大讓他變得有些自大,對康熙缺乏一定的尊重,還有一定的奪權心理。

但是總的來看,鰲拜並沒有想過要謀權篡位,如果他真的有這樣的想法的話,是絕對不可能放任康熙皇帝的成長的,甚至很可能在康熙尚且年幼的時候就發動政變,這樣的話也就不會,讓康熙有機會推翻他。

從主觀因素來說,鰲拜對於清朝是做出很多的貢獻的,只不過當時康熙年少氣盛,並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再加上盲目的爭奪權力,完全沒有看清背後的真相,最後將所有的矛頭和仇恨都放在了鰲拜的身上,不僅害得他病死家中,更讓他的後代也受其牽連,出於愧疚和虧欠感,康熙寧願折損自己的名譽,也要還給這位忠臣一個公道。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