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康熙能擒下權臣鰲拜 漢獻帝爲何不能擒殺曹操

康熙能擒下權臣鰲拜 漢獻帝爲何不能擒殺曹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漢獻帝和曹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鰲拜和曹操本質上是不一樣的。

鰲拜是順治留給康熙的顧命大臣,大清帝國本就是愛新覺羅家的財產,鰲拜只是這份家產的託管人,而且順治留下的託管人還不止他一個。

有四個。

鰲拜聯合遏必隆殺了蘇克薩哈,權勢直逼索尼,但是一時半會還無法耐索尼何。

康熙能擒下權臣鰲拜 漢獻帝爲何不能擒殺曹操

朝廷大臣都會以鰲拜馬首是瞻嗎?

未必。

很多人看鰲拜勢力大,很聰明的選擇了閉嘴。

連顧命大臣之首的索尼都選擇暫時躲避鰲拜的風頭,何況別人。

權傾一時的鰲拜恍惚覺得自己成功掌握了大清的產業,他完全忘了自己只是大清的職業經理,還是沒股權的那種。

但是在大清這攤生意中,鰲拜沒有股權 ,大清很多官員對這一點看的很明白。

鰲拜身在局中,卻迷在局中,沒明白這一點。

鰲拜對自己的能力很自信,覺得大清的財產都在自己手中了,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玄燁那個小孩子,大玉兒那個老孃們翻不出多大浪來。

他似乎忘了一點,大清始終是愛新覺羅的大清,不是他瓜爾佳氏的大清。

所以當康熙對他動手時,他都震驚了。

康熙能擒下權臣鰲拜 漢獻帝爲何不能擒殺曹操 第2張

康熙擒住鰲拜後,很快就肅清了鰲拜的黨羽,消除了鰲拜的影響。

他能操作成功,基於兩個原因:

其一,鰲拜被擒,鰲拜集團羣龍無首,沒有一個人再有像鰲拜一樣能統一各派的權臣。

其二,對於大清是愛新覺羅的大清,這一事實朝臣們深植心中。朝中還有很多人是愛新覺羅的死忠粉,對鰲拜敢怒不敢言,心裏他們都盼着鰲拜倒臺,對康熙搬到鰲拜後,他們大力支持皇帝的行爲,比如索尼家族。

漢獻帝無法像康熙清初鰲拜一樣關門捉曹。

因爲漢獻帝沒有資本這麼玩。

漢獻帝投奔曹操時,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

長安被董卓手下放了一把火後,漢獻帝就開啓了四處流浪的旅程。

他帶着手下幾百人,飢一頓飽一頓,諸侯們雖然名義上都是漢朝的部署,但是對這位大漢天子,沒人願意收留。

康熙能擒下權臣鰲拜 漢獻帝爲何不能擒殺曹操 第3張

漢末天下大亂,諸侯有兵就是草頭王,在自己的地盤,自己就是土皇帝,誰願意把一個真皇帝供到自己的地盤,給自己頭上戴個緊箍咒。

漢獻帝四處流浪時,袁紹的謀士沮授曾給袁紹出主意,讓他迎接漢獻帝狹天子以令諸侯,沮授的原話是:

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但是袁紹手下別的謀士都反對沮授的提議,認爲把漢獻帝迎接進來,好處固然不少,麻煩事情也是一堆,而且漢獻帝這個大活人,真的能挾住嗎。

同一時期,毛玠也給曹操提議: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考慮再三,答應了。

爲啥?

因爲在整個北中國,曹操的勢力不算大,當時的北方有袁紹,公孫瓚,陶謙,呂布等大大小小的勢力,曹操在這些勢力之中,遠遠算不上最大的。

他需要有漢獻帝這面旗幟。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接漢獻帝進洛陽,一個新的時代正緩緩開啓。

康熙能擒下權臣鰲拜 漢獻帝爲何不能擒殺曹操 第4張

漢獻帝爲啥沒能像康熙解決鰲拜一樣解決曹操呢?

其實他也想。

於是有了後來的衣帶詔事件。

但是漢獻帝真的只能想想。

鰲拜充其量只是愛新覺羅家的管家,漢獻帝卻是曹操的吉祥物。

漢獻帝從頭上戴的冕旒冠,到貼身的褲衩,每一針每一線,都是人家曹操的財產。

開始,漢獻帝也有一些自己的嫡系部曲,但是相比於曹操龐大的產業,這些嫡系少的可憐。

就這,曹操還看着礙眼,隔三差五的就殺一批漢獻帝身邊的近人,後來漢獻帝身邊就都是曹操的人了,連他枕邊的女人都換成了曹姓。

康熙能擒下權臣鰲拜 漢獻帝爲何不能擒殺曹操 第5張

曹操和鰲拜不一樣的另外一點是,他根本不給漢獻帝閉門殺自己的機會。

曹操把漢獻帝從洛陽遷到許都後,曹操幾乎不單獨朝見漢獻帝。

曹操最早曾經跟隨大將軍何進,他親眼看到何進進皇宮,被十常侍給弄死。

出於感恩,曹操還娶了何進的兒媳婦尹氏,他知道一個大家族當家人意外去世,這個家族的命運老悲慘了。

人人可欺人人可騎、

前車之鑑教訓太深了。

所以曹操很謹慎,絕不單獨朝見漢獻帝,甚至能不見絕對不見。

都說滿洲人是因爲看了《三國演義》才得了天下,但是鰲拜應該沒看過,或者他沒有認真琢磨過曹操。

因爲大意,對一個小孩子沒有提防,鰲拜被擒,滿盤皆輸。

教父維多·科利奧尼曾說:

我花了一輩子 ,就學會了小心 ,女人和小孩能夠粗心大意 ,但男人不行。

小心這倆字,曹操在何進死的那天就學會了,受用了一輩子。

鰲拜根本不知道小心爲何物,於是難逃折戟沉沙的命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