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南宋名臣鄭性之簡介:將朱熹理學上升到官方哲學的高度

南宋名臣鄭性之簡介:將朱熹理學上升到官方哲學的高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爲都城,史稱南宋,歷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濟上外貿高度發達 ,重心完成了歷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地位,並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鄭性之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鄭性之(1172年-1255年 ) 宋朝名臣。字信之,初名自誠,號毅齋,因避宋理宗作藩王時貴誠名諱,遂改名,閩清人(葬於長樂),宋乾道八年(1172)生。

簡介

少家貧,勤讀,初受學於朱熹。曾任知樞密院事,最高軍事長官兼參知政事(相當於副丞相)。他一生勤奮好學,對朱熹感恩戴德,不但爲朱熹理學"解禁"奔走呼號,後來還利用職權把朱熹理學上升到南宋官方哲學的高度,影響中國歷史數百年之久。《宋史》有傳。

南宋名臣鄭性之簡介:將朱熹理學上升到官方哲學的高度

人物生平

嘉定元年(1208)進士第一。授承事郎,奉國軍節度判官。嘉定六年三月召對,以崇聖學教太子爲先;次論立國根本在於人才,人才所以能立國,在於氣節;三論錢法、邊防、軍政等事,受到寧宗的重視,任祕書省正字。嘉定八年正月遷祕書郎。他上奏說:現在的大患不在於垂亡的金朝,而在於新興的蒙古,應選擇二三員大帥,委以邊防重任。翌年兼任尚書右郎官。乞補外官,知袁州。嘉定十二年召爲左侍郎官,上言從嚴處置貪官。嘉定十三年兼國史院編修官,又除將作監。時太子未立,建議立長子,寧宗準其所請。嘉定十六年任右文殿修撰,知贛州。翌年,寧宗死,權相史彌遠廢太子,擁立皇侄沂王昀,是爲理宗。性之任集英殿修撰,知隆興府。寶慶三年(1227)遷寶章閣侍制,升任江西安撫使。性之因病請求奉祠休養,乃提舉玉隆萬壽宮。紹定六年(1233),史彌遠死,理宗親政,任性之爲敷文閣侍制,知建寧府。

端平元年(1234)拜吏部侍郎。他向理宗建議:廣開言路,鞏固邊防,收拾人心,徐圖恢復。理宗表示贊成,升他爲左諫議大夫兼侍讀。他又向理宗建議,要先寬法令,與民生息,培養國力,然後再出師收復中原。不久升任端明殿學士。

南宋名臣鄭性之簡介:將朱熹理學上升到官方哲學的高度 第2張

端平三年(1236)拜參知政事(副承相)。後因明堂禮成,雷雨大作,性之引咎辭職。理宗御筆勉留,命兼同知樞密院事,性之力辭不允。時淮東總領吳淵入朝,爲御史唐鱗所論。理宗欲留淵,性之密奏不可,唐璘反疑性之庇之,遂劾性之“寬而無制,懦而多私”。唐璘系性之學生,且受性之保舉爲御史,因此他的奏疏引起轟動。性之並不爭辯,而且認爲唐璘所言切中自己的弱點。後唐璘也對自己的魯莽表示後悔。嘉熙元年(1237)性之辭相職,改任資政殿大學士,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性之固辭,改提舉臨安洞霄宮,後加觀文殿學士,退休回鄉。

寶祐三年(1255)卒,年84歲。後贈少傅,諡文定。著有《端平奏議》、《宋編年備要》。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