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宣宗李忱犯了什麼錯誤,最終將唐朝推入萬劫不復之地?

唐宣宗李忱犯了什麼錯誤,最終將唐朝推入萬劫不復之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來到唐會昌六年,唐武宗死後,唐宣宗李忱被馬元贄等宦官擁立爲帝。這位唐宣宗是除女帝武則天與殤帝李重茂之外的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時期的政績被人稱爲“大中之治”,可惜最後卻因服用丹藥中毒而死。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唐宣宗李忱晚年犯了什麼錯誤,最終將唐朝推入萬劫不復之地?

李忱原名李怡,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個兒子,論及輩分的話,他還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但年齡卻還要比唐敬宗與唐文宗小上一歲。唐會昌六年,唐武宗病危,宦官馬元贄認爲年紀比較小的李怡好掌控,於是就以唐武宗李炎的名義立李怡爲皇太叔,成爲了新的皇位繼承人。

唐宣宗李忱犯了什麼錯誤,最終將唐朝推入萬劫不復之地?

因此,唐宣宗李忱對於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是十分重視的,哪怕有大臣提出儲君未立恐會影響國本,但唐宣宗李忱還是對此置之不理,只因唐宣宗生有十二個兒子,但其中能成爲儲君候選人的只有兩位。這兩位皇子分別是長子鄆王李溫與四子夔王李滋,按照自古以來的嫡長子繼承製度,長子鄆王李溫是皇位繼承人的不二人選。

但經過唐宣宗一番考察之後,他發現自己的長子雖“器度沉厚,形貌瑰偉”,但還是不符合自己心目中的最佳人選。在他看來,也只有四子夔王李滋很像自己,因此一度想要立夔王李滋爲太子,但礙於嫡長子繼承製,唐宣宗開始飄忽不定了。這時候,時任宰相的裴休又再一次向唐宣宗提出該立儲了,但唐宣宗卻說:“若建太子,則朕遂爲閒人。”

這樣的警告,顯然震懾到了某些人,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大臣敢提立儲之事了。但很快,唐宣宗就因爲服食丹藥導致中毒了,這一中毒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已經病入膏肓的唐宣宗卻做了一件將唐朝推入萬劫不復之地的事,那就是下了一道旨意。這道旨意的大致意思是讓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這三位宦官擁立四子夔王李滋爲皇帝,但問題就在於這道旨意只有這三個宦官知道,即使是宰相也不得而知。

唐宣宗李忱犯了什麼錯誤,最終將唐朝推入萬劫不復之地? 第2張

當時已經是晚唐時期,宦官掌握兵權可謂是很常見了,所以擔任左神策護軍中尉並掌握宮廷禁軍的宦官王宗實,反而是率領禁軍去擁立唐宣宗的長子鄆王李溫爲皇帝,然後又以僞造聖旨的罪名,將樞密使王歸長、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三位宦官給處死了。後來,事實證明唐宣宗挑選繼承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因爲長子鄆王李溫即位之後,就整天沉溺於酒色中,將唐宣宗李忱好不容易開創出來的“大中之治”付之東流了,讓唐朝重新陷入風雨飄搖的局面。

因此,《新唐書》有云:“宣宗精於聽斷,而以察爲明,無復仁恩之意。嗚呼,自是而後,唐衰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