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伯溫臨終前留下的預言是什麼?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歷史故事

劉伯溫臨終前留下的預言是什麼?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歷史故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中,劉伯溫是名氣最大的一個。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人們常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師,也是蜀漢政權建立的重要功臣,在諸葛亮的悉心輔佐下,劉備一路走來,最終建立蜀漢基業。白帝城託孤以後,諸葛亮又繼續爲完成先帝遺詔,先後五次北伐,力圖克復中原,毫不誇張地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三分天下的局面,就沒有蜀漢在歷史上的璀璨一筆。

諸葛亮固然居功至偉,但終其一生,充其量也就幫劉備促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可劉伯溫就不一樣了,他促成了朱元璋一統華夏,坐擁整個江山。劉伯溫更是被後人稱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偉人。

諸葛亮、劉伯溫二人的功績大小,暫且不作比較,今天只說說劉伯溫臨終前的一個預言,頗爲神奇。

我們知道,在明朝時,胡惟庸一直對劉伯溫的才幹耿耿於懷,所以一直視劉伯溫爲眼中釘肉中刺,始終想方設法除去劉伯溫。

由於朱元璋的生性多疑,偏聽偏信,劉伯溫沒有得到善終。臨終前,劉伯溫留下一個預言,未曾想百年之後,竟字字應驗。不得不說,劉伯溫的才學和預判十分了得。那麼,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歷史故事呢,我們詳細說來。

從籍籍無名到一鳴天下,劉基終遇明主

劉伯溫原名劉基,字伯溫。因爲是浙江青田人,所以也稱“青田先生”。劉伯溫天資聰穎並且在學習上肯下功夫,他可以做到“七行俱下”。劉伯溫年僅12歲便考中秀才,是故父老皆稱其爲“神童”。

泰定元年(1324年),朱元璋還在給地主放牛的時候,14歲的劉伯溫已經學完了《春秋》。劉伯溫的“學完”並不是先生講完、他聽完,而是自己把書看了兩遍就能背誦。不僅如此,他還能發表自己的瞭解,以至於老師嘖嘖稱奇:“真是奇才,將來一定不是個平常之輩!”

劉伯溫臨終前留下的預言是什麼?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歷史故事

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既然是明朝首席軍師,他跟朱元璋肯定有交集。

元統元年(1333年),23歲的劉伯溫赴大都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但是卻因爲兵荒馬亂在家待了3年,之後也僅僅被元朝政府任命了一個正八品的縣丞。劉伯溫在任上爲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也得罪了許多地方豪紳。此後劉伯溫仕途多舛,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請至應天才算是良臣得遇明主。在當時的羣雄之中,朱元璋並不是實力最強的,所以劉伯溫建議朱元璋避免兩線作戰、採用各個擊破的方針。

在劉伯溫的建議下,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和張士誠,隨後又脫離“小明王”自立勢力。朱元璋稱帝之後,糧稅仿照宋制每畝加五合,卻唯獨青田縣例外。朱元璋表示:“要讓劉伯溫家鄉世代把此事傳爲美談。”

深陷朋黨之爭,劉伯溫欲辯難言

天爲羅帳地爲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從朱元璋的這首詩不難看出,老朱確有一代明君的氣質,不論是心胸還是用人,都是大手筆,應該說跟着他一起打江山肯定會得到厚遇,可學習後來的歷史我們發現,老朱是一個疑心很重且心狠手辣之人。“兔死狗烹”的經典案例,被他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明朝的開國功臣中,劉伯溫是名氣最大的一個,在民間野史中,相傳此人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謀臣,料事如神,文韜武略,不僅幫明太祖打了江山,還幫朱棣建了北京城,還是十三陵、山海關、天津的修建者,而且他還諳熟讖緯之學,通曉陰陽,甚至懂得運用超自然力量。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人物,在明朝建立後只封了個伯(誠意伯),位居功臣36位,而且最後的下場卻很不圓滿。因爲這一切源自他的性格。

劉伯溫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羣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而且劉伯溫此人性格剛毅,不喜逢迎,他疾惡如仇,敢於直言,不求名利,不以功臣自居,恰恰這種無私的品格,往往在大明王朝顯得“格格不入”。正因此,在朝堂內外,於無形中,劉伯溫已經樹敵很多,這其中就有一個叫胡惟庸的饞臣。

胡惟庸一黨讒言攪局,加上朱元璋生性多疑,劉伯溫逐漸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說到這裏,不妨列舉一例。

有一天,朱元璋對馬皇后說:“劉伯溫飽讀詩書,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無人能比,讓他太子當老師,也好把太子培養成一代明君。”馬皇后覺得這樣做未免太大材小用,但轉念一想,太子將來要想做個好皇帝,的確需要有個好老師。想到讓劉伯溫去當老師,馬皇后心裏倒也十分歡喜。就這樣,劉伯溫專心致志地給太子當起了老師。

可朱元璋還是不放心,太子每天學習完,他都不忘盤問兒子,今天和劉伯溫做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兒子需要事無鉅細地如實告知。

劉伯溫臨終前留下的預言是什麼?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歷史故事 第2張

有一天傍晚,劉伯溫和太子學習完後,他帶着太子外出散步。來到了一座村莊時,太子看見農夫正在殺豬。太子未見過這種情形,便問:老師,他們這是幹什麼?

劉伯溫:殺豬。

太子不解,又問:他們爲什麼殺豬?

劉伯溫:要吃肉啊。

太子:是豬都要殺掉嗎?

劉伯溫隨口說:只殺大豬,不殺小豬。

兩人說完,不一會兒就回去了。

當天晚上,朱元璋聽聞兒子和劉伯溫的對話之後,更加篤定自己的猜測。“好你的個劉伯溫,果然有二心,朱和豬同音,大豬豈不是暗指寡人?”朱元璋的臉色非常難看,這時,馬皇后察覺到這一切,也預料了劉伯溫即將有生命危險。

而在這背後,聽聞風聲的胡惟庸,自然也在“火上澆油”。

臨終前預言難測,百餘年後字字應驗

相較於朱元璋的手段腹黑,馬秀英皇后顯得宅心仁厚,她知道劉伯溫的忠心和才學,這樣一個國家棟梁如果冤死小人之手,將是國家的一大損失,所以她決定出手相助。

馬皇后派人給劉伯溫送去兩枚棗子和一顆梨,劉伯溫看到後立刻明白了皇后的意思:“早早離”。

但是就算逃跑,也要師出有名,劉伯溫必須想一個萬全之策。

第二天,朱元璋緊急召見劉伯溫。當時,劉伯溫磨嘰了好一會纔去拜見。朱元璋問劉伯溫爲什麼現在纔來,劉伯溫急忙解釋,說他在寫奏章,有一字想了很久但寫不出來。朱元璋心想,才高八斗的人也有不會寫的字,便他問是什麼字?

劉伯溫:是大赦天下的赦。

朱元璋不以爲意,他在劉伯溫的手心上一筆一劃地寫下了這個字。沒想到寫完後,劉伯溫連忙就跪謝皇帝,朱元璋這時候才恍然大悟。就這樣,劉伯溫躲過一劫,告老返鄉。

什麼叫“伴君如伴虎”,不過如此罷。

可是,即便如此,丞相胡惟庸仍然覺得朱元璋讓劉伯溫離去,這是在放虎歸山,仍然執意要除之而後快。而朱元璋也覺得胡惟庸言之有理。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朱元璋得知劉伯溫臥病在牀,便讓胡惟庸帶着御醫前去探望。

但劉伯溫在喝了御醫的藥後越發的不舒服,到二月時已經是奄奄一息了。朱元璋知道後只是說了一些無關痛癢的話以示關心,聰明的劉伯溫自然知道這一切是朱元璋默許的了。

劉伯溫臨終前留下的預言是什麼?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歷史故事 第3張

劉伯溫自知時日無多,便叫來兩個兒子交代後事。他讓長子劉璉拿來一本天文書(《郁離子》),吩咐他在自己去世後將此書立刻呈給朱元璋,劉家子孫不得學習。他又對次子劉璟說了一些爲政的道理,囑咐他牢牢記下,等到胡惟庸倒臺之後皇帝詢問之時再和盤托出。

此外劉伯溫還留下一句預言:9代之後,劉家必出奇才。

後來,劉璟對朱棣說了一句:“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之後,便被捕入獄,在獄中自縊而亡。劉伯溫的長子劉璉,在劉伯溫死後兩年便被胡惟庸迫害而死。可以說,劉家父子三人的下場都比較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