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白居易變貶江州時,發生了什麼?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白居易變貶江州時,發生了什麼?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被後世稱爲”詩魔“。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二人合稱“元白”,又與劉禹錫合稱“劉白”。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的故事吧。

元和十年,日暮黃昏,江州城外的西門碼頭此時正浸潤在一片煙雨中,悽迷朦朧。然而,當白居易走下船的那一刻,碼頭上突然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原來是江州刺史崔能攜衆人前來迎接他。

白居易被貶謫到此地,本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禮遇,江州人的熱情,掃去了他一路上的憂鬱與風塵。崔能亦是文人出生,經歷過起伏跌宕的人生,所以他敬重白居易的才華,理解白居易的委屈,給了初來乍到的他最大的安慰。

雖然崔能對白居易照顧有加,給了他最大的自由,不用勞煩公事,可以在江州自由遊玩。但是自古以來,儒家那種經世治國的思想終是影響着他,不能建功於朝堂,他依然心有不甘,感到抑鬱煩悶。

於是在第二年開春,他開始暢遊陶淵明故里,尋訪簡寂山門,在山水煙雲中溶蝕着痛苦,尋求心靈的慰籍和超脫。

白居易變貶江州時,發生了什麼?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秋日裏,閒來無事的白居易來到廬山金雞峯下,造訪了簡寂觀。道觀的幽靜肅穆,讓他留戀忘返,於是他在此住了一晚,寫下了《宿簡寂觀》:

巖白雲尚屯,林紅葉初隕。

秋光引閒步,不知身遠近。

夕投靈洞宿,臥覺塵機泯。

名利心既忘,市朝夢亦盡。

暫來尚如此,況乃終身隱。

何以療夜飢,一匙雲母粉。

此時正值秋季,山上雲霧繚繞,峯巒疊翠;道觀旁溪水潺潺,清幽澄澈。時而風吹竹動,時而鳥鳴深澗。這一切彷彿都在洗滌着詩人心中的煩悶與苦惱,讓他忘記了曾經朝堂上的所有齷齪,世界在這一刻清明瞭起來。他忽然覺得,何不忘記浮名薄利,終身隱居山林,或許還可以辟穀成仙。

白居易變貶江州時,發生了什麼?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第2張

太多的波折,讓白居易對塵世有了一絲倦怠,曾經的豪情在一點點消磨,超然出塵成了他現在生活的主旨。

他在另一首詩《詠意》中也寫道:

朝餐夕安寢,用是爲身謀。

此外即閒放,時尋山水幽。

春遊慧遠寺,秋上庾公樓。

或吟詩一章,或飲茶一甌。

身心一無系,浩浩如虛舟。

富貴亦有苦,苦在心危憂。

貧賤亦有樂,樂在身自由。

知足、閒適,這是白居易別無選擇的自我解脫,也是他無可奈何的一種療傷方法。他再也不是那個充滿激情的翰林學士,他只是一個知足恬淡的山野閒人。有人曾說過:“曾經如此渴望波瀾,最後發現,最美妙的風景,是內心淡然。久經滄海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宦海的狂風巨浪讓白居易明白了,其實最美的風景,是自己內心的淡然與平靜。和其他人無關,與世事無關。坐擁一顆平常心,賞春花秋月,看雲捲雲舒,纔是世上最好的生活。

太多的閒暇時光,讓他有了一些茫然,他需要有一些事情充實自己的生活。正在他苦悶的時候,一個姓郭的道士走進了他的視線,郭道士贈他一部《周易參同契》。這是道教丹鼎派最早的理論著作,大約成書於東漢末年,是一部論述了煉丹、還丹、食丹等內容的一部外丹經。

白居易變貶江州時,發生了什麼?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第3張

生活的鉅變,讓本來崇尚“積極進取,兼濟天下”的白居易開始有了退隱的思想,莊子的知足恬淡成了白居易思想的主導。再加上這本書的影響,他開始與廬山的衆多道士頻頻接觸,並留下了許許多多與他們之間的詩文。

郡中乞假來相訪,洞裏朝元去不逢。

看院只留雙白鶴,入門惟見一青松。

藥爐有火丹應伏,雲碓無人水自舂。

欲問參同契中事,更期何日得從容。

——《尋郭道士不遇》

行行覓路緣鬆嶠,步步尋花到杏壇。

白石先生小有洞,黃芽奼女大還丹。

常悲東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

但恐長生須有籍,仙台試爲撿名看。

——《尋王道士藥堂因有題贈》

在與衆道士的交往中,白居易開始迷上了煉丹,他將大把的時間用於此。“漫把參同契,難燒伏火砂”,“唯將綠醅酒,且替紫河車”,“丹砂不肯死,白髮自須生”。這裏所說的“奼女”就是水銀,也稱爲汞;“黃芽”是從鉛裏煉出的精華;“火砂”是生丹砂煉製的半成品;“紫河車”則是指入藥所用的人體胎盤,又指黃芽進一步煉製而成的紫色粉末。這些都是煉製丹藥的主要成分或步驟,卻成了白居易詩中經常出現的詞彙,可見煉丹已經成了他的日常。

或許他的初衷只是打發時光,也可能是爲了強身健體、治病延年。關於煉丹,其實在古代絕不稀有,很多名人、官僚、皇帝,甚至貧民百姓,都曾服食過丹藥。最爲著名的是明朝嘉靖皇帝,爲了修道煉丹曾經二十多年不上朝,堪稱史上之最。清朝雍正皇帝也曾爲此癡迷半生。

白居易最終有沒有煉成丹藥,有沒有服食丹藥?我們不得而知。估計是沒有,因爲他曾寫道,“劍學將何用,丹燒竟不成”。又在《對鏡偶吟,贈張道士抱元》中說,“閒來對鏡自思量,年貌衰殘分所當。白髮萬莖何所怪,丹砂一粒不曾嘗。眼昏久被書料理,肺渴多因酒損傷。今日逢師雖已晚,枕中治老有何方。”按文中之意,他應是沒有服用過丹藥的,也可能他根本就沒有煉製成功。

白居易變貶江州時,發生了什麼?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第4張

因有人服藥先死,白居易最終還是從煉丹中醒悟了過來。他明白,丹藥未能煉成,並不是因爲他的心不誠,而是因爲丹藥這種東西在世上本就不存在,沒有哪一種藥品能讓人長生不老,更不會永葆青春。而丹藥只會讓人迷失自己,甚至會丟了性命。

“設不幸吾好藥,損衣削食,煉鉛燒汞,以至於無所成、有所誤,奈吾何?今吾幸不好彼而目適於杯觴、諷詠之間,放則放矣,庸何傷乎?不猶愈於好彼三者乎?”他說,假設他不幸喜好服食丹藥,結果對身體有所損傷,該怎麼辦呢?幸好他不喜歡,而是自我適意的飲酒賦詩,不比喜愛那些好得多嗎?故此,他“古所謂得全於酒者,故自號爲醉吟先生”,稱自己爲醉吟先生,將自己的無奈與憤懣都寄託在酒中。

也許白居易並不真的喜歡煉服丹藥,只是在那個特殊的時期,爲了填補心中空虛所進行的一種自我放鬆的活動,也是對那無法改變的命運所進行的一種無言的抗爭。

雪消冰又釋,景和風復暄。

滿庭田地溼,薺葉生牆根。

官舍悄無事,日西斜掩門。

不開莊老卷,欲與何人言。

——《早春》

冰雪消融,春意萌生,無所事事的他,不開卷與老莊攀談,又能與何人說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