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正史中關羽失荊州的真相是什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正史中關羽失荊州的真相是什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人說:一部荊州史,半部三國史。圍繞着荊州,三國魏蜀吳發生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古之奔臣,禮有來偪,怨興司官,不顧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絕於人,作笑二國。”

在正史中關羽失荊州的真相是什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三國志·卷四十五》中楊戲所著《季漢輔臣傳》對荊州四個叛將的評語,翻譯過來大致的意思,就是“古代的叛逃大臣,都是因爲禮法上的逼迫,其怨恨源於上司,以致不顧忠節叛逃。國難當頭不匡扶援救,反而投降吳軍,最後被兩國臣民恥笑。”

這四個被吳蜀兩國臣民恥笑的叛將,糜芳傅士仁這兩個反賊,大家耳熟能詳,筆者就不再贅述,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看正史中荊州四叛將的投降過程,分析一下他們是否像某些人說的那樣,都有不得已的苦衷,進而分析關羽失荊州是因爲大意還是因爲驕橫——看完之後我們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困惑:關羽怎麼跟誰都鬧彆扭?

咱們今天說的荊州四叛將,並不包括劉封的搭檔孟達,事實上劉封和孟達也不是和睦搭檔,這倆傢伙也是水火不容,甚至孟達叛逃,也跟受不了劉封的欺壓有關:“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

劉封孟達駐守的地方,原本也不歸荊州關羽管轄,關羽也沒有絕對的權力命令他們幹什麼,所以孟達不算荊州叛將。糜芳傅士仁之外的兩個荊州叛將,一個是魏延同鄉,一個是蔣琬表弟,他們爲啥也跟關羽不和,就很值得深思了:糜芳傅士仁是被關羽羞辱而懷恨在心,那個曾經投降東吳一次,關羽不計前嫌仍然委以重任的魏延同鄉,到最後怎麼也出背叛了關羽?

在三國正史中,諸葛亮從未說過魏延腦後有反骨,反而對魏延極其看重和包容,即使魏延跟丞相長史動刀子,諸葛亮也只是和稀泥而沒有護短:“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魏延腦後有沒有反骨,不能把《三國演義》的描述當證據,事實上在互相舉報對方謀反的魏延和楊儀之中,只有楊儀的謀反之心暴露了。

在正史中關羽失荊州的真相是什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第2張

魏延的謀反罪名不能坐實,但他同鄉叛復無常,卻是有據可查的,這個人就是荊州零陵太守郝普:“郝普字子太,義陽人。先主自荊州入蜀,以普爲零陵太守。”

看過《三國志》的都知道,零陵是虞舜的陵寢所在地,也是劉備的戰略要地之一,交給郝普鎮守,也是一種信任。但是建安二十年,趁着劉備入川之機,孫權派呂蒙拿下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大怒之下帶領五萬大軍從西川殺到公安(原名孱陵,因左將軍劉備屯兵油江口,取“左公安營紮寨”之意,改孱陵爲公安),關羽也率領本部人馬前出益陽,要不是曹操這時候出來攪局進取漢中,劉備和孫權在建安二十年就打起來了。

長沙和桂陽是呂蒙打下來的,零陵郝普是不戰而降的,雙方講和之後,孫權歸還了零陵,順便也歸還了郝普。

劉備並沒有責罰郝普,仍然讓他帶兵,結果呂蒙白衣渡江,郝普二話不說就投降了,這一點他還真不如“流涕而降”的傅士仁。

跟郝普前後腳投降東吳的,還有一個蔣琬的表弟、武陵人潘濬。看潘濬的籍貫,我們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潘濬字承明,武陵漢壽人也。”

在後漢三國時期,漢壽是一個縣級單位,關羽受封漢壽亭侯,如果劉備把那個“亭”字去掉,關羽稱“漢壽侯”,那就是比鄉侯還大的縣侯了。

按理說關羽是潘濬的“領主”,這兩個人的關係應當不錯,但不知爲什麼,關羽跟誰都不對付,《三國志》這樣記載:“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爲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睦)。”

讀者諸君都知道,治中全稱治中從事史,也叫治中從事,跟別駕(也是從事史,但地位很高,跟州牧刺史出巡的時候,有專車而不跟主官同乘,故稱別駕)一樣,都是州牧的重要佐官,魯肅當年向劉備推薦龐統,就曾提到過:“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龐統應該得到的職位,劉備給了潘濬,可見對潘濬的器重,劉備入川,讓潘濬“典留州事”,應該是位置比關羽差點也有限,所以關羽跟他也不和。

糜芳是劉備姻親,關羽瞧不起;傅士仁是劉備起家班底(廣陽人,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人,劉備在幽州活動期間招收了傅士仁),關羽也看不上;劉備任命的荊州大總管,關羽也鬧彆扭。看了三國史料中這些記載,我們不能不困惑:關羽怎麼跟誰都鬧彆扭?鄙視黃忠,要跟馬超決鬥,甚至還跟劉備吵過架,這樣的暴脾氣鎮守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咋能放心?

在正史中關羽失荊州的真相是什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第3張

楊戲說郝普潘濬“其怨恨源於上司,以致不顧忠節叛逃”,前一句是準確的,後一句就值得商榷了,因爲潘濬還真不是主動投降的,他的經歷,倒跟《三國演義》中的黃忠有點相似,但黃忠與關羽戰長沙是虛構的,他是跟長沙守將韓玄一起主動投降的,並沒有跟關羽打成平手——如果真有長沙之戰互饒性命,關羽也不會表示“不肯與老卒爲伍”。

在《三國志·卷六十一》中,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記載:“權克荊州,將吏悉皆歸附,而濬獨稱疾不見。權遣人以牀就家輿致之,濬伏面著牀蓆不起,涕泣交橫,哀咽不能自勝。”

魏延的同鄉郝普不是一隻好鳥,這廝確實腦後生有反骨,第二次投降東吳之後,又故態復萌,跟曹魏派來詐降的隱蕃搭上了關係,又想叛吳投魏,結果事情敗露,只好畏罪自殺。

郝普畏罪自殺,跟關羽不和的潘濬卻跟孫權成了雙重姻親:潘濬的女兒嫁給了孫權次子建昌侯孫慮,潘濬的次子潘祕取了孫權的外甥女。

荊州四叛將,沒有一人被送到劉備面前受罰,因爲劉備生前就已經跟孫權講和,這對曾經的郎舅是在曹丕的軍事壓力下各退一步:劉備不再伐吳,孫權也不進攻西蜀,至於講和之前發生的事情,成了雙方都心裏承認但嘴上不說的既成事實,劉備吃了一個大大的啞巴虧,鬱悶得整天拉肚子,最後拉得壯志未酬身先死了。

張飛之死、劉備之死,都是關羽失荊州引發的連鎖反應,關羽作爲鎮守荊州的不二人選,卻最後弄丟了荊州,也把劉備諸葛亮的隆中對變成了空中樓閣,這對喜歡蜀漢的人來說不能不是一個遺憾,但是遺憾之餘我們是不是應該想到這樣一個問題:關羽在對待下屬或同僚的態度上,是不是有點兒太驕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