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姚崇在唐玄宗時期做了三年宰相就請辭,這究竟是爲什麼?

姚崇在唐玄宗時期做了三年宰相就請辭,這究竟是爲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著名“就時宰相”,“唐朝四大賢相”之一,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值得被尊敬的存在。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我國古代,能夠做到宰相的位置實屬不易,這也是大臣們的最高追求,畢竟宰相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只有一個人的功績達到一定的高度,纔有資格被授予宰相的稱號、承擔起宰相的責任。雖然這個成就是如此難以到達,但是在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人的存在,他的一生中曾經三次被授予宰相的稱號。

經歷過四朝的變化,有過許多令人敬佩的作爲,在唐玄宗時期更是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憑藉自己的才能,輔佐唐玄宗創立了“開元盛世”的景象。他就是姚崇。

姚崇在唐玄宗時期做了三年宰相就請辭,這究竟是爲什麼?

回顧姚崇的一生,可以說是爲國家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武則天是姚崇的貴人,對他有知遇之恩,但是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仍然選擇了爲國家着想,面對武則天掌管江山的情況,他一直在籌劃爲李氏贏回江山。

最後武則天下臺,他雖欣喜江山迴歸大唐,但還是爲其哭泣,他對懲罰毫不在意,只是在與武則天做告別。

由此可見,這是一位有情有義的人,是不會忘記他人恩情的人,但就是這樣一位爲唐朝做出巨大貢獻,爲人正直善良的人,卻在唐玄宗時期做了三年宰相後請辭,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隨着年紀的增長,心有餘而力不足

曾經的姚崇,面對自己的恩人武則天掌管政權時,就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思想,相傳他在後期一直盯着武則天的行蹤,就怕她會做出舉動而導致李唐的江山被他人所佔。就是這樣一位對國家有着極強歸屬感的人。

怎麼可能會選擇在盛世之時選擇請辭呢。實際上,是有一定的客觀原因的,衆所周知,姚崇與與唐玄宗相遇之時,已經有六十三歲的高齡了,二人在此期間互相成就,最終輔佐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國家各處都洋溢着百姓的歡樂。

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一位心懷抱負的皇帝,二人的合作,在歷史上稱得上是成功的典範。可是歲月不饒人,唐玄宗確實正值人生中最有朝氣的時刻。

而姚崇早已年邁,再加上自己宰相的職位,會讓他更加操勞,那麼也會導致比同年齡的人更加辛苦和勞累。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六十九歲的姚崇,身體每況愈下,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支持他再如當年一樣意氣風發,於是他便提出了請辭。儘管如此,唐玄宗對他的依賴還是存在的,但沒能持續兩年,姚崇就去世了。

姚崇在唐玄宗時期做了三年宰相就請辭,這究竟是爲什麼? 第2張

家風差,姚崇沒有臉面再稱宰相

在古代,家庭教育是尤爲重要的,大家會對一家人中子女的教育進行評價,從而來判斷父母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對於德行的教育很重視。朝廷命官就更是如此了,秉承着一個人如果教育不好子女。

哪裏有能力爲國家做事的原則對朝廷官員進行評估,還因此制定了子女德行高尚,就能夠得到嘉獎的制度,可見重視程度之高。曾經漢朝推行的察舉制舉孝廉,就是這樣的道理,道德至上,有孝心的人會受到舉薦而去做官。

唐朝也是如此,雖然在當時是科舉制爲主,但是也存在通過舉薦做官的情況。姚崇當時就是以孝敬輓郎的身份進入朝廷中的,換句話說就是因爲自己的德行被選拔成爲官員的,但是他對於自己子女的教育卻存在着很大的問題。

他的兒子與他可謂是天差地別,在其他人的眼裏,他的兒子就是一位實打實的“小混混”,出了名的風評差,這種種一切,都反映出了姚崇教育上的問題。

姚崇在唐玄宗時期做了三年宰相就請辭,這究竟是爲什麼? 第3張

有一件最令姚崇感到自責的事情,就是他的兒子揹着他,向魏知古走後門,這件事讓姚崇非常尷尬,因爲他與魏知古一直以來都不對付,而自己的兒子竟然還找到了他,再加上魏知古將此事告知唐玄宗。

於是姚崇的家教問題更是讓唐玄宗很不滿。面對兒子的種種行爲,姚崇已經沒有再去改正的精力了,再加上自己的年紀已大,所以他藉此機會,向唐玄宗請辭,唐玄宗也就順水推舟。

結語:

姚崇的一生是對得起唐朝的,在他風華正茂之時,就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唐朝。儘管後期因爲子女的問題導致他有愧於唐玄宗,但是這不能否認姚崇的成就與作爲。

唐玄宗對他還是十分敬重的,這反映出了一個家庭的家風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要使自己品行端正,對於子女也一樣要嚴格要求,否則會毀了子女的同時毀了自己。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