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當初和趙匡胤結義的人是誰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當初和趙匡胤結義的人是誰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趙匡胤和兄弟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公元953年,七月二十日。時年27歲的趙匡胤,這時還是後周的一箇中層軍官。這一天,趙匡胤和其他九個意氣相投的後周軍官,血爲盟,結爲異姓兄弟。

這就是後來歷史大名鼎鼎的‘義社十兄弟’了。

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幾人義結金蘭的這一天,不管是趙匡胤還是其他幾人,大概都不會想到,他們這幾個人的結義,將會對歷史產生多大的影響。僅僅七年之後,他們將徹底掌握後周的高層權力,並且在陳橋驛發動一場兵變,將趙匡胤推上皇位,建立了歷史上又一個正統王朝。

那麼,當時和趙匡胤結義的這幾個人,到底都是什麼來頭?他們是怎麼把趙匡胤推上皇位的?趙匡胤登基之後,這幾個人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當初和趙匡胤結義的人是誰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1. 義社十兄弟的誕生

趙匡胤出生於洛陽的一個官宦家庭之中,也算是一個高管子弟。但是這樣的家庭並沒有讓趙匡胤變成一個沉醉於紙醉金迷的公子哥,而是變成了一位從小就胸懷大志,心懷天下的少年郎啊。

當時正是亂世之秋,但是不得不說趙匡胤也是真的生在了一個好的時代,正所謂是“亂世出英雄”,正是五代十國那樣的亂世年代,纔給趙匡胤提供了幹出一番事業的機會。趙匡胤在年僅21歲的時候,也就是公元948年,就投奔向後漢樞密使,郭威的麾下,爲郭威效命,這一次的選擇,也正是趙匡胤轉折的開始。

趙匡胤加入到郭威的團隊之後,在威的團隊中,先後結識了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王政忠這九爲兄弟,並在公元953年歃血爲盟,結拜爲異姓兄弟。

他們十個人最初都是在郭威的麾下任職,而且這十個人這十個人不是來自河南的,就是來自河北的,經歷大多都十分相似,一開始都是低級官員,在地位權力方面相差不多,但在郭威去世的時候,這十個人大多都成爲了將領級別的人物。

一般歷史上其他的結義事件之中,最後坐上帝位的那個人,一般都是兄弟幾個中的大哥,由這些弟弟們來輔佐大哥上位,但是在這“義社十兄弟”當中卻並非如此。雖然史料之中並沒有詳細的介紹着十人之中相互的排行大小,以及結拜先後的順序。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當時的趙匡胤並不是老大,老大應該是當中的李繼勳。

當初和趙匡胤結義的人是誰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2張

爲什麼是李繼勳呢?因爲在這十個人之中,我們目前能夠知道的出生年份中顯示,趙匡胤是公元917年生人,石守信是公元928年生人,楊光義是公元920年生人,李繼勳是公元916年生人,王審琦是公元925年生人,劉慶義是公元929年生人,而劉守忠,劉廷讓,韓重三人的出生年份不詳。從以上的年份來看,顯然李繼勳纔是年紀最大的,李繼勳比趙匡胤大了整整11歲,肯定沒有年紀大的管年紀小的叫大哥的道理。所以這其中的老大,應該是李繼勳了。

不單單是年紀,在這十人之中李繼勳的官職也是最大,晉升的也是最快的。李繼勳在後周建國的時候,就已經擔任殿前司散員都指揮使,算是一名高級將領了。而趙匡胤則一直都是跟在李繼勳屁股後面弟弟,此時的趙匡胤還只是中層軍官。

周世宗高平之戰之後,李繼勳升遷成爲殿前都虞候,沒過多久又升遷至虎捷左廂都指揮使,永州防禦使。直到這個時候,趙匡胤才官至殿前都虞候。沒過多久,李繼勳又升遷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昭武軍節度使,這個時候的狀況因則是一步一個腳印,踩着老大哥的腳印官至永州防禦使。

可以說趙匡胤的一路升遷之路,都是多虧了老大哥李繼勳的提攜。由此可見,趙匡胤在這段時光之中,李繼勳這位老大哥是最照顧趙匡胤的。

後來直到公元956年的時候,周世宗開始大規模的征討南唐,李繼勳在面對劉仁瞻的時候,防守懈怠,導致周世宗這邊被劉仁瞻打的大敗而歸,死傷無數,大傷元氣,就在此次之後,趙匡胤開始了彎道超車,大顯身手。

當初和趙匡胤結義的人是誰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3張

面對南唐的防守,趙匡胤就像是戰神下凡一般,一路上殺得南唐的潰不成軍,趙匡胤也因爲種種戰績官職一再升遷,地位一下子就超過了李繼勳。

這個時候,顯然最有能力就是趙匡胤和李繼勳,而“義社十兄弟”也逐漸穩固,並且都紛紛開始了自己的光輝生涯。

2. 陳橋兵變

要說趙匡胤是如何當上皇帝的,就不得不提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好戲了。但是其實黃袍加身的並不僅僅是趙匡胤一個人,趙匡胤的老首領,郭威,一開始也是上演了黃袍加身的戲碼,只是這個戲碼在由趙匡胤上演的時候相比前者,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郭威年輕的時候,他生活的地方有一個賣肉的屠夫,但是盛氣凌人,蠻橫無理,只需自己的賣不許別人能賣,可以說是當地菜市場的小霸王啊,最後這個小霸王被郭威直接一劍下去,直接身亡,後來的郭威被自己的老大給撈出來了。

到了公元950年的時候,劉承佑聽信奸臣挑撥,說啥就要殺掉郭威,並派遣曹威等人前去刺殺,郭威在得到了消息之後,直接把劉承佑的聖旨給改了,本來聖旨上面寫的是,殺了郭威。結果郭威把聖旨改成了殺了郭威身邊的將軍,並拿給了將軍們看,將軍們這一看直接就瘋了啊,平白無故,我們在外面給你打天下呢,你這就要殺我們,也沒有個理由。所以纔有了黃袍加身,將軍擁護的戲碼。小小年紀的劉承佑看來終究是套路不過郭威啊。

而趙匡胤的黃袍加身,絕對要比郭威來的精彩。

其實趙匡胤想要兵變的這個事,絕對是早有預謀的,有多早呢?當時的侍衛馬步軍都虞侯韓令坤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領兵巡查北方,緊接着就傳來了契丹,北漢聯軍入寇的消息,但是在陳橋兵變之後,再也沒有如此聲勢浩大的聯軍入寇的消息了,而且當時是年末,正值冬季,冬季的契丹人是不會來出來入侵的,所以有很多的人推測,對於這一次的事件,其實就是爲了配合趙匡胤獲取軍權發動兵變有人故意放出的消息,其實這就是趙匡胤實施計劃黃袍加身的結果了。

如果這件事恰好就是趙匡胤兵變實施的第一個步驟的話,那麼趙匡胤謀劃兵變的這個事的最晚時間,怎麼也得是在顯德六年的七八月份左右,也就是在周世宗駕崩前後,趙匡胤起的心思。

當初和趙匡胤結義的人是誰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4張

顯德六年的時候,郭威的親信嫡系王仁鎬,本來是坐鎮郭氏和自己的故鄉的,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就被調去了西南邊陲襄州,接替他原本職位的竟然是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之首的李繼勳,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王仁鎬之前坐鎮的這個地方,是距離東京十分相近的一個地方。

不單單王仁鎬,侍衛步軍都指揮使袁彥也被張令鐸頂替,鎮守黃河南面滑州的陳思讓也直接換成了石守信,而臨近東京的東南重鎮宋州,也轉到了趙匡胤的手裏。單從節鎮變更來看,就不難看出趙匡胤此時就已經有了一定的計劃的。

不單單是藩鎮方面,就連禁軍軍職方面的變動也都很大。殿前司方面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趙匡胤仍然還是總領殿前司,而副都點檢慕容延釗與張狂飲的關係十分的友好,並且來往也是十分的頻繁,都指揮使是趙匡胤的好兄弟之一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也是趙匡義的義社兄弟之一,在殿前司這邊,絕對是在趙匡胤的掌控之中的,不是趙匡胤的好兄弟,就是跟趙匡胤來往非常密切的好夥伴。

但是侍衛親軍司的變化可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了,李重進雖然是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但是也就只有名字在,人早就已經離東京和軍司十萬八千里遠了。可以說東京怎麼樣,李重進是一點都插不上手了。副都指揮使韓通一直都是在掌管侍衛親軍司,人也是一直東京,並且還特別的被周室看好,簡直就是周室的依靠,但是韓通這人的人緣不太行,沒有下屬願意爲韓通賣命。

而其他人,如侍衛馬步都虞侯的韓令坤,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等人則都是跟趙匡胤關係甚是親近的人了。這樣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動之下,唯一的目的也就是陰謀了。

但是當時趙匡胤已經有了這麼大的權利嗎?當然也不是,當時能夠有這種人事變動權利的就只有樞密使和宰相了。那到底是誰成全了趙匡義了呢?當然就是魏仁浦了。

是一個小吏出身,在後漢時期就已經是樞密使的兵房主事了,對軍職之中的變動敲門熟的簡直是不能再熟了。而且魏仁浦的發言權也是很有力度的,但是至於魏仁浦到底是趙匡胤的同盟之一,還是被趙匡胤利用所致的,這個就無從考證了。

那麼只等一些就緒的時候,趙匡胤要做的,就是完成兵變,所以就有了後來的北漢契丹聯手進軍這麼一說。雖然當時後周皇室並沒有懷疑趙匡胤,但是其實很多的大臣已經開始對了趙匡胤起疑了,但是沒什麼用,最後趙匡胤還是大搖大擺的出了京城,然後按照機會的走到了陳橋驛站,並且開始執行了兵變計劃。

首先就是把“點檢爲天子”的這個事情拿出來有宣揚了一樣,然後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又率領了士兵將士們在趙匡胤的帳前大喊,這個時候趙匡胤才悠悠轉醒,睜眼一看,就看見以趙光義爲首的各個將領士兵們,對趙匡義說,大家準備擁立趙匡胤當君主。

當初和趙匡胤結義的人是誰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5張

雖然這很明顯都是趙匡胤計劃好的一切,但是趙匡胤這個時候還是裝腔作勢的說了句:是你們自己貪圖富貴,想要擁立我,如果你們就此以後能夠聽從我的命令,我就答應你們,否則的話,此時就就此作罷。衆將士一聽,紛紛倒地叩拜,呼喊陛下萬歲。

緊接着第二天,趙匡胤就帶着這些兵變的隊伍回到了京城,韓通見此陣仗差點就給自己的下巴驚掉了,於是馬上組織準備嚴防死守,可惜,爲時晚矣,韓通最後被趙匡胤的人直接收了人頭,範質當時還在上早朝,見此情況,直接差點就得了心臟病過世,只能狠狠的捏着自己同僚手臂,都掐出血了,同僚硬是沒敢吱聲啊。

趙匡胤回到了京城之後,得了便宜還賣乖,找到了小皇帝和太后說,自己也是無奈啊,我也不想啊,都是他們,都怪他們非要我當的,不是我要造反的,實在是衆人的心聲我沒有辦法拒絕啊。並且還許諾說以後一定會優待後周皇室的成員子嗣。這個時候事情已經儼然成了定局,也沒有給其他人反抗的時間,所以大家也都是隻好俯首稱臣了。

趙匡胤更是火急火燎的開始上任稱帝,因爲趙匡胤在任職節度使的地點是宋州,所以趙匡胤的國號也因此被定位大宋。

至此,大宋朝就這麼不費一兵一卒的,正式成立了。由於此次的事件並沒有給後周防範的機會,所以也沒有人反抗,唯一反抗了的就是韓通,所以死的人,也只有韓通一家而已,並沒有大動干戈。

3. 趙匡胤登基之後

首先大肆的封賞了在自己謀權篡位過程中出了很大力,有過很多功的一種禁軍將領們,然後還向朝堂上的大臣官員們說,我們大宋主要還是爲了讓國家能夠更好的延續,我趙匡胤是個很好說話,很深明大義的人,以前的大周是什麼樣的,咱們的大宋就什麼樣,不用拘束,不用見外,自在一點,就跟沒變一樣。趙匡胤話說的漂亮,但是人敢不敢就是另一回事了。

當初和趙匡胤結義的人是誰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6張

雖然對於趙匡胤的行爲,朝堂之上的大臣們都是敢怒不敢言的,但是朝堂之外的禁軍統領們,卻還是有一肚子怨氣的。上面提到了其實趙匡胤要兵變的這個計劃從很早之前就開始實施了,所以對禁軍方面的將領人員也有很大的調動,首當其衝的就是昭義軍節度使,大周的太尉,李筠。

李筠覺得自己無論是從資歷還是實力方面,都比趙匡胤要高,如果不是因爲先皇去世的時候把我給外放了,那這個帝位怎麼可能輪得到你。但是趙匡胤顯然也是不服的,我都當上皇帝了,那怎麼着,你還想搶我的不成。其實五代十國的時候原本就是一個靠軍隊武力說話的時期,能者居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李筠會不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於是乎李筠就聯繫了李重進,李重進原本是周世宗的外甥,他和李筠曾經都是禁軍中的高級將領,上面也說了,之後的李重進已經是離東京八百里開外了。其實李筠自認爲帝位輪不到趙匡胤,自認爲自己比趙匡胤更優秀,更有資格。但是其實就單說一點,咱就單論這個腦子,就明顯的李筠的腦子沒有趙匡胤的好使。李筠想要跟趙匡胤來個硬碰硬,而他的好隊友李重進更是直接被手下給勸迷糊了,李重進是直接讓自己的手下給勸退了,也不知道李重進的這個手下是不是趙匡胤的人,後來李重進直接放棄了南北夾擊的戰略,所以趙匡胤只用了兩個月多點就直接把這此次的內亂給平定了。

當初和趙匡胤結義的人是誰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7張

搞定了內亂之後的趙匡胤顯然又有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內政問題。這個問題來自於趙普對趙匡胤的勸解。是趙普勸解趙匡胤應該收回兵權,一開始的時候趙匡胤覺得這些都是大家努力的成果,所以並不想如此的對待這些禁軍將領們,但是後來趙普一次的找到了趙匡胤,並對趙匡胤說,就算是你對你的這些親信們有着絕對的信任,但是你就不怕人家也給你來一出“黃袍加身”的戲碼嗎?這一下才真的把趙匡胤給說動了。

但是趙普是誰呢?趙普怎麼會知道的如此仔細呢?趙普其實也是趙匡胤的好哥們,趙匡胤的心腹,君主嗎,怎麼可能只有九個好兄弟,九個心腹呢。趙普在趙匡胤陳橋兵變的事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問題出現了要如何解決呢?這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杯酒釋兵權”了。

但是由於當時的時代背景還是以五代十國作爲背景,所以這個時候皇帝如果直接下了衆人的兵權,那麼人家能不能痛快的答應給你首先不好說,其次就是人家前腳答應你了,後腳回去帶着兄弟起義了可怎麼辦?

所以這個杯酒釋兵權也就根本不可能是字面上那樣,趙匡胤給大家叫到一起,請衆人吃個飯,然後給大家說,兵權放你們手裏不放心,不如我給你錢,你們把兵權還給我吧?怎麼樣,然後大家說好啊,沒問題,都聽你的,都給。最後美好結局大團圓。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趙匡胤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武將出身,他並不懼怕他的這些個兄弟們手裏的兵權,而且趙匡胤當時正值壯年,邊界附近還有很多的敵人,所以也正好是多事之秋,經常用兵的時候,還是亂世,如果這個時候下了自己兄弟們手裏的兵權,勢必是要裏裏外外都多出很多的麻煩。

當初和趙匡胤結義的人是誰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8張

但是五代十國畢竟是一個亂世糾紛的時代。在五代十國之中因爲兵權引起的糾紛,和改朝換代的例子簡直是習以爲常,家常便飯一樣。

所以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這個件事情上,並不是單純的下了兵權這麼簡單的。很多的跟隨趙匡胤,爲趙匡胤上位出了大力的這些禁軍將領們,從這個將軍的位置上下來了之後,就都被外放出去了,做了節度使。這樣的安排就比較符合五代十國當時的傳統,並且外放的這些爲節度使們可以在地方上大肆的搜刮財物,算是地方霸主。

不僅如此,趙匡胤同時還把自己的家裏的幾位公主下嫁給了這些個將領們,這樣一來,既讓這些人當了地方一霸,還讓這些人成爲了皇親國戚,雙重保障以穩定軍心,並且在日後的統一全國的過程之中,這些人也不止一次的被着急回來繼續的爲趙匡胤賣命。沒辦法,福利給的好,大家都屁顛屁顛的非常樂意爲趙匡胤效命。

當初和趙匡胤結義的人是誰 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9張

也就是因爲趙匡胤對於能功將領最後的處置問題,讓這些曾經的禁軍頭領們都心悅誠服,大家在放棄權利的時候也並沒有什麼異議,所以趙匡胤的此次開國也就並沒有上演“卸磨殺驢”一類的斬殺功臣的戲碼。同時也被後人稱作是一位“老實人”皇帝。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