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如果遷都南京的話 崇禎能不能挽救明朝

崇禎如果遷都南京的話 崇禎能不能挽救明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崇禎遷都,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朝是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個漢族政權,前後持續276年,共傳16位帝王。直到公元1644年,農民起義打到國都,遊牧民族逼至邊關,崇禎皇帝無力救國,煤山自縊,於一個朝代而言,在沒有窮盡所有策略之前的“自我了斷”,多少有一些令人遺憾。於是,人們提出,若是當初遷都南京,是否可以挽救明朝統治?

這並非無稽之談,於歷史發展中,有過許多王朝中期突然遷都。西漢定都長安,東漢遷都洛陽;西晉遷都洛陽,東晉南遷建康;北宋定都開封,南宋遷都臨安。

這麼多例子,不過追求一個“躲”字,避其鋒芒,以圖發展。躲好了,王朝再延續個一百年不是事兒,躲差了,被敵人打的落花流水,還要被後世嘲笑沒有氣傑,落荒而逃。

那麼崇禎該不該遷都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先來看看好的一面:

崇禎如果遷都南京的話 崇禎能不能挽救明朝

1.當時北方局勢對於明朝來說,已經不容樂觀,北方是皇太極、多爾袞等人的後金,西方又是李自成的大順。這些政權都是冉冉升起,尤其皇太極統一草原,建立清朝以後,整編八旗,勢不可擋。崇禎退居南方,分而治之,有足夠的動機。

2.南京雖然沒有北京的政治意義,但卻是“留都”,昔日朱元璋、朱允文都於此地登基,六部齊全,有成爲政治中心的根基。

3.最重要的,若是遷都,那麼明朝大部分厲害的將領都可以保住。例如,李定國、史可法,祖大壽,這三人在真實的歷史中以悲劇告終,李定國參與南明政權,但不過是強弩之末;史可法鎮守揚州,被清兵殺的連屍體都不剩;祖大壽投降清朝。當然了,若是早早遷都,吳三桂最大的可能是爲明朝鎮守江淮一線,成爲國家響噹噹的人物。

4.在假設中,彼時北方留下來的只有大順、清朝。門戶自然擋不住,那麼誰來入駐中原?還是需要爭一爭的。與南宋沒落政權最大不同就在於,明、大順、清可以三分天下,三足鼎立,可互相聯合,又能夠討伐。此時唯一擔心的就是,李自成軍隊素質太差,擔不起三足鼎立之名。

當然了,在討論遷都問題時,大多數人還是持反對意見,認爲:歷史肯定會改寫,但不會改變。

1.首先,要明確明成祖朱棣當初由南京遷都到北京的目的,即鎮守國家北部大門,對逃到蒙古的元末殘兵嚴防死守。北京西出張家口,是蒙古;東出山海關,是遼寧。這句話反過來也成立,蒙古入關,可得北部疆土;清朝入關,亦可。這就可以看出,北京的重要性了。

而明的遷都,無異於提前把一半領土讓出去。

2.讓出領土以後的命運,關鍵在於兩點。北方的大順軍能否與清朝勢均力敵,拖住敵人步伐;明軍邊防、政策、國力能否快速恢復且加固,進而抵擋住來自少數民族的打擊,甚至來自於李自成和多爾袞的聯合打擊。

崇禎如果遷都南京的話 崇禎能不能挽救明朝 第2張

對於第一點,很少有人覺得大順打的過清兵……李自成手下的士兵,素質極差,走到哪搶到哪,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甚至還把人家明朝祖先的墳挖了,朱元璋當初出家的寺給燒了;反看清朝,爲政者正是那批精英人物,皇太極、多爾袞、代善,這三個人裏,即便死的只剩一個,都可以把清朝興起。彼時,豪格年輕氣盛,鰲拜剛成勇士,多鐸後來居上,真真前途無量。

這麼多不定因素合在一起,只能寄希望於最後一點了:明朝的硬實力。即軍隊多不多,邊防硬不硬,將軍強不強。軍強,在於錢……錢來源於稅……稅取自民。

明代的《五人碑墓記》記載,明代末年因供應前線打仗而燃燒掉的經費已經入不敷出了。於是有人提議稅改,工商業多收稅,南方田租增加。一時之間,民怨沸騰,尤其是工商業興盛的南方。

這麼一看……明朝遷都不容樂觀。

後記:

本文整理的是幾個大觀點,並不全面。歷史已經發生,後人無力更改,但是“討論”本身還是件有趣的事。

單說遷都一事,人人皆有一套理論,崇禎若真做起來,恐怕又與人人都不同。

筆者觀點,遷都有用嗎?有用。說白了,制勝因素就是軍隊和集權,皇權能在南方坐穩,軍隊養起來,一切皆有可能。

崇禎如果遷都南京的話 崇禎能不能挽救明朝 第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