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關羽突然發動“襄樊之戰”的原因是什麼?

關羽突然發動“襄樊之戰”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襄樊之戰”之戰爆發,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一時威震華夏。然而,“襄樊之戰”作爲三國形勢的重要轉折點,至於關羽爲什麼要發動襄樊之戰,他的目的又是什麼,目前卻仍有爭議,其中一種觀點認爲“襄樊之戰”乃是關羽主動挑起,另一種觀點則認爲關羽是防守反擊,而此戰爆發原因不同,目的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了。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關羽主動進攻:實現《隆中對》的戰略規劃

作爲劉備“匡扶漢室”的主要戰略規劃,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明確提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可見,在諸葛亮的戰略規劃中,本就有荊州、益州兩路兵馬北進的規劃。問題的關鍵便在於,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到底算不算“天下有變”?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來看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前後的天下形勢。

首先是“漢中之戰”,爲了爭奪漢中之歸屬,曹魏和蜀漢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便開始交戰,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時,雙方仍在激戰。同年五月,曹操戰敗,被迫率兵退出關中,撤退至長安。

同年,趁着蜀漢與曹魏在關中激戰,孫權再度出兵攻打合肥,由於曹操主力此時尚在漢中,於是“曹魏諸州皆抽調兵力赴揚州屯駐”(《三國志·溫恢傳》)。從這段記載來看,孫權出兵攻打合肥,逼的曹魏從各州抽調兵力前往迎戰。

關羽突然發動“襄樊之戰”的原因是什麼?

與此同時,曹魏內部也極度不穩,先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許昌爆發叛亂,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發動叛亂,攻打許都丞相長史王必,焚燒大門,並射中王必肩膀。同年十月,南陽地區官吏和百姓不堪徭役之苦,宛城守將侯音、衛開率領士兵百姓反叛,亂箭射死郡功曹應餘,擒拿郡太守東里袞,並與荊州守將關羽聯絡。

如上,雖說同年五月“關中之戰”已經結束,但曹魏方面卻士氣受損嚴重,且主力被牽制在西部戰線,難以顧及中原地區,與此同時孫權又牽制了曹魏中原兵力,而襄陽和樊城以北的宛城又爆發了叛亂,更是極大牽扯了曹魏荊州守軍的精力。因此,如果“襄樊之戰”是關羽主動挑起,那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顯然是個好時機。

除了外部因素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是東吳方面釋放的煙霧彈,讓關羽放鬆了對東吳方面的提防;另一方面,這一年的關羽已經年近六十,雖說劉備從未下令讓關羽出兵,可一旦錯過了這個時機,關羽這一生恐怕都沒有機會再踐行《隆中對》的戰略規劃了。

關羽被動進攻:關羽進攻襄樊源於防守反擊

雖說一直以來關羽主動發動“襄樊之戰”都是主流聲音,但同時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便是從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開始,曹仁便在率兵進攻荊州,而關羽之所以發動“襄樊之戰”,乃是對曹魏的一次防守反擊。

關羽突然發動“襄樊之戰”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三國志·武帝紀》有載,“(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三國志·曹仁傳》也有類似記載,“復以(曹)仁行徵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侯音以宛叛,略傍縣衆數千人,仁率諸軍攻破音,斬其首,還屯樊,即拜徵南將軍。”

也就是說,在宛城爆發叛亂之後,曹操第一時間竟然不是下令平叛,而是讓曹仁率兵攻打荊州關羽,駐兵於樊城,然後才掉頭平定宛城叛亂。曹操如此處理不可謂不聰明,派曹仁南下就是爲了切斷宛城叛軍與關羽之間的聯繫,有效阻止了叛亂的進一步擴大。

此外,《三國志·龐德傳》有載,“侯音、衛開等以宛叛,(龐)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三國志·于禁傳》則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於)禁助仁”。

這點在東吳方面的史料同樣有記載,根據《三國志·陸遜傳》的記載,呂蒙爲迷惑關羽稱病返回建業時,曾在蕪湖與陸遜有過一段對話,其中陸遜說到,“羽矜其驍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於我,有相聞病,必益無備。”呂蒙乃是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前返回建業的,此時的關羽已經“始有大功”,那麼這裏的功勞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指反攻襄樊,而之後陸遜爲了降低關羽戒心,又主動向關羽認慫,這才讓關羽開始傾全力進攻襄樊。

從以上記載來看,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時,爲了防止宛城叛亂擴大,曹仁奉命主動南下進攻關羽,結果不僅沒有打退關羽,反倒讓關羽利用曹仁平叛的機會,反攻到了襄樊一帶,導致曹軍陷入不利,曹操這才連忙派于禁支援曹仁。恐怕曹操也沒有想到,在蜀軍主力被牽制在漢中的情況下,關羽竟然敢僅憑荊州之兵進攻曹魏腹地吧。

而無論是以上那種情況,關羽對襄樊地區的進攻,一時威震中原,使得曹魏內部急劇動盪,一度讓曹操產生了遷都的想法。可惜的是,孫權對曹軍的牽制有限,關羽雖然“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但面對曹軍源源不斷的援軍,而劉備方面剛剛結束關中之戰又無力支援,導致關羽難以取得進展,反倒是被東吳趁機在背後捅了一刀,結果功敗垂成。

至於此戰爆發的原因,以上兩種說法皆有一定道理,至於哪種更爲可信,恐怕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