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俗話說成王敗寇 項羽死後爲何沒有被劉邦污名化

俗話說成王敗寇 項羽死後爲何沒有被劉邦污名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項羽名聲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污死人沒有必要,要污就污活的。項羽活着的時候,劉邦至少污過他兩次。一次是殺出關中到達洛陽新城時;一次在廣武澗對峙時。

三老董公獻妙策,劉邦首次污項羽

第一次,劉邦光着上身哭了三天,全軍披麻戴孝,大罵項羽不仁不義、天地不容、人神共憤。緣由是項羽殺了劉邦奉爲的天下共主“義帝”,也就是項梁曾經擁立的楚懷王熊心。劉邦這一“污”,引得天下諸侯紛紛加入他的隊伍,然後他帶着湊起來的56萬大軍,攻佔了西楚國都彭城。

俗話說成王敗寇 項羽死後爲何沒有被劉邦污名化

(劉邦劇照中)

關中分封之後,項羽將義帝由彭城遷往郴縣,然後命英布、吳芮等人半道將其截殺。項羽殺熊心是有原因的。本質上講,熊心不過是項梁當年立的一塊招牌,自然沒有給他實權的打算。可是當項梁死後,熊一心想玩“轉正”,於是第一時間趕到彭城掌控了兵權。

接下來爲了坐穩楚懷王的寶座,熊心故意打壓項羽而扶持劉邦,明明訂下“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卻讓項羽隨卿子冠軍宋義去解救被章邯圍困的趙國。當項羽於鉅鹿之戰打敗王離、章邯之後,劉邦已經進入咸陽,坐上了關中王位。

俗話說成王敗寇 項羽死後爲何沒有被劉邦污名化 第2張

(熊心劇照)

項羽到達咸陽,想推翻劉邦,於是派人問楚懷王那個“懷王之約”還算不算數,得到的答覆是“如約”。項羽鼻子差點氣歪了,心說這個放羊娃太不識擡舉了,你算那根蔥!故此,心情很不爽,對楚懷王的成見越來越深。

成爲楚霸王之後,項羽更不願意在讓一個有名無實的“王”坐在自己的頭上指手畫腳,於是便制定了除掉楚懷王的計劃:先尊爲“義帝”,遷往郴縣建都,半路除之。

從這件事情上看,項羽確實算不上厚道,但劉邦明顯也是利用這件事情來做文章,煽動天下諸侯對抗項羽的情緒。所以,劉邦所謂項羽不忠不義,其實就含有“污名化”的成分。不過,劉邦成功了,討伐了那個“大逆不道的傢伙”。

俗話說成王敗寇 項羽死後爲何沒有被劉邦污名化 第3張

原來,給劉邦出主意的是一個稱作“三老董公”的人。三老董公說,義帝被殺,名正言順纔好辦事情,劉邦馬上領悟,於是自導自演了一場“爲義帝發喪而污項羽”的苦情戲。在秦朝,“三老”是一個吏,相當於今天的鄉長級別。

廣武澗對峙,劉邦耍無賴,二污項羽

楚漢戰爭打了四年,劉邦主力與項羽主力基本是在滎陽、成皋、廣武一線展開對峙與拉鋸。公元前203年,韓信佔領齊國,威脅項羽大後方。項羽爲避免腹背受敵,於是找劉邦決戰。當時雙方對峙於廣武澗。

項羽屢屢叫陣,劉邦概不應戰,聲稱鬥智不鬥武。項羽無奈,便將劉邦的父親劉老太公架到陣前,以烹殺相要挾。結果,劉邦拋下一句“到時分我一杯羹”後,揚長而去。

俗話說成王敗寇 項羽死後爲何沒有被劉邦污名化 第4張

項羽劇照

幾日後,項羽又來叫陣。劉邦站在河澗對面,洋洋得意地列出項羽十條罪狀:

“始與項羽俱受命懷王,曰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罪一。項羽矯殺卿子冠軍而自尊,罪二。項羽已救趙,當還報,而擅劫諸侯兵入關,罪三。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又彊殺秦降王子嬰,罪五。詐阬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罪六。項羽皆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叛逆,罪七。項羽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並王樑楚,多自予,罪八。項羽使人陰弒義帝江南,罪九。夫爲人臣而弒其主,殺已降,爲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史記高祖本紀》

以上就是著名的“十罪項王”。其實裏面大多數的內容並不真實,也就是劉邦有意在污名化項羽。

俗話說成王敗寇 項羽死後爲何沒有被劉邦污名化 第5張

第一條,基本屬實,按“懷王之約”,劉邦就應該爲關中王,可項羽卻把劉邦趕往了巴、蜀、漢中。劉邦抱怨,情理之中;第二條,宋義該殺,因爲趙國危在旦夕,他卻故意拖延行軍46天;第三條,埋怨項羽帶着諸侯入關是不對的,亂世沒有那麼多規矩可講。劉邦本就是一個不講規矩的人,沒有資格要求項羽;第四條,燒秦宮不假,盜秦始皇的墓有待商榷,至於掠奪秦宮財物,項羽不及劉邦九牛之一毛。劉邦吃肉,項羽充其量喝點湯;第五條,殺子嬰也不算是什麼大過錯;第六條,搶諸侯的地盤無可厚非,如果遵循“按勞分配”的原則,項羽的地盤還應該更大些;至於第七至十條,都是在圍繞“義帝”的事情磨嘰,項羽雖然存在過錯,但不至於劉邦說的那麼不堪。

總之,劉邦的“十罪項王”,其實就是污名化項羽,故意讓項羽添堵。不過,劉邦過嘴癮的代價是吃了項羽一箭。正當劉邦搖頭晃腦,唾沫橫飛的時候,項羽一箭射中了劉邦的胸口。幾年後,徵英布時又在傷疤上補了一箭,終於要了劉邦的命。

俗話說成王敗寇 項羽死後爲何沒有被劉邦污名化 第6張

項羽死後,劉邦爲什麼沒有污名化對方?

首先要弄清楚,所謂的污名化,多是“污”前朝,因爲需要以此證明承繼政權的合法性。所以古代歷史中,諸如“李世民污隋煬帝”式的現象屢見不鮮。賈誼在《過秦論》中貶損了秦朝,隻字不提項羽。道理很簡單,項羽只是一個曾經與劉邦平起平坐的諸侯王,漢朝的政權是承繼於秦,而不是項羽。

劉邦自然會有上述認知。何況,項羽最終自刎於烏江,連卷土重來的勇氣都沒有,劉邦只有鄙視,根本不值得去污名化。再者,隨着項羽的去世,他的勢力及影響力都已分崩離析,只有一個鐵粉臨江王共尉也很快被滅。

俗話說成王敗寇 項羽死後爲何沒有被劉邦污名化 第7張

對待一個沒有威脅的死人,劉邦所能做只有玩仁慈,善待活着的後人,或封侯,或賜劉姓。爲此,劉邦還將救命恩人項伯,封爲射陽侯。如果劉邦再有一個女兒,說不準還兌現了鴻門宴前夜那個“兒女親家”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