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垓下之戰,擅長以少勝多的項羽爲何會輸?

垓下之戰,擅長以少勝多的項羽爲何會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垓下之戰,擅長以少勝多的項羽爲何會輸?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從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到垓下之戰項羽烏江自刎,劉邦與項羽上演了一出極爲精彩的“楚漢爭霸”大戲,在這場持續數年的爭鬥之中,彭城之戰和垓下之戰可以說是影響力最大的戰役之一。彭城之戰,項羽以3萬軍隊大敗劉邦56萬大軍,然而僅僅數年之後,垓下之戰時,親率10萬大軍的項羽卻再也無力翻盤,這是爲什麼呢?

垓下之戰,擅長以少勝多的項羽爲何會輸?

原因之一:天下形勢大變,戰略天平嚴重傾斜

楚漢爭霸過程中,劉邦雖然面對項羽屢屢戰敗,但從戰略全局來看,從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開始,戰略天平其實一直在不斷向着劉邦傾斜,到垓下之戰時,項羽已經再難有回天之力。

彭城之戰前局勢

1、彭城之戰:戰略天平已經開始倒向劉邦。項羽西入關中滅秦之後,大封天下十八路諸侯(連同項羽共十九位諸侯),這一時期西楚的勢力可以說達到了頂點,其中項羽本人的西楚佔地最廣,又封自己的部屬英布爲九江王,英布的岳父吳芮爲衡山王,同時封原楚軍陣營共敖爲臨江王。

然而,各地諸侯王返回封地不久,天下便再度大亂,先是田榮一統三齊自立齊王,公然對抗西楚,緊接着陳餘也殺回趙地趕走張耳,同樣公然對抗西楚,而劉邦也趁機重新殺回關中,一統三秦之地,並先後攻滅殷王司馬卬和河南王申陽,迫降西魏王魏豹。

與劉邦勢力大肆擴充相對應的,項羽的陣營卻在縮水,項羽由於追殺義帝熊心,導致臨江王共敖和九江王英布離心離德。此後,劉邦的56萬大軍雖然在彭城之戰中被項羽擊敗,但戰略天平其實已經開始逐漸倒向了劉邦。

垓下之戰,擅長以少勝多的項羽爲何會輸? 第2張

垓下之戰前局勢

2、垓下之戰:戰略天平已經全面倒向劉邦。彭城之戰後,劉邦在正面戰場上始終處於劣勢,劉邦自知無法在正面戰場擊敗項羽,於是在穩住正面戰場,與項羽在滎陽對峙的同時,開闢其他戰場,再度“偷發育”,不斷壯大自身勢力。

一是派韓信、張耳率兵,攻佔趙代之地,又迫降燕王臧荼,進而攻陷齊地,從北部對項羽形成半包圍之勢。二是張良南下,勸降衡山王吳芮,進而使得除臨江王共敖左右搖擺不定之外,天下大半已經落入劉邦手中,或已經倒向劉邦。

原因之二:軍隊構成不同,戰鬥力天差地別

天下大勢固然是影響戰局的重要原因,但軍隊的戰鬥力纔是決定戰爭結果的最直接因素,而彭城之戰和垓下之戰兩場戰役中,楚漢雙方的軍隊戰鬥力,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1、彭城之戰:雜牌漢軍VS精銳楚軍。彭城之戰時,劉邦統率的大軍雖然多達56萬,但卻是由本部軍隊和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等諸侯的軍隊組成的聯軍,雖然兵多將廣,但卻因倉促組建、互不統屬等原因,戰鬥力極爲有限,尤其是五大諸侯麾下軍隊,本就是戰敗之後被迫跟隨劉邦作戰,戰鬥力和忠誠度都極爲有限。項羽則不同,其軍隊本就較少,回援必定率領的是精銳部隊。

在攻陷彭城之後,劉邦命令彭越、樊噲率漢軍主力駐守彭城外圍,而令各諸侯聯軍駐守彭城和肖碭地區,而項羽的突襲顯然是掌握了這一情況,徑直繞至彭城外圍,直接對諸侯聯軍發動了進攻,結果導致漢軍大敗。縱觀整個彭城之戰,漢軍主力的損失其實並不大,不僅西漢開國功臣,一百四十多個列侯無一傷亡,就連已經六十多歲的酈食其也得以毫髮無損的撤回了滎陽,而這也是劉邦面對追擊,最終能夠穩住陣腳的主要原因。

垓下之戰,擅長以少勝多的項羽爲何會輸? 第3張

垓下之戰形勢

2、垓下之戰:漢軍精銳VS西楚疲軍。彭城之戰時,漢軍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即劉邦本部兵馬,韓信軍團,彭越軍團和英布、劉賈軍團,與彭城之戰時不同,此時的漢軍雖然同樣由多股力量組成,但卻均爲經歷了長期戰爭磨礪後的精兵,再加上雖統屬不同,但卻均屬漢軍一脈,因此戰鬥力自然有所保證。

而項羽所率的十萬楚軍也與當年不同,當年的楚軍乃是精銳之師,而如今這十萬軍隊,卻是跟隨項羽在前線作戰長達數年的疲兵。此外,項羽與劉邦議和撤軍,乃是因糧道被斷,彭城又遭受灌嬰威脅,這纔不得不退兵。此時的楚軍,與彭城之戰時相比,戰鬥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原因之三:項羽麾下已無人可用,劉邦卻是人才濟濟

由於性格原因,項羽麾下本就人才稀少,在與劉邦對峙的數年之間,楚軍的人才隊伍更是日漸稀薄,而劉邦一方卻是人才濟濟,這同樣是項羽落敗的重要原因。

對於項羽來說,其麾下可堪一用者本就不多,結果龍且在濰水之戰中戰敗,被漢軍騎將丁復所殺;項羽又因中了離間計,導致范增心灰意冷離去(後死於途中),鍾離眜也失去了項羽的信任(垓下之戰時逃離);英布、陳平、韓信則全部投到劉邦麾下,周殷也在垓下之戰前倒戈。其餘丁公、季布、虞子期、利幾等則雖爲將,但卻難獨當一面。

垓下之戰,擅長以少勝多的項羽爲何會輸? 第4張

反觀劉邦手下,文有張良、蕭何、陳平、酈食其、叔孫通等,武有韓信、英布、夏侯嬰、曹參、灌嬰、周勃、樊噲等,不僅兵多將廣、人才濟濟,而且其中不乏獨當一面者,張良、蕭何、韓信便是其中的翹楚。

對比之下不難發現,劉邦的人才隊伍比項羽簡直高出了不止一個檔次,更難能可貴的是,劉邦對於自身的定位很是清楚,因而對於一些好的建議總能及時採納。

原因之四:製造輿論優勢,項羽已是人心盡失

在不斷換取戰略優勢的同時,劉邦還及善於把握天下人心,例如劉邦在彭城之戰前,便打出了“爲義帝報仇”的旗幟,以此來收攏人心。而在滎陽對峙期間,劉邦更是歷數項羽十大罪狀。

“當初我與你同受懷王之命,相約先入關中者爲關中王,你卻違背了約定,讓我遠去蜀漢爲王,此一罪;你假託懷王之命,謀殺卿子冠軍宋義而自任上將軍,此二罪;你奉命援救趙國,本當回報懷王,你卻擅自劫持諸侯軍入關,此三罪;懷王要求入關後不準燒殺搶掠,你卻焚秦宮,挖始皇帝墳墓,私吞秦朝財物,此四罪;秦王子嬰已降,你卻將其殺死,此五罪;你坑殺秦朝降卒二十萬,封賞降將爲王,此六罪;你分封諸侯將領好地方,卻遷走原來的諸侯王,使得他們的臣下爲爭相反叛,此七罪;你將義帝逐出彭城,自己卻建都於此,又奪韓王地盤,據樑、楚之地爲已有,此八罪;你派人祕密殺害義帝,此九罪;你爲人臣卻弒君,殺降,爲政不公,信約不守,不容於天下,大逆不道,此十罪。”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

垓下之戰,擅長以少勝多的項羽爲何會輸? 第5張

這十條罪狀,樁樁件件均是實情,項羽根本無法抵賴,而這無疑讓劉邦最大程度的爭取到了天下人心。關於這一點,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垓下之戰後,項羽率兵突圍,卻在途中迷路,結果在向一位老農詢問時,卻被故意帶進了沼澤之中,導致項羽被追兵追上。要知道,爲項羽指路的可是楚地百姓,就連楚地百姓都如此對待項羽,可見當時的人心向背。

如上所述,彭城之戰項羽之所以能夠以少勝多,只是源於當時劉邦的戰略優勢並不明顯,而項羽又精準的抓住了漢軍的弱點;而垓下之戰時,劉邦已經佔據了全面優勢,而楚軍又是疲憊之師,即使項羽再勇猛無敵,也無法扭轉局勢了。

正如項羽自己所說,他的敗亡“非戰之罪”,但在戰場之外,項羽卻敗的一塌塗地。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