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垓下之戰項項羽爲何無法翻盤?劉邦又爲何能迅速發展?

垓下之戰項項羽爲何無法翻盤?劉邦又爲何能迅速發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高帝五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這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到垓下之戰項羽烏江自刎,持續數年的楚漢爭霸最終以項羽自盡、劉邦立國告終。那麼劉邦爲何最終能夠成功奪取天下呢?我認爲就在於劉邦戰略目的的明確和對戰略大局的掌控,他很清楚奪取天下的最大障礙就是來自於項羽,故而一直在不顧一切的“偷發育”,在不具備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絕不輕易與項羽交戰。

趁項羽平定叛亂之際,寧願裝孫子也要偷發育

在劉邦和項羽先後西入關中,滅亡秦國之後,項羽大封天下十八路諸侯,然後自立爲西楚霸王,就此決定了秦國滅亡後的天下大勢。在項羽看來,各地諸侯各自歸國,天下就此平定,自己的霸業已成。然而,事情的發展很快就打破了他的幻想

項羽的分封並沒能換來天下太平,由於對其分封方式的不滿,天下很快便陷入了混亂之中。先是原燕王韓廣對項羽改封自己爲遼東王極爲不滿,賴在燕地不走,結果與新燕王臧荼發生火拼,結果燕王臧荼殺死韓廣,吞併了遼東之地。緊接着,田榮對於項羽將原齊王田市改封爲膠東王,卻以原齊國將領田都爲新齊王、田安爲濟北王的分封極爲不滿,於是田榮殺死了濟北王田安,趕走了齊王田都,又殺死了不聽話的膠東王田市,從而一統三齊之地,自稱齊王,並公然與西楚爲敵。而陳餘對於項羽改封趙王趙歇爲代王也極爲不滿,於是從田榮手中借兵趕走了新趙王張耳,重新迎回趙王趙歇,自己則被趙歇封爲了代王,趙地便也站在了西楚的對立面。

面對田榮的公開反抗,項羽本想調集兵力前去平叛,奈何原楚國部將九江王英布卻根本不聽調,無奈之下項羽只得親自率兵前往平叛。而劉邦則趁着這個機會,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際,突然從漢中殺出,接連擊敗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一統三齊之地,建都櫟陽。

爲了避免引起項羽的注意,劉邦甚至給項羽寫信,“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意思是當初有“先入關中者王”的約定,我只是爲了拿回自己應有的土地罷了,我並沒有多大的野心,不會再繼續向東進攻了。而且又將齊地、樑地共約反楚的書信轉交給了項羽。而項羽果然信了劉邦的鬼話,此後不再關注西線戰事,只是將鄭昌封爲韓王(韓王韓成已被項羽所殺),用來防範劉邦東進,而將主要精力放在了齊地叛亂上。

由於項羽在齊地大肆燒殺搶掠,結果導致齊地的叛亂始終無法快速平定,劉邦見機不可失,於是立馬整頓軍隊,先後擊敗河南王申陽、魏王魏豹、殷王司馬卬和韓王鄭昌。同時,積極善待各地百姓,使得自己獲得了關中地區百姓的普遍支持。

垓下之戰項項羽爲何無法翻盤?劉邦又爲何能迅速發展?

至此,在項羽還未徹底平定齊地叛亂的情況下,劉邦卻已經接連滅掉了七個諸侯國,第一次在實力上對項羽形成了絕對壓制。這種情況下,劉邦便想在項羽無法從齊地抽手之際,以絕對優勢兵力滅掉西楚,消滅統一天下的最大絆腳石,於是彭城之戰爆發了。

彭城之戰:劉邦第一次嘗試失敗,劉邦開始另闢蹊徑

漢二年(前205年)四月,劉邦趁項羽主力被牽制在齊地的機會,親率大軍56萬直撲西楚都城彭城,彭城之戰就此爆發。

由於項羽主力被牽制在齊地,面對劉邦突然發起的進攻,西楚方面根本來不及,也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應對,於是彭城迅速告破。然而,就在劉邦志得意滿之際,項羽便帶着三萬精銳起兵從齊地殺了回來,劉邦五十六萬大軍竟然一戰而潰,面對項羽的不斷追殺,劉邦率領殘兵敗將一直逃到滎陽,遇到關中援軍,這才重新穩住陣腳。

雖然彭城之戰以劉邦的失敗告終,但需要注意的是,從關中封王時期項羽統兵40萬而劉邦僅有10萬兵馬,到彭城之戰時劉邦擁兵56萬而項羽僅靠3萬騎兵回援。項羽雖然贏下了彭城之戰,但從戰略全局來講,此時的項羽其實已經處在了下風。

彭城之戰後,項羽雖然數次將劉邦逼入險境,但劉邦總算穩定住了局面,而楚漢雙方也就此開始進入長期對峙階段。彭城之戰使得劉邦充分認識到了自己一方和項羽在軍事方面的差距,因而在正面對峙的同時,他開始劍走偏鋒,繼續擴充自己的實力。

漢三年(前204年),魏豹反漢歸楚,劉邦在勸說無果後,派韓信攻打魏豹,重新平定魏地,並設立河東郡、太原郡、上黨郡,徹底將魏地納入統治。此後,又以韓信和張耳率兵接連攻取代地、趙地,殺死代王陳餘和趙王趙歇,並封張耳爲趙王。同時,韓信寫信成功勸降燕王臧荼。

漢四年(前203年)十一月,劉邦派使者酈食其赴齊講和,在田廣和田橫同意與劉邦聯手對付項羽後,韓信趁齊國軍隊懈怠之際,率兵攻入齊國,酈食其雖然被烹殺,但韓信卻成功奪取了齊地,並擊敗了齊王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後韓信自請立爲齊王,劉邦聽從張良建議,逐封韓信爲齊王。

垓下之戰項項羽爲何無法翻盤?劉邦又爲何能迅速發展? 第2張

與此同時,劉邦派遣張良爲使者,勸降衡山王吳苪。同時又派遣隨何爲使者拜訪九江王英布,隨和在和項羽使者的交鋒中勝出,用計使九江王英布降漢。

而除了正面戰場的對峙外,劉邦還用彭越在樑地積極開闢敵後戰場,開展游擊戰爭,不斷破壞項羽後勤補給線,導致項羽多次出現糧食供應出現問題。而項羽也由於背後彭越的牽制,即無法在正面對劉邦發動大規模攻擊,更使其對劉邦吞併、拉攏其他諸侯的行動無法做出反應。

採用一切手段換取優勢,戰略天平開始全面倒向劉邦

劉邦除了不斷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地盤之外,還極度善於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對項羽一方實力進行削弱,從而一點一滴積蓄優勢,直到戰略天平的全面傾斜。

1、製造輿論優勢。劉邦在起兵東進之際,便打出了“爲義帝報仇”的招牌,要知道秦朝滅亡之後,義帝乃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卻被項羽派人追殺而死。而在對峙階段,劉邦更是歷數項羽十大罪狀,“當初我與你同受懷王之命,相約先入關中者爲關中王,你卻違背了約定,讓我遠去蜀漢爲王,此一罪;你假託懷王之命,謀殺卿子冠軍宋義而自任上將軍,此二罪;你奉命援救趙國,本當回報懷王,你卻擅自劫持諸侯軍入關,此三罪;懷王要求入關後不準燒殺搶掠,你卻焚秦宮,挖始皇帝墳墓,私吞秦朝財物,此四罪;秦王子嬰已降,你卻將其殺死,此五罪;你坑殺秦朝降卒二十萬,封賞降將爲王,此六罪;你分封諸侯將領好地方,卻遷走原來的諸侯王,使得他們的臣下爲爭相反叛,此七罪;你將義帝逐出彭城,自己卻建都於此,又奪韓王地盤,據樑、楚之地爲已有,此八罪;你派人祕密殺害義帝,此九罪;你爲人臣卻弒君,殺降,爲政不公,信約不守,不容於天下,大逆不道,此十罪。”正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此十條罪狀一出,項羽還能獲得人心嗎?

2、穩固根基之地。與項羽不同的是,劉邦手下人才濟濟,張良、陳平與其留守正面戰場,韓信、張耳率領大軍擴大地盤,而蕭何則主要負責經營後勤保障。而且,劉邦對於自己的根基之地經營極爲上心,在被項羽射傷之後,剛剛養好傷勢,他便積極慰問關中地區百姓,擺酒設宴款待各方人士,並殺死了爲關中百姓憎恨的塞王司馬欣。通過這些手段,劉邦受到了秦地百姓的一致擁戴,不僅爲自己軍隊爭取到了穩定的後勤保障,還成功使得出關參軍作戰的百姓逐漸增多。

垓下之戰項項羽爲何無法翻盤?劉邦又爲何能迅速發展? 第3張

3、瓦解項羽集團。由於項羽的性格原因,其手下本就人才凋零,在龍且戰死齊地之後,其手下更是沒有了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良將。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在項羽親自率兵攻擊騷擾己方糧道的彭越時,正面戰場便迅速被劉邦所突破。而在謀士方面,項羽手下更是隻有范增一人堪稱大才,而劉邦卻採取陳平之計,在項羽使者面前假裝說漏嘴,引起項羽疑心,最終導致項羽和亞父范增關係破裂,最終病死於返回彭城的途中。

垓下之戰時勝利天平已經完全倒向劉邦

可以說,此時的戰略天平已經完全倒向了劉邦,整個天下除了臨江王共敖之外,幾乎全部落到了劉邦手中。而項羽由於糧道受到彭越襲擾,在糧食匱乏、士兵疲憊之下,無奈選擇了和劉邦議和。在雙方達成和解之後,劉邦眼看着項羽率領着這支戰鬥力已經下降嚴重的楚軍離去,在張良的建議下,立刻便撕毀合約,調動一切能夠調動的軍隊,對項羽展開了追擊,垓下之戰就此爆發。

由於劉邦是以絕對優勢發動的追擊,在彭越、張耳、韓信、英布等人從各地率兵發動的圍剿之下,垓下之戰的項羽,並沒能重複彭城之戰的壯舉,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