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禹錫與白居易的性格有什麼不同?探索他鬥爭反擊的一生

劉禹錫與白居易的性格有什麼不同?探索他鬥爭反擊的一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劉禹錫,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劉禹錫,唐代詩人,與白居易同年而生,生在那個輝煌不復存在的晚唐,前半生極盡風光年紀輕輕便位極人臣,而後半生卻命途多舛巴山楚水一片淒涼,巨大的反差沒有催生出一個悲天憫人的詩人,反而使他蛻變成一個達天知命笑看人生的“詩豪”!

雖與白居易同年而生,可兩人的際遇卻大不相同,白居易一生坎坷,幾番貶謫卻遠遠沒到劉禹錫那般悽慘,白在江州大嘆“同是天涯淪落人”,而劉卻在江渚之上高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可見兩人性格截然不同,劉禹錫的一生,在政治上是鬥爭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是在被打擊中不斷反擊的一生,排擠、流放、嘲諷,愈挫愈勇,豪情萬千,樂觀的人就是這麼強大!

劉禹錫與白居易的性格有什麼不同?探索他鬥爭反擊的一生

中山之後,年少成才

劉禹錫出生在一個小官僚家庭,父親劉緒曾在江南任職,劉禹錫在那裏度過了少年時光,這樣的家庭裏,免不了的要從小學習以望考取功名,白居易如此,劉禹錫也不例外。

禹錫自小便學習儒家經典和詩詞歌賦,聰明勤奮,並跟隨當時的侍僧皎然、靈澈學詩,“以兩髦執筆硯,陪其吟詠,皆曰孺子可教”,這樣的經歷多少也影響了後來樂觀豁達的寫詩風格。

少年時候的劉禹錫可謂是一帆風順,一路扶搖而上,十九歲便遊學長安,上書朝廷,聲名遠揚;21歲金榜題名,與比自己小一歲的柳宗元一起考中進士,同年登博學鴻詞科,相比27歲高中的白居易要春風得意的多。

公元793年,二十出頭的劉禹錫在長安城意氣風發的介紹自己:我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劉禹錫與白居易的性格有什麼不同?探索他鬥爭反擊的一生 第2張

平步青雲,位極人臣

此後的劉禹錫更是青雲直上,二十四歲登吏部取士科被授太子校書,名氣漸盛,連太子頗爲看重的王叔文都主動與他結交,稱他有宰相之才。

802年,劉禹錫調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不久遷監察御史。青年得志,三十歲出頭就進入朝廷核心,位極人臣,功名富貴相伴,前途不可限量,身邊的同僚都是朝廷重臣、至交好友,這樣的人生如何不讓人羨慕?

得意時人生處處皆風景,每一朵花開皆可“動京城”。劉禹錫這首雍容華貴的《賞牡丹》,相比孟郊登科後的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過之而無不及,可說是道盡了他此刻的心情: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變革失敗,左遷十年

一羣有爲青年相聚,熱血沸騰,心中所願不過是平叛治國安天下,隨即浩浩蕩蕩的組織了一場變革,誓要徹底瓦解藩鎮和宦官手中的權力,恢復唐王朝的興盛。

可惜他們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沒多久,順宗被迫禪位稱太上皇,憲宗登基,爲期一百四十來天的永貞革新宣告失敗。

帶頭的王叔文被賜死,王伾被貶後病亡;剩下的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均被貶爲邊遠八州的司馬,是轟動一時的“二王八司馬事件”。

劉禹錫突然從人生巔峯跌到了谷底,時值深秋,秋風蕭瑟,不覺讓人萎靡。寒蟬悽切,對長亭晚是此時最是恰當的基調,無限失落的劉禹錫起身南下,看着這蕭條景色,一臉不屑,隨即仰天大笑,提筆寫下《秋詞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自古以來傷春悲秋居多,面對秋天,詩人筆下莫不是慼慼之句,到了劉禹錫這兒,反倒有種逆流而上的豪氣,令人不得不服。

劉禹錫與白居易的性格有什麼不同?探索他鬥爭反擊的一生 第3張

實際上,劉禹錫可不光是說的好聽,而是真的沒把這些失意當回事,劉禹錫來到朗州,這一呆就是十年。

“蠻荒之地,士風僻陋,舉目殊俗,無可與言者”,在這個地方,劉禹錫無疑是一座“精神孤島”,他堅持撰文吟詠,陶冶性情不光自娛自樂,還爲當地人寫歌寫賦。

當地的風俗喜好巫祝,祭祀都會敲鼓跳舞,劉禹錫有時也會參加這些活動可聽不懂當地人唱的方言,於是根據《楚辭》,撰寫了新的歌詞來教給巫祝。

樂觀的人到哪裏都可以過得很好,劉禹錫相信此時不如意只是一時,“即賦形而終用,一蒙垢焉何恥?感利鈍之有時分,寄雄心於瞪視”。就像是寶刀一時蒙塵,他朝定可出鞘一展鋒芒。

果不其然,十年之後,劉禹錫奉詔回京。

禍不單行,再貶連州

劉禹錫重回長安,已經是物是人非了。看着這十年之間由於投機取巧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貴,再看看到處都是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劉禹錫不屑爲伍,於是借遊玄都觀寫了一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明眼人可都看得出來,桃樹千株,不是暗指十年來在政治上投機取巧而得意起來的新貴麼?要是我當年沒被貶,你們這些小角色還不知道在哪呢!

此詩一出,長安豈可容得下他,劉禹錫再次被貶,這一次到了連州,這一呆又是五年,直到母親病逝才離開。

連州原本文化落後,劉禹錫上任後,風氣爲之一變,讀書人日漸增多,科舉進士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後來更被稱爲“科第甲通省”,這當中自然離不開劉禹錫文化推廣的貢獻,因此後人讚賞他有“開連州千年文脈之功”。

二十三年,貶謫不斷

離開連州後,流離的命運還不算完,輾轉又到了夔州,當地民俗逢祭祀會唱《竹枝》,因此劉禹錫也先後創作了幾組《竹枝詞》,描繪夔州一帶的風土民情,希望通過擅歌的人來傳播。語言輕鬆活潑,頗有生活趣味,當中最熟悉的估計是這首: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關於《竹枝詞》的藝術水平,後世的評價也頗高。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說:“劉夢得《竹枝》九章,詞意高妙,元和間誠可獨步。道風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子美《夔州歌》,所謂同工異曲也。”

劉禹錫與白居易的性格有什麼不同?探索他鬥爭反擊的一生 第4張

夔州任滿,又調和州,不料和州知縣處處刁難,本應是三間三廂標配的住宅,知縣卻將劉禹錫安排到了縣城裏一處小房子,住處是一間只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

從三室一廳變成了小單間,若是旁人早已怒不可遏拳腳相向,可劉禹錫倒是淡定非常,,直接寫下這篇《陋室銘》,把一間小破屋變成了多少人的精神寄託: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和州任期三年後,劉禹錫又被打發到蘇州、汝州、同州等地當刺史。唐敬宗寶曆二年(827年),劉禹錫再次應招回京,距離他上次離開,已經過去二十三年了。

回去的路上,他同白居易在揚州相逢,酒酣情濃,白居易作詩寬慰他:

爲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爲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輕輕一笑,接過酒杯跟筆:樂天啊樂天,我如此樂觀哪需要安慰啊,來,歌兒唱起來,酒兒喝起來!

一臉淡然寫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兜兜轉轉二十三年,鬍鬚漸白,兩鬢微霜,可劉禹錫依舊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

56歲的劉禹錫,再到玄都觀,當年場景歷歷眼前,劉禹錫儼然最後的贏家,向那些趨勢權貴再次送上了嘲諷: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我劉某人又回來了!而那些攀附權貴的人去哪了呢?泯然衆生或一捧黃土罷了!

劉禹錫與白居易的性格有什麼不同?探索他鬥爭反擊的一生 第5張

桑榆未晚,豪氣歸天

晚年的劉禹錫回到洛陽養老,白居易也在此地。

白居易感嘆時光飛逝,年華已去,寫詩向他抱怨: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於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閒談興,相逢尚有餘。

而劉禹錫勸他,別爲這些事情煩憂。人世間誰不老,不要說日落桑榆天色已晚,它的霞光依然可以映紅滿天。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爲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

是啊,日落桑榆有怎樣,心中自有豪情萬丈,晚霞依舊能映紅滿天。

面對生活,劉禹錫是一個鬥士,他不得不反抗,可他又沒有其他的方式去抵擋,只能化作句句詩詞,一字一句盡是錚錚謳歌,樂觀是他堅不可摧的盔甲,命運越是殘忍,他笑的越是張狂。

面對苦難,除了笑對,他別無他法。

劉禹錫鬥爭一生,最期待的不過是歲月靜好的日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