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探索大禹的一生,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探索大禹的一生,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禹(生卒年不詳),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時期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歷史治水名人,史稱大禹、帝禹、神禹。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後代,鯀的兒子,母爲有莘氏之女修己。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軼事典故

三過家門而不入

傳說禹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但一想到開山導流刻不容緩,便顧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線。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其子啓正被母親抱在懷裏,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

開鑿龍門

距今4000多年前,由於河洛地區是夏民族活動和興國的中心,夏朝的第一個帝王大禹,常領導人民“疏川導滯”、“合通四海”、“盡力乎溝洫”,所以相傳洛河、伊河也都是大禹疏浚開鑿的。

據說那時洪水氾濫,龍門山以南是一望無際的汪洋,人民窘困不堪,溺死甚多。大禹深知遭受洪水的苦難。大禹治理洪水,率領人民疏九河、導百川,終於迫使洪水歸流大海,伊闕也就是這時開鑿的。

探索大禹的一生,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越絕書》卷一載: “禹穴之時,以銅爲兵,以鑿伊闕,通龍門。”

《水經注》雲:“昔大禹疏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故謂之伊闕矣。”

《漢書·溝洫志》賈讓奏道:“昔大禹治水,山陵當路者毀之,故鑿龍門,闢伊闕。”

塗山之會

夏建立後,大禹在塗山儘早召開諸侯大會,以檢討自己的過失。這次塗山之會一般被認爲是中國夏王朝建立的標誌性事件。到了正式大會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執玄圭,站在臺上,四方諸侯按着他國土的方向兩面分列,齊向大禹稽首爲禮,大禹在臺上亦稽首答禮。

禮畢之後,夏禹大聲向諸侯說道:“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衆,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爲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規戒、勸喻,使我知過,使我改過。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啊!對大家的教誨,我將洗耳恭聽。”大家都明白禹受命於天,原本對大禹有意見的諸侯看到大禹這種態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慮。史書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探索大禹的一生,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鑄造九鼎

塗山大會之後,爲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即青銅),後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爲了紀念塗山大會,就準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幾個大鼎。後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鑄成,鼎上鑄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九鼎象徵着九州,其中豫州鼎爲中央大鼎,豫州即爲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爲“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