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白居易做官廉潔奉公 牛李黨爭對白居易的影響

白居易做官廉潔奉公 牛李黨爭對白居易的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二十九歲登第起,白居易的創作就同他的宦海沉浮緊緊繫在一起了。他的詩歌,揭示出一位正直、進步的知識分子的心態,揭示出造就他的那個時代、那個社會和那個階層的部分特質。從他的詩歌中,我們真切地瞭解到一個和傳統歷史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唐人眼中的現實世界。

白居易做官廉潔奉公 離任時將多數薪俸留官府倉庫

提起唐代的白居易,很多人對這位大詩人的《琵琶行》、《長恨歌》、《新樂府》、《秦中吟》等詩歌代表作銘記在心,但並不知道他曾經是一位廉潔奉公、公而忘私的清官。他在杭州任刺史三年,離任時,把自己的大部分薪俸都留在官府倉庫。離任後他寫了一首詩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

白居易做官廉潔奉公 牛李黨爭對白居易的影響

網絡配圖

三年爲刺史,飲冰(爲國擔憂)復食檗(檗bò一種苦味植物)。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此詩當是白居易在杭州任職時的真實寫照。

正因爲詩人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於是“繼守者,公用不足,多假而復填,如是五十年”(北宋王儻《唐玉林》卷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他的“繼守者”也不敢怠慢,恪守職責;否則那“官庫”早就空空如也,又何待五十年乎?當然,那兩片天竺山的石頭,絕不會真的抵千金;但白居易依然認爲這有悖於當官的職業道德,有“傷清白”之嫌。此詩除了表明詩人艱苦節約嚴於律己的觀點之外,是否也包含着對那些貪官污吏的諷刺鞭撻呢?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妄下結論。

作文先做人。白居易之所以在詩歌上登上峯巔,青史留名,與他的一身正氣和完美的人格是密不可分的。換言之,是詩名的燦爛光輝太耀眼了,才使他的清名廉潔被掩蓋,而不被後人所矚目。

 牛李黨爭對白居易的影響

一、關於黨爭

牛李黨爭是中國唐朝後期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宗派鬥爭,也稱“朋黨之爭”。“牛黨”是指以牛僧孺、李宗閔爲首的官僚集團;“李黨”是指以李德裕爲首的官僚集團。牛黨大多是科舉出身,屬於庶族地主,門第卑微,靠寒窗苦讀考取進士,獲得官職。李黨大多出身於世家大族,門第顯赫。他們往往依靠父祖的高官地位而進入官場,稱爲“門蔭”出身。從表面看,牛李黨爭似乎是庶族官僚與士族官僚之間的鬥爭,實際上兩黨在政治上也有深刻的分歧。兩黨分歧的焦點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什麼途徑來選拔官僚。牛黨多科舉出身,主張通過科舉取士;李黨多門蔭出身,主張通過門蔭取士。李德裕認爲,公卿子弟從小就熟悉官場,容易掌握做官的本領。二是如何對待藩鎮。李黨主張對不聽朝廷命令的藩鎮用兵,以加強唐朝中央的地位;牛黨則主張姑息遷就。

白居易做官廉潔奉公 牛李黨爭對白居易的影響 第2張

網絡配圖

兩黨除了政治上的分歧外,還牽扯進個人的恩怨。牛僧孺、李宗閔因評論時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曾遭到貶斥,而李德裕是李吉甫的兒子,因此雙方結怨甚深,一旦大權在握,就排擠打擊對方。唐穆宗長慶年間(821年-824年)牛僧孺做宰相,就把李德裕排擠出朝廷。李德裕任西川節度使時,接受吐蕃將領的投降,收復了重鎮維州(今四川理縣)。牛僧孺卻意氣用事,強令把降將和城池交還吐蕃。唐武宗時(公元841-846年),李德裕做宰相,又把牛僧孺、李宗閔放逐到南方。唐武宗死後,唐宣宗即位,牛黨成員白敏中任宰相,牛黨又紛紛被重新啓用,李黨全遭罷斥。李德裕被趕到遙遠的崖州(今海南三亞西北),不久憂鬱而死。這場統治階級內部的宗派鬥爭,加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危機。

從陳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列舉的大量史料可以看出,這場鬥爭,乃是統治階級內部重門第禮法的舊士族階層,同由進士科第出身的中小地主階層之間的爭權奪利的鬥爭。在宦官擅權,左右着皇位的廢立及政局國策的中晚唐時期,由於“外朝士大夫黨派乃內廷閹寺黨派之應聲蟲,或附屬品”,從而更加劇了這兩種對立的政治勢力之間的排擠和傾軋,使得這一時期的政局變幻,出人意料。

二、白居易對牛李黨爭的態度

在尖銳激烈的朋黨紛爭中,持中立、調和的騎牆態度,是白居易“執兩用中”的中庸思想在後期的政治實踐中的突出表現。

白居易做官廉潔奉公 牛李黨爭對白居易的影響 第3張

網絡配圖

陳寅恪先生論定,白居易在牛李黨爭的政治分野中屬於牛黨,有學者從以下幾個理由說明:“第一,白居易中小地主的門第及進士科第的出身,這使他容易同牛當氣類相投;第二,在元和三年的策士案及長慶元年的重考進士案中,白居易雖系秉公執言,但顯然都站在牛黨一邊,這有白集中《論制科人狀》及《論重考進士事宜狀》爲證;第三,考其行狀,白居易一生在宦途生涯中的出處進退,大抵與牛黨的命運息息相關:如官職的升遷,或採取求任外職、求分司等防嫌遠禍的保護性措施,也大都藉助於牛黨得勢人物之援引或斡旋;第四,從詩集可以看出,白居易與李黨領袖李德裕即甚疏遠,文字交往只有一首《小童薛陽陶吹觱慄歌》;第五,會昌六年武宗歿,宣宗繼位,罷李德裕相而李黨失勢,白居易從弟敏中入相,遭李黨貶逐之五相同日北還。”

然而,幾乎一踏入仕途就與黨爭發生了糾葛的白居易,居然能夠奇蹟般地存活在黨禍熾烈、宦途艱險的縫隙中的原因是什麼呢?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他能夠清虛自守,不汲汲於功名勢力,並懂得以足夠的權變來應付事態,迴避矛盾,力求以調和、騎牆的態度超然於黨爭之外,而決不捲入朋黨傾軋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