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武帝雄才大略,爲何對求仙之事樂此不疲?

漢武帝雄才大略,爲何對求仙之事樂此不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明知方士愚弄他,殺一個再立一個,對求仙的事樂此不疲,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自導自演了一出出令人難以捉摸的求仙鬧劇。到底漢武帝爲何對這些荒誕不經的神仙方士等迷信學說能全面接受、誠信有加呢?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漢武帝自身的經歷和性格是其原因之一。

漢武帝自七歲即被立爲太子,十六歲登基做皇帝,中間的太子生涯過得平平安安、穩穩當當,沒經歷什麼大的波折,即位登基也是一點懸念都沒有,即自幼即是天子的接班人,長大後爲天子,又加上受到儒家天命觀的影響,漢武帝對天命應該是深信不疑的,到後來對神仙學說的迷信也就不足爲奇了。

而且漢武帝自幼養尊處優,生活條件良好,體格健壯,又是個好動不喜靜的人,這表現在他愛好獵狩的生活習慣上。他不僅好獵狩,還喜歡親自追逐野獸,頗有雄武奮發的氣質。

如他喜歡自擊熊,對此司馬相如曾作《長楊賦》予以諷諫。如此一個健壯好動而且又有些“逞能”的人,對生命的熱愛與渴望自是不言而喻的。因而他就非常希望能長生不老,使生命能永遠保持,從而永遠享受快樂的生活,而方士的神仙學說正投其所好。

漢武帝還是一個有英智的策略而且十分獨裁專斷的人。

如用人方面,對於那些觸犯了他的禁令和不效忠於他的人,不惜採取極強悍的斷然手段,以致於武帝時,有許多大臣被殺被廢;在對匈奴問題上,力排衆議,一掃以往對匈奴的和親政策,採取堅決的抵抗政策,表現了極深的遠見。

在解決整個社會問題上,也有他一定的敏銳性和果敢性,表現在大興水利、大規模移民還有一系列的經濟政策上……這種性格使得他個性頗爲自負,對國家有極強的責任感,對繼承人有着極爲苛刻的要求,不甘心將政權交給別人甚至是自己的兒子,有着志願無盡而生命有限的缺憾,這導致他選擇了得道成仙、永生不死這條道路。

漢武帝雄才大略,爲何對求仙之事樂此不疲?

漢武帝作爲一代帝王,是統治階級的最高代表。這就必然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式與思想意識。漢武帝是一個好聲色的統治者,他生活荒淫且好大喜功,極其喜歡興造離宮別館,以供其腐朽生活上的享用,而在擴大對外關係上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有滿足其高度奢侈生活的慾望。

漢武帝十分欣賞自己這種“窮奢極欲”的生活,這種生活也引導着他貪戀世味,不肯放棄世俗生活,使得他一意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崇信方士、好神仙,想永遠保持其崇高的地位、奢華的生活,保住其所享有的一切。

若回顧歷史,可見好多頗有建樹作爲的帝王都喜方士學說與神仙怪談,在這一點上他們比一些平庸的帝王更加迷信和不可理喻。

如齊威王、齊宜王及燕昭王等,在戰國時期比較有作爲的諸侯王,都曾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衆所周知,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爲拜仙求藥及長生不老費盡心血,最後竟死在了風塵僕僕的求仙路上;雄才偉略的唐太宗之前曾大力押擊過秦皇漢武的迷信思想,然而進入晚年後他也極度迷戀長生不老術,其死亡與其長期食用長生不老藥也有着莫大的干係。

漢武帝雄才大略,爲何對求仙之事樂此不疲? 第2張

其次,與樹立封建統治的權威性有關係。

中國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都特別注重利用民衆的政治迷信來加強其統治,“動爲奸詐,託之經義,迷惘百姓,欺誣天地”。歷史上政治清明、國家安定的實現,基礎正在於意識形態方面的“瞞和欺”。這就是中國傳統政治所謂的“治之本”,也是中國傳統政治的一大特色。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與《春秋繁露》建立了以天人感應爲理論基礎的政治思想體系,這一思想體系成爲漢代的官方思想。當時“天人感應”的學說極爲流行,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也抱有此觀點。

他所說的作《史記》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其中“究天人之際”實意即天人感應,即天的意志如何表現在帝王身上,帝王的行動如何反映到天上去,研究二者的相互影響、相互感應。

同樣漢武帝相信神仙學說與當時盛行的“天人感應”說有着密切的聯繫,因爲利用對鬼神的迷信來加強政治權力的威勢是封建統治者世代相傳的法寶。

漢武帝即位之初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②,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迷信思想的表現,而是初即位的新一任統治者,爲國家大政方針的重要變革所進行的準備,是希望藉助神的力量,來保證新的政治路線的順利推行,也讓下層羣衆從思想意識上有準備。

而漢武帝一再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封禪,那是因爲一代帝王登封泰山是國家興盛的標誌,而帝王本人也成爲“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而漢武帝自己封祥是向天下詔告他是天子,有責任向上天稟告他行使治理天下的職責,他與天是經常溝通的。

這樣使世俗的權威通過宗教的認可而得到支持,用神祕的色彩把皇權的合法性和永恆性固定下來,使皇權成爲神聖而不可侵犯。而漢武帝在泰山上所建的明堂也是打算證明他的統治正受到神靈的保護,明堂成爲了可以把皇帝的權威加給其臣屬的莊嚴場所。

這樣漢武帝利用政治迷信就實現了君權的神祕化,達到了征服民心、維護君權至上的目的,從而實現政由一統、天下大治。

另外,漢武帝尚巫與加強君主專制也有一定的聯繫。這是封建君主在將世俗權力集於一身的同時,也將神權與其他種種天人之間、神人之間甚至鬼人之間的權力集於一身,這時的巫現已經越來越依附於君主專制政治、成爲君主的附屬品。

有時候帝王對一些迷信思想雖有些半信半疑,卻也不得不虔誠敬事。漢武帝對巫與巫術就有一定的政治利用,有時他也企圖用神仙方士思想來迷惑他人,以利於他對天下的統治。《史記》中曾有記載,漢武帝誅殺文成將軍而把這事隱而不說,爲什麼要隱而不說呢?很明顯他還是要人們相信神是存在的,並且神站在君主的一邊,爲君主服務。

所以,從這點意義上說,漢武帝的迷信不僅爲個人願望,還帶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色彩,是爲封建君主統治服務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