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王海賓是一位名將,他都有哪些功績呢?

王海賓是一位名將,他都有哪些功績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對於大漢三國和後期的宋元清時代,唐朝中期的將領我們可能瞭解的比較少一些。不過這些將領的驍勇善戰是不得不承認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唐中期公認的第一名將。

王海賓是一位名將,他都有哪些功績呢?

提起中唐名將,腦海裏就會閃出一串名字:郭子儀、李光弼、李晟、哥舒翰等人。不過,這些人都是誰提拔上來的,他們的“老師”是誰呢?

我們先來介紹另外一個人---王海賓。

此人時任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因驍勇善戰,在隴西一帶十分有名

開元二年(714年)7月,吐蕃再次入侵大唐邊境,玄宗連忙派隴右防禦使薛訥迎戰。薛訥率杜賓客、郭知運、王晙、安思順等人出征,以王海賓爲先鋒。在渭州西部武階驛站,雙方大戰。

王海賓率唐軍先鋒部隊一路高歌,將吐蕃殺得鬼哭狼嚎,一直追擊到壕口,最後吐蕃軍逃進長城堡,依靠堅固的城防,才暫時頂住唐軍的進攻。不過,唐軍損失慘重,穩住陣腳的吐蕃軍對王海賓實施反衝鋒。

由於唐軍後續部隊中的很多將領都嫉妒王海賓立了大功,按兵不救,致使王海賓寡不敵衆,全部陣亡。而此時唐軍的後續部隊卻趁機吐蕃軍元氣大傷時發起進攻,斬首一萬七千人。

可以說,王海賓死得很冤。

爲什麼要提這個人呢?因爲在未來的歲月裏,他的兒子王忠嗣將成爲中唐第一名將。李光弼、李晟、哥舒翰等人都是他提拔上來的,算是他的學生。

王海賓戰死時,王忠嗣才九歲,原名叫王訓,後來玄宗見到他以後,好言安慰,賜名忠嗣,還把他帶進宮裏養。

剛進宮時,由於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加上思念亡父,經常大哭不止。

王海賓是一位名將,他都有哪些功績呢? 第2張

玄宗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乾脆就給他講漢朝霍去病的故事,讓他以霍爲榜樣,努力成才,之後又讓他陪忠王李亨練武學藝。

王忠嗣學得很快,連忠王李亨都甘拜下風。

一次,玄宗和他在聊用兵之道,沒想到忠嗣從容鎮定,對答如流,贏得玄宗稱讚“爾後必爲良將”。

不出所料,王忠嗣很快脫穎而出。開元十八年,吐蕃大軍入侵河西,王忠嗣被任命爲兵馬使,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開始了軍事生涯首次惡戰——玉川戰役,年僅十八歲。

由於在戰前,王忠嗣做了充分準備--偵察到吐蕃贊普正在玉川檢閱軍隊,就親率三百鐵騎,趁夜色突襲,斬首上千級,俘虜四千餘人,繳獲牛羊上萬頭,吐蕃贊普不得不“班師”。

王忠嗣一戰成名,可謂少年英雄!

天寶三年(744年),王忠嗣趁突厥內亂,再次率朔方軍進攻突厥東方部落。由於唐軍行軍神速,快速突擊突厥腹地,擊敗東部軍事力量。自此,稱雄北方百年的遊牧帝國,徹底告別歷史舞臺。

兩年後,玄宗命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進攻石堡城,久攻不下,將他罷免。

玄宗再次讓自己的“乾兒子”王忠嗣兼任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節度使,一人佩四將之印,四鎮兵力總共二十七萬餘人,約佔當時唐朝的一半軍隊以上。這在唐帝國曆史上從沒有過的事。

儘管手握重兵,但王忠嗣不敢大意。實際上,他早就發現吐蕃等國的騎兵十分強悍,對唐軍的威脅最大,趁在朔方、河東任職的時候,在邊界哄擡馬價,讓各地胡人爭着將馬賣給大唐。自此胡人戰馬逐年減少,而此後的大唐卻兵強馬壯。

到隴右、河西任職之後,王忠嗣就從朔方、河東鎮調九千匹戰馬到河西、隴右,四鎮兵馬逐漸強大。

在此次出征吐蕃之前,王忠嗣就多次打敗吐蕃,不過並未傷損到其實力,吐蕃仍不斷騷擾大唐邊境。

當四鎮兵強馬壯時,王忠嗣向玄宗請求對吐蕃用兵,玄宗一口答應。

天寶五年(746年),王忠嗣集中優勢兵力發動了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乘勝追擊,在積石,全殲吐蕃殘部,還俘虜了八千名混在吐蕃軍裏的吐谷渾士兵。

此番作戰,幾乎全部摧毀吐蕃在青海、甘肅交界處設置的堡壘,擊死擊傷吐蕃數萬人,斬殺兩個吐蕃王子,其重要盟友吐谷渾不得不降唐。吐蕃勢力遭到最沉重的打擊,在青海地帶對唐朝由戰略進攻轉爲戰略防禦,再也無法對大唐的河西地區形成威脅。

之後,王忠嗣再次千里突襲擊敗吐蕃、大食聯軍,大膽提拔青年將領李光弼和郭子儀。此後,大食懾於唐軍軍威,不敢再造次。自此,四海畏服。

不過,唐玄宗顯然還不滿意這樣的結果--吐蕃退守石堡城。在他眼裏,必須一勞永逸的解決邊境問題。出發點很好,但玄宗還是沒有考慮實際情況,又命令王忠嗣率兵攻打吐蕃的石堡城。

王忠嗣向唐玄宗上表:石堡城依山而建,易守難攻,且只有一條山道通往城中,要攻克此城,必將付出極大代價;最好的計策是--挑釁,等他們自己出城堡來時,再武力解決。

當然,王忠嗣還不敢向“乾爹”說出另一種實情:由於連年征戰,大唐表面風光,其實國力早就受到損傷,不宜再次發動戰爭。

陷入想建立和太宗一樣的不世之功,玄宗哪裏聽得進去?

此時,恰好有個叫董延光的將軍,爲了拍唐玄宗的馬屁,就親自率軍突襲石堡城。玄宗不但讓王忠嗣分兵相助,而且還推他們立即出發。

王忠嗣當然不高興,迫不得已出兵,因此並不是十分賣力。

李光弼還以爲“老師”是可以府庫錢糧,就勸他先撥一些,省的董延光誣告。沒想到王忠嗣卻說,自己並不是摳,也不是妒忌董延光,而是爲數萬將士的性命鳴不平,讓數萬將士拿生命去爭奪一座城,即使贏了也沒太大意義,輸了還得搭上性命。

董延光吃了敗仗,損失數萬軍隊,沒想到他竟以“阻撓軍計”爲由,將全責任全推到王忠嗣身上。

此時,剛好李林甫專權,怕王忠嗣搶了他的位置,就誣告王忠嗣。玄宗將他三司會審,最終結果是王忠嗣被判死刑。

最後還是王的部下哥舒翰替他伸冤,才貶至漢陽太守,沒幾年就鬱鬱而終。

哥舒翰代替王忠嗣之位,親率唐軍攻打石堡城,之後正如王所意料的一樣。

正是由於王忠嗣的死和哥舒翰等人在河西的損兵折將,使得安祿山造反的膽子越來越大。

安史之亂--大唐的國運自此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