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順之:一心想當文臣卻成抗倭名將,他的一生有多傳奇?

唐順之:一心想當文臣卻成抗倭名將,他的一生有多傳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唐順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01

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數學家、抗倭英雄——一位叫唐順之的明朝人,頭上頂了這麼多桂冠。

據《明史》、《郡志傳·唐順之傳》、《明世宗實錄》等,唐順之系江蘇常州人,生於官宦之家,天生聰明且個性鮮明,年紀輕輕就飽讀經書。

嘉靖八年,唐順之23歲,在會試中高中第一。

在這之前,他就已經小有名氣了,會試又拿了個第一,更是聲名遠播,連內閣大學士楊一清都成了他的“粉絲”,表示如果他參加殿試,一定要錄取爲第一。

據顧憲成的《郡志傳》,楊一清的好意,卻遭到唐順之斷然拒絕。

楊一清先後五次派人去勸,唐順之都不同意,氣得楊一清直吹鬍子:老舉人教出來的人,爲何如此無知?

“老舉人”系人們對其父親唐寶的尊稱。

楊一清顯然是有意提攜,誰知唐順之“不識擡舉”,對這種關照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

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需要這種“侮辱人”的關照的。

有人要問了:楊一清這麼幹,不是徇私舞弊嗎?

他想錄取唐順之爲第一,又爲何要徵得他本人同意?不好意思,這個筆者也沒想通。

既然不給面子,就別怪我不客氣——楊一清一氣之下,將唐順之錄取爲二甲第一名,而他原本是要把他放在一甲第三名的。

按照“規矩”,二甲的試卷,是沒有資格獲得皇帝親自批閱的,可是唐順之的試卷,不但獲得嘉靖皇帝親自批閱,嘉靖帝還在他的試卷上,御批了這樣幾個字:條論精詳殆盡。

唐順之:一心想當文臣卻成抗倭名將,他的一生有多傳奇?

二甲考生試卷上有御批的考生,他成了第一個。

有意提攜唐順之的,還有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張璁,他見唐順之初仕只當了個小小的兵部主事,覺得簡直是浪費人才,要把他弄到翰林院爲官,同樣遭到唐順之拒絕。

只不過這一回,他的拒絕比較委婉,算是給了大學士面子,而張璁則很不舒服。

02

嘉靖十一年,爲母親丁憂期滿後,唐順之改任吏部稽勳主事,旋即升遷考功。

但他很快就頻遭排斥,原因是任職期間,他竭盡全力去做一個好官,“引薦賢德,劾退不肖之人,正直不阿,廉潔自持”。

與這種另類比起來,吏部那些同僚就像一隻白天鵝周圍的烏鴉,對比太過明顯,他們恨不得剝了他的皮,處處與他作對,也就在所難免了。

好在第二年,他就被調到翰林院任編修。

沒想到這次調動,卻成了“剛出狼窩,又入虎口”,之前賞識他、想利用權力關照他的張璁,依舊對他當初的婉拒耿耿於懷,給他小鞋穿。

唐順之這才明白,他的不同於流俗,是與官場格格不入的,在官場是混不下去的,便想來個惹不起躲得起,請上司放他回家,理由是生病。

張璁卻故意拖着不放,彷彿有意讓他在這個火爐裏多烤烤,後來多虧了一個小人告密,唐順之才得以如願離開。

那個小人是張璁的手下,他密告張璁說,唐順之看他不順眼,有意與他保持距離,張璁立即批准唐順之辭職回家,惡狠狠地表示:給你臉你不要,今後想回來也沒門,一輩子都別想!

離開翰林院後,唐順之到宜興開館授徒,直到嘉靖十八年才獲重新起用,嘉靖帝批准他官復原職。

唐順之:一心想當文臣卻成抗倭名將,他的一生有多傳奇? 第2張

但是不久,嘉靖皇帝就將他削籍,把他趕回老家常州。

原因是他長期不理朝政,呆在內宮不出來,大臣們面都見不着,唐順之和廷官羅洪先、翰林編修趙時春上《東宮朝賀疏》,請求朝見太子。

他們的意思好像是,既然大老闆不理朝政,那就讓太子理吧,可這在嘉靖皇帝看來,簡直是想造反,所以他一怒之下,唐順之又倒了黴。

03

不過這樣也好,反正他早就不想混跡於齷齪的官場,早就想潛心讀書潛心創作,如今終於可以心想事成了。

回到家鄉後,唐順之獨居偏僻之處,從此閉門謝客,廢寢忘食地潛心鑽研,射學、算學、天文律歷、山川地誌、兵法戰陣等等,無所不涉獵,甚至還在三十六七歲的時候,請一位叫楊松的河南人教他槍法。

唐順之在家一呆就是二十年,這期間,推薦他復官的大員多如牛毛,包括御史趙炳然、江南巡按舒汀、內閣學士徐階、工部侍郎趙文華等,他的迴應只有一句:感謝各位好意,唐某既然跳出了泥潭,何必再陷進去呢?

直到嘉靖中期,東南沿海一帶鬧倭寇,倭患日益嚴重,沿海“海商大賈”、“浙閩大姓”趁機大規模走私,並發展到亦商亦盜。

嘉靖皇帝派趙文華以工部尚書身份督察沿海軍務、提督江浙軍務,趙文華找到唐順之,唐順之才答應幫朝廷做事。

趙文華與唐順之爲同年進士,深知唐順之有經世濟時之才,並且通曉軍事,又熟悉江南海防情況,便向他虛心討教,請他貢獻御倭之策。

唐順之意識到,這是國家大事,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便對趙文華面授機宜,平時怎麼做,戰時又該怎麼做,趙文華深表佩服。

聽了唐順之的高論,趙文華心想,這個人若不爲我所用,實在是太可惜了。

但他做了件蠢事,以爲給唐順之一點“好處”,唐順之就會爲他所用。

於是,他想了個出錢給唐順之修葺先人墳墓的餿主意。

看來他枉爲唐順之同年了,竟然不瞭解唐順之的爲人,殊不知他最討厭的就是這些,他的“好意”不但遭到唐順之斷然拒絕,唐順之還指責他別有用心。

儘管碰了一顆大釘子,趙文華仍不死心,又想舉薦唐順之復出,唐順之乾脆拒絕見他。

不過,嘉靖三十六年,當回京覆命的趙文華再次舉薦時,唐順之再也沒有推辭,被任命爲南京兵部主事。

因爲這一次,舉薦他復出的不但有趙文華,還有其他大臣,舉薦他復出的奏摺竟達五十多件,來自朝廷的壓力實在太大,再不遵命,就不僅僅是不給朝臣們面子的問題了。

國家需要,是他“屈服”的最大理由。

04

實際上,唐順之之所以一再拒絕復出,是因爲趙文華是嚴嵩的心腹,和嚴嵩一樣,名聲很不好,他擔心自己也會被認爲是嚴嵩同黨。

他最終答應復出,另外兩個人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一是嚴嵩,當唐順之多次拒絕任命後,嚴嵩派人恐嚇他。

嚴嵩如此“看重”他,並非因爲他有多愛才,而是身爲內閣首輔的他,深知只有唐順之出山,倭寇問題纔有解決的可能,而倭寇問題不解決,他這個內閣首輔,各方面都不好交代。

另一個是著名學者、有“東方最偉大地圖學家”之稱的羅洪先,羅洪先理解唐順之一心想做隱士的心情,但他對他說,你的身子並非屬於你自己,而是屬於國家,你想當隱士,怎麼可能呢?

後來的事實證明,唐順之的擔心並非多餘,然而他已顧不上自己的名譽,對到處攻城略地、打家劫舍、危害百姓的倭寇恨之入骨的他,想的是如何將其趕盡殺絕。

唐順之復出後不久,就被提升爲職方郎中。

那時的東南形勢雖有所緩和,但西北邊境吃緊,嚴嵩派他巡師薊鎮。

完成任務後,又派他到江南、浙江視察軍情,與浙江總督胡宗憲謀劃討倭之策,提出口號:一月賊不平,請拿將官;三月賊不平,請拿郎中!

來到浙江前線,唐順之從整頓軍隊入手,將不稱職的將官逮捕法辦,之前懼怕海戰的將士,再也不敢找藉口拒不出戰。

嘉靖三十八年,自知無力抗衡的倭寇,龜縮在崇明大本營,盤踞在崇明水域,唐順之親自率軍發動進攻,把倭寇趕到大海,取得大勝,倭寇被擊沉的船,多達十三艘。

此次大勝,大大鼓舞了明軍的士氣,唐順之也因功升爲太僕少卿,進右通政。

倭寇不敢繼續與唐順之正面對決,轉而進犯通州、海門,唐順之立即率軍馳援,在姚家蕩(今江蘇鹽城市西北)大敗倭寇,其餘倭寇退到廟灣(在今鹽城阜寧),被明軍包圍。

正在那時,胡宗憲通知他說,崇明三沙又來了倭寇,命他火速增援,唐順之立即回師,親自披掛上陣。

當倭寇看到他躍馬橫刀,像一座山一樣屹立陣前,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堅壁不出。

唐順之指揮將士強攻,他自己則將胯下之馬一拍,一直衝到離倭寇營地一百來步的地方,逼倭寇出戰。

如此“不要命”,把總兵盧鏜嚇壞了,擔心他有閃失,請求撤退,唐順之不但不許,反而更加“來勁”,把馬一拍,繼續朝敵營衝去。

然而,即將衝到敵營時,他只覺腦袋一陣暈眩,不由自主地掉下馬來……

原來,在此之前,他已在海上漂泊了三個月,“滷侵炎蒸,勞頓顛沛,身心疲憊”,積勞成疾,此時又是盛夏,導致舊病復發,跌下馬來。

被救回後,他還想“逞強”,不料病情加重,不得不回太倉調養。

嘉靖三十九年,倭患稍定,因功擢升右僉都御史,並接替李遂爲鳳陽巡撫,兼提督軍務的唐順之,上書請求廢除海禁,否則漁民生計無着。

十分信任和器重唐順之的胡宗憲,再一次聽從了他的建議,廢除了出海禁令。

因多年在海上奔波,主持抗倭事宜,有時一連幾個月生活在海上,染病後又得不到及時治療,唐順之雖然療養了一段時間,但未痊癒,又拖着病體再次出海巡視,途中病情再次加重。

嘉靖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行至通州時病情突然加重,54歲的唐順之意識到再也邁不過那個坎了。

他把麾下諸將召到帳中,勉勵他們繼續殺敵,說完端坐而逝,實現了他“只要能守護社稷蒼生,哪怕死在海上也在所不惜”的願望。

崇禎年間,崇禎皇帝沒有忘記這位抗倭英雄,追諡唐順之爲“襄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