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彬生平最後一戰是什麼戰役?爲何會以慘敗告終

曹彬生平最後一戰是什麼戰役?爲何會以慘敗告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曹彬的故事。

986年,雄心勃勃的宋太宗趙光義發動了“永西北伐”。他派出三路人馬攻打遼國,旨在收復巖雲十六州,洗刷高梁之戰的恥辱。

在3路大軍中,東路由曹彬領路,西路由信田、金鐘領路。宋太宗爲了配合三方面軍,命令潘美、楊業率領駐紮在雲州、潁州、朔州的宋軍出雁門關作戰。根據趙光義的安排,“永西北伐”吸取了979年太平興國北伐的教訓,採取了穩紮穩打的策略,以曹彬爲首的東路軍爲進攻主力。曹彬是最好的選擇。

曹彬是北宋初期經驗豐富的老將。這裏我們從軍隊建立以來回顧一下曹彬突出的軍事成就。

曹彬生平最後一戰是什麼戰役?爲何會以慘敗告終

曹彬,字國華,931年生於鎮定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曹彬出身將軍世家,父親是漢族,後爲周將軍,軍官到德國軍隊祭典認識士兵。曹彬一到一歲生日,父母就在他面前擺了各種各樣的玩具。曹彬“左手拿着一個干戈,右手拿着一顆豆子,一定要帶個印章”,他不屑其他玩具。這說明曹彬從小就表現出了軍事家的氣質。

當曹彬長大後,他參軍了,成爲了戰場上的一名將軍。

曹彬是個謹慎有禮的人。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任命曹彬爲將軍,開始了統一戰爭。

曹彬取得了許多勝利,其中最重要的是摧毀了後蜀和南唐。

公元965年,曹彬、、劉廷讓等人率領宋軍,奉命向後蜀進軍。在宋軍的猛烈進攻下,後蜀幾乎不堪一擊。沒幾個月,曹彬等人就到了後蜀的都城,逼迫後蜀皇帝孟嚐鮮投降。然而,由於、崔、王仁信等將領沒有約束自己的部下,他們就接管了當地人民的子弟,並偷走了絲綢和絲綢。趙匡胤非常生氣,他解僱了他們。其中,曹彬是唯一得到獎勵的人,被任命爲宣徽南院司令和翼城軍駐軍司令。

公元974年,曹彬、潘美、李、、田欽佐等人率領宋軍進攻南唐。南唐比後來的蜀國更強大,但在轟轟烈烈的北宋軍隊面前,一切都失去了。一年後,南唐皇帝李煜不得不投降。戰後,趙匡胤給了曹彬20萬元,並提拔他爲樞密院顧問、檢察員、中央軍警備司令。私使是北宋的最高軍事官員。

曹彬生平最後一戰是什麼戰役?爲何會以慘敗告終 第2張

正是因爲曹彬性格比較沉穩,趙光義才選擇他作爲“永西北伐”的主謀。在發動進攻之前,趙告訴將軍們要“謹慎,不要貪利”。

然而,在戰場上,情況是不穩定的。永西北伐發動時,各軍都遇到了一個“難題”:進展太順利,一路殺入,所向披靡。東路曹彬先後攻佔了幾個州縣,聲音大震。中路田重攻佔據了飛狐、凌丘、周衛。鑫米在新城打敗了遼軍。就連和他們並肩作戰的潘美、楊業,也攻下了周桓、朔州、雲州、潁州。

當這個好消息像雪花一樣飄來時,趙光義感到一絲擔心。趙光義也是戰爭即將誕生,戰場上的情況很熟悉。他最擔心的是,如果宋軍行動太快,糧食供應會被遼軍切斷甚至切斷。“軍馬未動第一根稻草”,在歷史上,因爲五穀被砍掉兩處而處處遭到失敗。

趙光義這樣想,遼人也這樣想。

當時,遼朝皇帝盧野隆緒年僅14歲,由蕭太后執掌朝政。蕭太后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女人。面對宋軍隊的進攻,她沉着冷靜,制定了集中兵力抗擊東路軍的戰略,率領遼將朱爾巨在涿州抗擊曹彬。不得不說,曹彬還是大意了,竟然被耶朱哥送去斷糧了。曹彬在涿州呆了十幾天。他帶兵糧盡,只得退隱雄州,等待多糧。

曹彬的行動,從東路軍的角度來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整個北伐戰爭中,這是一個錯誤。對於北伐的軍隊一起進退,互相幫助。東路軍的撤退,會影響到整個身體,西路軍、中路軍和潘美、楊業軍暴露在遼軍面前。趙光義聽了,大吃一驚:“我們面前有敵人嗎?趙光義命令曹彬向西行動,與米芾、楊業等人親率大軍逼近,佔領了關山,並與田金鐘會師,對幽州(巖雲十六州核心)形成一次圍堵。

曹彬生平最後一戰是什麼戰役?爲何會以慘敗告終 第3張

然而此時曹彬又犯了第二個錯誤,聽從了部將們的建議,帶着糧草去攻打涿州。那是夏日炎炎,東路軍普遍感到疲憊,戰鬥力大幅度下降,食物有限,很快就會筋疲力盡,曹彬看到這種情況,急忙下令撤退。這次撤退引發了宋軍隊的全面撤退。撤退時,宋軍大將楊業被俘身亡的悲慘故事。

東線這邊,曹彬領兵殺出退路。耶律休哥率領遼精銳騎兵跟隨,在七溝關擊敗了宋軍。七溝關的失利,成了曹彬率軍出馬,土地40年來最慘痛的失敗。

可惜曹彬的大名一瞬間就毀了。

永西北伐的成功讓趙光義怒不可遏。戰後,降職爲右將軍,上書右屯魏將軍,爲校護國公。其餘的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直到11年後,曹彬再次被任命爲武寧軍司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