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在位前十年中,有哪些作爲?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在位前十年中,有哪些作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明神宗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三月十一日,被立爲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明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明神宗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明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漢家疆土。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又因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徵礦稅,亦是明神宗在位期間被世人議論的一大詬病,並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明神宗在位期間,衰敗的明王朝也在這個時期,走向活潑和開放, 明朝的經濟處於當時世界經濟主導地位。在此期間,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外國傳教士也紛紛來華,例如,利瑪竇就覲見過明神宗,開始西學東漸, 整個社會也出現了反對封建禮教、個性解放的精神。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在位前十年中,有哪些作爲?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崩,終年五十六歲,廟號神宗,葬十三陵之定陵。死後由長子朱常洛繼位。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八月十七日,朱翊鈞出生在裕王府,是明穆宗朱載垕的第三子。明穆宗有四子,長子朱翊釴、次子朱翊鈐,俱早亡。四子朱翊鏐與朱翊鈞同爲李氏所生。

朱翊鈞的祖父世宗嘉靖帝晚年迷信道教,“諱言儲貳,有涉一字者死”,因此,關於朱翊鈞的誕生,沒人敢報告嘉靖皇帝,更不敢爲之起名。直到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正月初十日,廷臣上疏請立皇太子,同月十八日,明穆宗才爲他賜名,叫朱翊鈞。明穆宗說:賜你名字,名爲鈞,是說聖王制馭天下,猶如制器之轉鈞也,含義非常重大。你當念念不忘。

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三月十一日,因爲成了其父子嗣中最年長的,故朱翊鈞被立爲皇太子,正位東宮。朱翊鈞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宮人,後母以子貴,晉升爲貴妃。

皇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將來要治國治民,必須從小接受教育,瞭解以往帝王承業治國的經驗教訓,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駕馭臣民的本領。朱翊鈞雖然年幼,卻很懂得這個道理。明穆宗任命一批大臣爲教官,輔導他讀書。朱翊鈞學習非常用功。其母李氏教子非常嚴格。朱翊鈞小時候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將其召至面前長跪。每次遇到講筵的時候,李太后都令經筵講官入前親授。沒遇到早朝的時候,五更就到了朱翊鈞的寢宮,早早將朱翊鈞叫起。

由於講官的盡心輔導,李太后的嚴格管教,以及朱翊鈞本人的刻苦努力,朱翊鈞年漸長而學愈進。他後來也常常十分得意地說:“朕五歲即能讀書。”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在位前十年中,有哪些作爲? 第2張

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明穆宗病危,三天後,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被召入宮中。高拱等人進入寢宮東偏室,見明穆宗坐在御榻上,榻邊簾後,坐着皇后陳氏、皇貴妃李氏,十歲的太子朱翊鈞,就立在御榻的右邊。明穆宗抓住高拱的手,臨危託孤,“以全國使先生勞累”。司禮監太監馮保宣讀給太子朱翊鈞的遺詔:“遺詔與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應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你要依三輔臣並司禮監輔導,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保守帝業。”三位大學士受託之後,掩淚而出。五月二十六日,明穆宗崩於乾清宮。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鈞正式即位,次年改元萬曆。

萬曆皇帝繼位伊始,大學士高拱馬上呈進新政五事,要求其御門聽政,親答奏請,面見輔臣,議處要事,且一應章奏覽後俱鬚髮送內閣看詳擬票,杜絕內批留中。雖然高拱的本意在於“以主上幼衝,懲中官專政,條奏請詘司禮權,還之內閣”,但仍可看出他對於幼年皇帝朝夕訓誨的急迫心情,初衷未爲不妥。然而,當時正值主少國疑之際,“上衝年在疚,拱默受成於兩宮,權不自制,惟恐外廷之擅”。在讀書方面,朱翊鈞也是從一開始就堅持按照祖宗舊制,舉日講,御經筵,讀經傳、史書。

在明朝的衆皇帝中,除明太祖朱元璋之外,像朱翊鈞那樣確實是不多見的。朱翊鈞即位後,就按照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建議,每天於太陽初出時,駕幸文華殿,聽儒臣講讀經書。然後,少息片刻,復回講席,再讀史書。至午飯完畢時始返回宮內。只有每月逢三、六、九常朝之日,才暫免講讀。除此之外,即使是隆冬盛暑亦從不間斷。

朱翊鈞即位時,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內閣紛爭傾軋,整個朝廷也沒有能夠挽回嘉靖一朝的積弊。按照明穆宗的佈置,高拱是外廷的顧命大臣中排名最前的;可在宮中,朱翊鈞自然依靠馮保。但是,馮保與高拱的關係非常惡劣。此前,司禮監掌印太監職位空缺,高拱先後推薦了陳洪、孟衝,就是不願讓馮保做掌印太監。明神宗自己在登極詔中也命令他們:朕方在沖年,尚賴文武親賢,“共圖化理”,“與民更始”。

馮保此人知書達禮,又有文藝素養,所以很受明穆宗的喜愛。馮保利用皇權更迭之間的權力真空,通過遺詔,驅逐了政敵孟衝,親自任司禮監掌印太監。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在位前十年中,有哪些作爲? 第3張

此時的內閣首輔高拱,卻對馮保欲除之而後快,在高拱的授意下,工科都給事中程文、吏科都給事中雒遵、禮科都給事中陸樹德都開始彈劾馮保。由此,一場政治鬥爭勢必不免,鬥爭中,衝突雙方是馮保和高拱,而張居正表面上是幫助高拱的。但實際上,張居正與馮保關係非常密切,早就預謀趕走高拱。

明神宗即位後,高拱“才略自許,負氣凌人”,恰恰觸犯了“自負付託之重,專行一意,以至內猜外忌”的爲臣大戒,最終在官場角逐中失利。人事變更的結果,張居正依序升爲內閣首輔,責無旁貸地肩擔起培養萬曆皇帝的重任。

此次政治震盪,對幼小的萬曆皇帝產成的刺激也頗爲深刻:“專權之疑,深中帝心,魁柄獨持,以終其世。晚雖倦勤,而內外之間,無復挾恣意如初年者。主術所操,爲得其大也。”

而且高拱爲人性格執拗,出言偏頗。明穆宗去世時,高拱以主幼國危,痛哭時,說了一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明神宗即位後,馮保將這句話加以歪曲,改成“高公講,十歲小孩哪能決事當皇帝”。明神宗聽到這話,“專權之疑,深中帝心”。於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六月十六日,將他免職,以張居正取代他的位置。此後,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始終堅持自操威柄。他說過:“若用舍予奪,不由朝廷,朕將何以治天下!”

高拱一走,高儀也驚得嘔血三日而亡,三位內閣顧命大臣中只剩下張居正一人。同時,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問題也堆積如山。面對重重困難,萬曆皇帝沒有畏縮不前,爲了“皇圖永固”,他以“少年天子”的氣派,牢牢抓住“用人唯我”,生殺予奪在朝廷這根權柄,勵精圖治,推行新政,朱翊鈞在位前十年中很有所作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