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宋璟:千古名臣的典範,爲人正直兩袖清風

宋璟:千古名臣的典範,爲人正直兩袖清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宋璟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宋璟,盛唐名臣。歷任上黨尉、鳳閣舍人、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書右丞相,授府儀同三司,進爵廣平郡開國公。仕宦52年,一生都在爲振興大唐而勵精圖治,與姚崇同心協力,把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唐朝,改變爲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大唐帝國。歷史上對宋璟的評價很高,朝野讚譽他是“有腳陽春”。意思是說他就像一縷春風一樣,走到哪裏哪裏似春風煦物、倍感溫暖。宋璟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美譽,之所以能成爲一代名相,與他嚴謹的做人態度有着極大關係。

一、爲人正直敢管“閒事”

武則天長安三年(公元703年),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誣陷宰相魏元忠,爲了達到誣陷的目的,他賄賂鳳閣舍人張說作僞證,張說迫於張易之的權勢,違心答應了他,準備到御前作證,這件事被同爲鳳閣舍人的宋璟知道了,宋璟便對張說說:“一個人一生最重的是名譽氣節,不可只圖個人苟生,陷誣好人。即使因此被謫官流放,他的美德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倘有不測之禍,我會叩請天子赦免,若不成,我會與你一起去死。努力爲之,萬代瞻仰,在此舉也。”張說爲宋璟的話所感動,廷辯時如實上奏,使魏元忠免受陷害、使張易之的陰謀破產。

宋璟:千古名臣的典範,爲人正直兩袖清風

在這件事情上,張易之找的是張說,並沒有找宋璟。所以,這件事跟宋璟沒有任何關係,他本可以不聞不問,但當他得知了以後,還是對張說進行了苦口婆心的勸說,對他曉以厲害,使張說迷途知返、放棄了爲張易之做僞證。宋璟管的好像是一件與他不相干的“閒事”,但正是這種敢管“閒事”的做法,更體現出了他高尚的人格精神。

二、不慕虛名的“傻氣”

有一年,宋璟被調任爲廣州都督。在廣州都督任上,宋璟仍專注改善民生,並沒有因爲外調而灰心。他教曉百姓以磚瓦蓋屋取代簡陋的茅屋及草屋,以減少火災出現的可能。

他在任期間爲百姓做了很多實事,所以,當地的百姓都很感激他。開元716年,他被調返京師,任刑部尚書。但廣州的百姓並沒有忘記他的好。718年,廣州百姓自發捐錢,要爲他修建遺愛碑,以紀念他在廣州施行的仁政。消息傳到京師後,宋璟立即求見玄宗皇帝,對玄宗說:“臣任廣州都督期間並沒什麼優異的政績,現在由於臣的地位顯耀,有些阿諛奉承之人才要張羅給臣樹碑。這種風氣一旦開啓,各地紛紛仿效,則後患無窮矣!要革除這種惡劣的風氣,希望從臣這兒開始,請陛下降敕禁止爲臣立碑!”玄宗想了想,認爲他說得有道理,就採納了他的建議。從此以後,其他各州也都不敢再幹立碑的事了。

有一些官員,爲百姓做了點事情後,巴不得有人替自己樹碑立傳。而宋璟卻恰恰相反,百姓主動爲他立碑,他卻堅決不同意,放棄了宣傳自己的大好機會。宋璟的做法,看上去的確有些發傻,但這種“傻氣”卻是他真性情的一種表現,更是一種難得的爲人境界

三、處處避嫌,公正無私

宋璟有個叔叔,叫宋元超,在吏部任職。因爲他在洛陽居住,所以與宋璟來往不多。有一年,吏部開始選拔官員,這個宋元超也在候選之列,但宋元超卻向吏部提出,說自己是宋璟的叔父,希望能得到關照。宋璟後來得知了此事,便發文書給吏部說:“宋元超是我同高祖的叔父,由於他定居在洛陽,因而未能經常前去參見。我既不敢因爲他是長輩就爲之隱瞞,又不願以私害公。以往他沒有提出這層關係,吏部自然可以照章辦事,現在他既然已把我們的關係聲張出去,那麼就必須矯枉過正了。請不要錄用他。”於是,在那次吏部的選拔中,宋元超就落選了。

宋元超原本就在吏部工作,而且已在候選人之列,如果不是後來宋璟給吏部發文干預,他選上的可能性極大;即使他選上了,也不違反程序,因爲一切都是按照正常程序辦的。可是,宋璟爲了避免自己的叔父被照顧的嫌疑、爲了使官員的選拔更加公正,卻毅然要求不錄用自己的叔父,表現出了難得的公正無私的精神。

宋璟:千古名臣的典範,爲人正直兩袖清風 第2張

四、用智慧保持氣節

王毛仲曾是臨淄王李隆基的家奴,參與平定韋后、太平公主之亂,李隆基繼位爲唐玄宗後,授予他爲大將軍,後因誅殺蕭至忠等有功,又升爲輔國大將軍,成爲權高位重的禁衛軍將領、玄宗皇帝的寵臣,因此飛揚跋扈、猖狂到了極點,許多文武官員都爭相巴結他。但宋璟討厭他的爲人,從來不去刻意討好他。王毛仲的女兒將要出嫁,玄宗問他還缺什麼東西。王毛仲叩頭回答道:“臣萬事均已齊備,只是沒有請到客人。”玄宗問道:“張說、源乾曜這類人難道喊不來嗎?”王毛仲回答說:“這些已經請到了。”唐玄宗說:“朕知道你請不動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宋璟。”王毛仲回道:“正是。”玄宗笑着說:“朕明天親自替你請客人。”第二天,玄宗對宰相說:“朕的奴才王毛仲爲女兒辦喜事,你們應當與各位朝廷要員一起去他家賀喜。”直到正午時分,所有的來賓還都不敢動筷子,只爲了等宋璟一人。過了很久,宋璟纔到。他先端起酒杯向西行禮拜謝君命,然後未等喝完這一杯酒,便忽然說腹中疼痛難忍而退席回家。

雖然極其厭惡王毛仲,但因爲皇帝說話了,讓他到王毛仲家吃喜酒,他不能不給皇帝的面子;但宋璟到了王家以後,卻只是舉杯“行禮拜謝君命”,然而立即找個理由離開。這樣既給了皇帝面子,又保持了自己不與王毛仲同流合污的氣節。這既是爲人剛直之舉,也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五、堅持原則,不畏權貴

武則天掌權後,武家子弟雞犬升天,其侄子武三思更是權勢熏天,無人敢惹。即使是神龍政變(武則天失勢)之後,他的根基也依然穩固。所以,朝中的大臣們依然不敢得罪他。神龍二年,有個叫韋月將的正直官員,看不慣武三思的飛揚跋扈,上書中宗皇帝,告發武三思“潛通宮掖,必爲逆亂”,說武三思與韋后(中宗李顯的妻子)有私情、將來必定犯上作亂,所以希望皇帝當斷即斷、將武三思繩之以法。武三思得知此事後,惱羞成怒,暗中派人誣餡韋月將,說他“大逆不道”;軟弱無能的李顯聽信了讒言,下令將韋月將處斬。宋璟得知此事後,立即面見中宗,以“案情不實”爲由,請求查實驗證。

中宗正在氣頭上,對宋璟說:“朕已決定將此人斬首,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宋璟說:“韋月將告韋后與三思有私情,陛下不加過問就問斬,臣恐天下會議論,所以,請查實後再用刑!”中宗見宋璟如此固執,更加生氣,表示堅決要將韋月將斬首,警告宋璟少管閒事。但宋璟毫無懼色,堅持說:“如果陛下一定要處死韋月將,那就先將臣斬首吧!”中宗一聽,氣得鼻子都歪了,心想:“這個韋月將造謠說武三思給我戴綠帽子,我把他殺掉,礙着你什麼事了?你跟着瞎參合啥呀!”但也無可奈何,只好同意免去韋月將死刑,改發配嶺南。

從史料中來看,宋璟與這個韋月將沒有什麼交情,很可能根本不認識他;但他卻挺身而出爲韋月將說話,說明他的原則性非常強——不能不加調查僅憑別人的誣餡就隨隨便便地將一個人殺掉;也體現着他爲了堅持原則敢於得罪權貴的風骨——管你什麼皇親國戚,在我這裏別想耍特權!最難能可貴的是,爲了堅持原則,他竟然和皇帝頂起牛來、不惜以性命來將皇帝一軍。

六、虛懷若谷——居功不自傲

《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宋璟在宰相任上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好事,玄宗皇帝看在眼裏、喜在心上;於是,在一次御宴時,玄宗就拿出一副金筷子、命內臣賜給宋璟,意思是表彰他如筷子一樣“耿直剛正”。可是,當內臣將這副金筷子交給宋璟時,宋璟內心卻極度不安起來,十分惶恐、不知所措,以至於不肯接受這副金筷子。玄宗見狀,深爲感動,說:“非賜汝金,蓋賜卿以箸,表卿之直耳。”宋璟這才受寵若驚地接過了這副金筷子。但是,他從不敢使用這副筷子、而是把它供在相府,因爲他覺得自己所作所爲,還配不上這副金筷子。

許多官員做出點成績來,就居功自傲、以爲自己了不得了,於是處處以有功之臣自居;但宋璟卻恰恰相反,這位“守法持正”的老臣,爲國爲民做出了那麼多貢獻,卻如此謙遜,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七、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作爲一代名臣的宋璟,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在《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八》中就有着這樣一則史料:侍中宋璟很厭惡那些明明有罪卻沒完沒了地四處告狀的人,便將這些人全都交付御史臺治罪。他對御史中丞李謹度說:“你應當將那些已認罪不再上訴的人釋放,把那些還在不停地申訴的人先關起來。”所以很多人怨恨他。正趕上旱神作怪,天下大旱,宮中演滑稽戲的俳優在玄宗面前扮作旱神模樣演戲,其中一個演員問“旱神”道:“你爲什麼到人間來降災呢?”“旱神”回答說:“我是奉了丞相的命令降臨人間的。”又問:“這是爲什麼?”“旱神”接着回答:“蒙冤者達三百餘人,丞相將他們全都關進監獄,藉此壓制他們,所以我不得不到人間降災以示警告。”唐玄宗心中對此也有同感。

雖然對上訴者處理得簡單粗暴,但宋璟依然稱得上是一代名相,套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有缺點的戰士依然是戰士”,“有缺點的宋璟依然是好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