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是怎麼在龍灣之戰重化險爲夷的?靠的是什麼

朱元璋是怎麼在龍灣之戰重化險爲夷的?靠的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是怎麼在龍灣之戰重化險爲夷的,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佔集慶,改名應天以來,經過幾年的攻守運籌,苦心經營,朱元璋漸漸有了一些王者的氣象。

但真正的殘酷考驗也正呈現着一觸即發的態勢。

得益於得天獨厚能夠避開元軍主力的地理優勢以及“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亂世逐鹿之策,此時的朱元璋有兩大勁敵,一是東線的張士誠,二是西線的陳友諒。

腹背受敵,一強一弱,如何進取?

這是一個既古老又現實的問題,唯有雄才大略之人經過一番剝絲抽繭,才能得到英明的答案。

面臨重大決策,有一流謀士能夠站出來與己唱和,這是雄主很願意看到的,一個開宏論,一個定大計,一張一弛,如此,非同尋常的決策才能夠更加地深入人心。

朱元璋是怎麼在龍灣之戰重化險爲夷的?靠的是什麼

說此時的朱元璋已有了王者氣象,有一事極具象徵意義,那就是擅長象緯之學,能看天象,能知天命的劉基劉伯溫,在不久前正式投奔前來,成了朱元璋麾下最重要的謀士。

關鍵時刻來關鍵人。

很有天意的味道。

在這個關係前途命運的關鍵問題上,與朱元璋君臣唱和的正是劉基。當時,軍中有許多將領認爲,張士誠實力弱小,又佔據着富庶之地,如果先易後難,先打張士誠,不僅有把握,而且能盡得其財,快速地擴充實力。

這是典型的一葉遮目,只管便宜,不管險惡。

庸議如塵之時,劉基站了出來,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張士誠這個人只顧自己,根本不用擔心(士誠自守虜,不足慮),而陳友諒挾持徐壽輝,操控大權,名號不正,人心不穩,他佔據長江上游,時刻想着吞沒我們(“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地居上游,其心無日忘我),此人兇惡強悍,但並非無懈可擊,如果我們先攻滅他,張士誠觀鷸蚌相爭,結果只能更加勢孤力薄,那時我們即可一舉將之平定,然後北向中原,成就王業。

反之,如果我們先進攻張士誠,陳友諒必藉機進兵,將我們推入兩面受敵、萬劫不復的絕境。

朱元璋是怎麼在龍灣之戰重化險爲夷的?靠的是什麼 第2張

如此將天下大勢擺出來後,劉基爲他的先漢後周之策下了通俗一語:“攫獸先猛,擒賊先強”。

毫無疑問,劉基的審時度勢正是雄主的選擇,朱元璋的選擇。

然而,正當朱元璋預謀將兵鋒對準陳友諒的時候,一代梟雄陳友諒已經提前一步,興兵殺來了。

這似乎也是天意。

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也就是陳友諒率大軍殺來的前一個月,朱元璋趁着杭州之役剛結束,東西兩線相對平靜的機會,命親兵指揮楊璟領帳前將士,在宜興西湖練習水戰。

爲了表示重視,朱元璋在五月親領水、陸兩寨將士,駕海船及風斗快船,於採石江上大張旗鼓地操練了一番。

但就在這次操練過程中,突然暗雲蔽日,天空甚至出現了夜空纔有的星星,一個時辰之後,天色才恢復正常。

其實這是朱元璋遇到了日全食,但在當時,這不祥的徵兆讓大軍受驚不小,私下裏,許多人都憂心忡忡地議論着這次天變。

難道老天要亡我等將士?

史書雖然沒有記載朱元璋遭遇天變時的內心活動,但他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尤其是一個月之後,陳友諒即興兵殺來,並且呈現出了勢如破竹之勢。

朱元璋是怎麼在龍灣之戰重化險爲夷的?靠的是什麼 第3張

拋開天意,陳友諒在此時興兵殺嚮應天,還有一個因素,他被朱元璋手下的先鋒猛將常遇春徹底激怒了。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常遇春率部攻克池州,陳友諒聞訊速派一部前來奪城,不料中途走漏消息,在九華山下遭到了徐達與常遇春的聯手伏擊。此戰,徐達、常遇春大獲全勝,並俘獲三千人。

常遇春做先鋒,勇冠三軍,氣勢如虹,無人能敵,但其人也有個致命的弱點,好殺戮,好殺降。這一次,俘獲這三千人後,常遇春的老毛病又犯了,在徐達堅決不同意,並且要上報朱元璋的情況下,他竟連夜將這三千人全部活埋坑殺了。

殺降不祥。

這句古咒在當時給朱元璋帶來了極大的麻煩,而常遇春後來也沒能擺脫殺降不祥的宿命,最終英年暴死在了軍中。

前有殺降不祥,接着又遭遇天變,加之陳友諒的水軍,雄兵巨船,猶如天兵,朱元璋的雄主之路怎麼看怎麼有戛然而止的兇險。

事實上,戰事初期,急轉而下的戰況對朱元璋而言的確像一場在劫難逃的災難。

至正二十年閏五月初一日,陳友諒率水軍大舉進攻應天的外圍重鎮太平府。太平府守將樞密院判花雲與朱元璋義子朱文遜率領僅有的三千軍馬誓死抵抗,憑藉着城堅意絕,他們扛住了陳友諒大軍的第一輪進攻。

朱元璋是怎麼在龍灣之戰重化險爲夷的?靠的是什麼 第4張

但陳友諒的戰場眼光很是毒辣,很快,他便發現了太平府的一個破綻,太平府西南城牆皆倚江而建,自己的戰艦隻要直抵城下,士兵即可從船上直接登城攻殺進去。

陳軍抓住這個破綻後,太平府的城牆頓時形同虛設,一場激戰下來,朱元璋義子朱文遜戰死,院判花雲被俘,不屈被殺,太平府陷落,應天門戶大開。

攻佔太平府後,陳友諒顯得很張狂,僅僅過了兩天,閏五月初三日他即殺害了前主徐壽輝,然後當天稱帝,國號漢,建元大義。

據說,陳友諒舉行登極大典時,大雨磅礴,冠服皆溼,毫無禮儀可言,識時務者都覺得這是天意,其事必不能成。

但拋開成王敗寇的觀念,再看陳友諒於大雨磅礴中倉促稱帝,其實也可見一代梟雄的磅礴野心,在進攻應天前,他要先握住天命,讓朱元璋無法喘息。

除了稱帝,陳友諒爲確保攻滅朱元璋還做了一件事,他派人聯絡張士誠,相約對朱元璋東西夾擊。但張士誠固執地堅守漁翁心態,始終按兵不動,從而給了朱元璋一線險境求生的機會。

深陷險惡之境,盡是黑雲壓頂,對此時的朱元璋而言,這是他走向帝王生涯的一次嚴酷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