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寧完我:清朝初期大臣,死後諡號文毅,入祀賢良祠

寧完我:清朝初期大臣,死後諡號文毅,入祀賢良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寧完我(1593—1665年),字公甫,遼陽(今遼寧遼陽市)人,清朝初期大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後金天命年間,投靠努爾哈赤,隸漢軍正紅旗。久預機務,遇事敢言。歷任內弘文院大學士、議政大臣兼太子太傅。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卒,諡號文毅。雍正年間,入祀賢良祠。

人物生平

早年軍功

寧完我。是明末遼陽的邊民,清太祖天命年間,寧完我投奔了後金。初期爲穎親王薩哈廉做事,隸屬於漢軍正紅旗。

寧完我:清朝初期大臣,死後諡號文毅,入祀賢良祠

天聰三年(1629年),清太宗皇太極聽說寧完我精通文史,將他召入宮中,入值文館。寧完我進入宮廷之後,推薦了很多有才華的人進入宮內,鮑承先就是其中的一員。不久,寧完我就被授爲參將。

天聰四年(1630年),清軍攻克了永平,後金命寧完我與滿達海一起到永平宣諭安撫民衆。接着又跟從清軍攻克了大淩河並招撫察哈爾,因功被授爲世職備禦。

完善官制

天聰五年(1631年)七月,後金設置六部,下令儒臣之中有賜號“榜式”的仍然保留舊稱,其餘的改稱“筆帖式”。寧完我遇事敢言,曾經上疏請求定官制,分服色。十二月,寧完我上疏:“自古以來國家設官定職,並非是帝王喜好鋪張。實在是怕處理國事的時候亂了綱紀,故而設置六部分別進行管理;又害怕六部處事的時候發生偏私,所以設置六科進行監察;還要啓發帝王的心智,所以設置館臣;又怕底下的事情被矇蔽,故而設置通政一職。這些事要同時辦理,缺一不可。此外還要設置言官,糾正帝王官員的過失。

這是此古以來帝王明目達聰的祕訣所在。就像明朝綱紀敗壞,並不是因爲最初的制度不合適,而是他們的君主是非不分啊。如今我們的‘筆帖式’,在明朝稱之爲‘書房’,朝廷怎麼能僅設置書房呢,那裏官員和讀書人雜居而處,名分等級也沒有規定下來。朝廷如果不設置通政一職,那麼下情就會擁塞,那怎麼能做到勵精圖治,如果制定了服制,區別滿、漢官員。漢官不通滿語,大多因此而受到滿官的怠慢,導致他們的積極性受挫,這樣怎麼能招來遠方的賢德之人呢,所以臣才主張設置朝廷官員的服色。”寧完我的上疏遞進之後,皇太極認爲非常正確,命朝廷將他建議的內容依次施行。

天聰六年(1632年)正月,寧完我上疏說:“去年自從在大淩河班師而歸之後,大汗就想要今年嚮明朝大舉進兵,大汗對我至誠懇切,推心置腹,就如家人父子一般。臣敢不殫精竭慮,全都使用出心智嗎。臣聽說千里而戰,雖勝亦敗。近年以來將士貪墨墮落的習氣,大體是始於先帝太祖之時,現在應該矯正這一習氣。如果大軍分軍駐防,那就萬難調停了,即使是諸葛亮再生,也無能爲力。況且現在明軍虎視眈眈,就怕背信棄義的祖大壽,率領寧、錦疲敗的軍隊,在百里之外等待時機,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啊。”

同年三月,皇太極決定率軍討伐察哈爾,而寧完我以爲大淩河的降兵想要逃跑,應該先圖山海關,回軍的時候攻克錦州,於是上疏進諫。四月,後金軍向西越過大興安嶺,逼近都勒河,偵察到林丹汗將要向西逃走。

寧完我與同值文館的范文程、馬國柱一起上疏重申以前的建議:“大軍已度過大興安嶺,察哈爾望風而走,大汗的威名已經遠揚到異地。現在我們應該暫時停止西征,轉而向南攻打明朝。如果大汗憐惜士卒勞苦,不能長驅直入,僅僅攜帶截獲的奴隸、女人和金銀而歸。那麼大事去矣!昔者遼左之誤,諉諸先帝;永平之失,諉諸二貝勒。今更將誰諉,信蓋天下,然後能服天下。臣等爲上籌之,以爲當令從軍蒙古,每人擇頭人三二輩,挾從者十餘人,從上南入,餘悉遣還部。

寧完我:清朝初期大臣,死後諡號文毅,入祀賢良祠 第2張

然後嚴我法度,昭告有衆,師行所經,戒殺戒掠,務種德樹仁,宏我後來之路。今此出師,諸軍士賣牛買馬,典衣置裝,離家益遠,見財而不取,軍心怠矣,取則又蹈覆轍。上豈不曰‘我厲禁取財,其孰敢違’,上耳目所及,或不敢犯;耳目所不及,孰能保者,無問蒙古部長,及諸貝勒,稍稍擾民,怨歸於上,此上所當深思者也。與其以長驅疲憊之兵入宣、大,孰若留精銳有餘之力取山海。臣等明知失上旨,但既見及此,不容箝口也。”

是時上已決用兵於宣、大,五月,上駐歸化城,召寧完我等計事。寧完我等疏論機宜,語詳文程傳。翌日,上諭蒙古諸部及諸貝勒申軍律,蓋採寧完我等前疏所陳也。

天聰七年(1633年)正月,寧完我疏言:“近日朝鮮交益疏,南朝和未定,沈城不可以常都,兵事不可以久緩,機會不可以再失。漢高祖屢敗,何爲而帝,項羽橫行天下,何爲而亡,袁紹擁河北之衆,何爲而敗,昭烈屢遘困難,何爲而終霸,無他,能用謀不能用謀,能乘機不能乘機而已。夫天下大器也,可以智取,不可以力爭。臣請以棋喻,能者戰守攻取,素熟於胸中,百局而百不負。至於取天下,是何等事,而可以草草僥倖耶,自古君臣相需,先帝時,達拉哈轄五大臣,知有上不知有人,知有國不知有家,故先帝以數十人起,克成大業。上今環觀國中,如五大臣者有幾人耶,每侍上治事,不聞諫諍,但有唯阿;惟務苟且,不肯任勞怨。於國何利,於上何益,釣餌激勸,振刷轉移,臣望上於旦暮間也。古人有言:‘騏驥之侷促,不如駑馬之安步;孟賁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雖有堯、舜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啞之指揮。’此言貴能行之。臣謹昧死上言,惟上裁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