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郭琇身爲康熙年間著名清官,爲何沒能進入賢良祠?

郭琇身爲康熙年間著名清官,爲何沒能進入賢良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郭琇(1638—1715),字瑞甫,號華野, 清朝康熙年間清官。 很多人都不瞭解,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納蘭·明珠府中張燈結綵,明珠的黨羽都來慶賀他53歲大壽。這時,門口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姓郭名琇,乃僉都御史。

郭琇向來和明珠不對付,明珠聽聞郭琇來府上拜壽,非常意外,親自出門迎接郭琇,《清稗類鈔》記載:

及入,長揖不拜,坐移時,故頻頻作引袖狀。

郭琇進門後,只是拱手,並沒有下跪參拜。待坐定後,頻頻摸自己的袖子。

明珠就調侃郭琇說:“郭御史今天興致不淺,難道還給我帶了禮物藏在袖子裏不成?”

郭琇回答說:“沒有,沒有。”說着,從袖子裏掏出一份彈劾明珠的奏本,遞給明珠。明珠還未來得及看,郭琇拍案而起說:

郭琇身爲康熙年間著名清官,爲何沒能進入賢良祠?

“郭琇無禮,劾及故人,應受罰。”

說完,拿起酒杯一飲而盡,拂袖而去,衆位賓客大驚失色。當天,明珠便被康熙下獄問罪。

權傾朝野十餘年的納蘭·明珠,遇到政敵無數,但沒想到在自己壽宴上被郭琇扳倒,簡直匪夷所思。郭琇真的有如此大的能量嗎?歷史上的郭琇,曾被康熙冤枉10年之久,在雍正朝一度還引起爭議。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鐵面御史”郭琇。

一、耿直boy的艱難仕途

根據《清史稿·列傳五十七》記載:

郭琇,字華野,山東即墨人。

但其他史料有記載,郭琇,字瑞普,或字瑞卿,號華野。郭琇生於明朝崇禎十一年,據《膠澳志》記載,郭琇出生的時候,還鬧了個笑話。

郭琇出生時,大雨傾盆,即墨縣令正好從外地公幹回來,躲到郭琇家中避雨。聽聞孩子剛出生,縣令便對郭琇的祖母恭喜道:“這孩子正巧在雷雨中出生,長大後怎麼說也得是個七品官。”

郭琇的祖母是個沒讀過書的農婦,她聽完縣令的話,謙虛地說:“別說七品,就是能混個一品官,也是我們家頭一份了。”

縣令聽完,茶水差點噴了出來。只好祝福孩子能成爲一品官。不曾想,郭琇長大後,真成了從一品的左都御史。

郭琇從小聰明異常,康熙九年,郭琇考中進士,在翰林院多年,因爲性格太過耿直,還曾彈劾過吏部官員,因此一直沒得到升遷。到了康熙十八年,郭琇被外放爲吳江縣令。

《清史稿》記載:

材力強幹,善斷疑獄。徵賦行版串法,胥吏不能爲奸。

事實證明,郭琇在治理地方方面很有能力,他擅長斷案,收繳賦稅也很有一套,他在任時,縣衙的胥吏都不敢作奸犯科。在吳江縣令的任上,郭琇待了7年,史載“治行爲江南最”,在江南諸縣中,吳江縣的政績最好。然而,吏部卻壓着不給郭琇升遷。

康熙二十五年,坐了七年冷板凳的郭琇,終於得到了一位名臣的欣賞,此人就是時任江蘇巡撫的湯斌。湯斌是清朝第一個被諡“文正”的官員,他爲人剛直,素有威望,就連明珠都頗爲忌憚他。郭琇的性格和成績湯斌都看在眼裏,他非常欣賞。湯斌將郭琇推薦給吏部,希望吏部給予擢升,沒想到,吏部官員卻“寢其奏”,把湯斌的推薦置之不理。湯斌沒辦法,只好上奏給康熙,康熙最終特事特辦,繞過吏部,直接任命郭琇爲“江南道御史”。

郭琇身爲康熙年間著名清官,爲何沒能進入賢良祠? 第2張

郭琇爲官16年,終於邁出七品的門檻。

縱觀郭琇爲官初期,他雖有才華,但難免悲情。當時索額圖和明珠把持朝政,官場彷彿一口大染缸,爲人正直的郭琇,反而沒有出路。若非遇到湯斌,郭琇或許一輩子只能做一個寂寂無聞的縣令。那後面的輝煌,將都和他無關。

二、三次彈劾,名動天下

《史記·滑稽列傳》中有一句話:“執法在傍,御史在後。”作爲御史,便要行監察之職。郭琇擔任江南道御史後,第一個彈劾的對象,竟然是河道總督靳輔。

靳輔是清朝著名治河名臣,他治河十餘年,在他的治理下,黃河、淮河的水患明顯減少。但是,在治河的過程中,由於他的方案不被人們所接受,他先後遭到過於成龍、張書玉、徐乾學等名臣的彈劾。而郭琇也在彈劾靳輔的名臣之列。

《清史稿·郭琇傳》記載:

時河督靳輔請停濬下河,築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畝以爲屯田,謂可增歲收百餘萬……二十七年,琇疏劾輔治河無功。

靳輔治河,最大的爭議就是他修築了許多減水壩,所謂減水壩,就好比在河流的中間修築一條堤壩,減緩對下游的衝擊。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減少下游的洪災,但壞處是,一旦減水壩修成,洪水便會聚集在減水壩的上游,上游的洪水不能及時排泄,必然會殃及周邊農田。

站在今天治水的角度來說,靳輔治水,講究的是“全局”,但在那個時代,沒有“科學”之說,很多地方官見本地的農田因減水壩的修建而遭殃,便認爲靳輔是將下游之災挪到上游,根本無任何業績可言。郭琇彈劾靳輔,便由此而來。

康熙二十七年,郭琇見平時少發生洪災的地方,因靳輔治河而遭殃,憤然之下,向康熙上了《參河臣疏》。在奏疏中,郭琇列舉了許多具體的數據,這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康熙於是下令讓靳輔入京,當着衆位大臣的面解釋自己的意圖,但由於大家普遍沒有治水的全局意識,最後靳輔在“舌戰羣儒”中敗北,最終被康熙免職。

事實上,多年以後,康熙南巡,見到靳輔的治水效果,他還是很認可的,這是後話。

就當時來說,郭琇憑藉一紙奏疏將河道總督拉下馬,一炮打響。康熙因此調郭琇入京,升任郭琇爲僉都御史(正四品)。

需要說明的是,郭琇的彈劾影響雖大,但站在歷史的角度來說,靳輔明顯是對的。但這並不是郭琇一個人的侷限,于成龍、張玉書等名臣,包括康熙帝也一樣有侷限。

入京後的郭琇,很快迎來了另一個戰場,郭琇曾受湯斌提拔,視湯斌爲恩師,而湯斌和明珠不合,因此,從郭琇入京的那一刻,明珠就派黨羽餘國柱等人處處針對郭琇。郭琇也對明珠黨羽恨之入骨。因此,纔有了本文開頭那段,郭琇在明珠的壽宴上彈劾明珠的場景。《清史稿》雲:

郭琇身爲康熙年間著名清官,爲何沒能進入賢良祠? 第3張

學士明珠柄政,與餘國柱比,頗營賄賂,權傾一時,久之爲上所覺。琇疏劾明珠與國柱結黨行私,詳列諸罪狀,並及佛倫、傅拉塔與輔等交通狀,於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聲震天下。

那麼,問題來了,明珠權傾朝野十餘年,許多人都鬥不到明珠,爲何單單郭琇就能參倒他呢?難道郭琇真的有這麼大的能量?

答案是否定的,郭琇能參倒明珠,不是實力問題,而是時機問題。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直隸巡撫于成龍就多次向康熙彈劾明珠,于成龍說:“朝廷的官職都快被明珠和餘國柱賣完了!”康熙便問心腹大臣高士奇:“明珠如此賣官鬻爵,爲何沒人彈劾他呢?”高士奇回答:“人都怕死!”

高士奇的話,讓康熙震驚無比。康熙之前一直縱容明珠,是因爲他要在索、明二人之間尋找平衡,因此,明珠如果有點小毛病,康熙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如果明珠能夠直接決定官員的生死,這就足以讓康熙警惕了。因此,康熙決定拔掉明珠這隻蛀蟲。正巧這個時候,郭琇闖了進來。

也就是說,明珠樹大根深,並不是郭琇所能撼動的。他之所以能夠扳倒明珠,只不過是康熙也想動明珠而已。

但不管如何,明珠卻因郭琇的彈劾而倒臺,從此,郭琇名動天下。

康熙也有意將扳倒明珠的功勞算在郭琇頭上,因此,在明珠倒臺之後,郭琇從正四品的僉都御史,先被提拔爲太常寺卿(正三品),再晉升爲內閣學士(從二品),到了康熙二十八年,郭琇已經擔任吏部侍郎(正二品),但吏部的板凳郭琇還未坐熱,康熙又升任郭琇爲左都御史(從一品)。

換句話說,郭琇扳倒了明珠後,一年之內,康熙將他連升5級,成了朝廷大員。

接下來,郭琇又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倒黴的卻是康熙的寵臣高士奇。《清史稿·郭琇傳》雲:

疏劾少詹事高士奇與原任左都御史王鴻緒植黨爲奸,給事中何楷、修撰陳元龍、編修王頊齡依附壞法,士奇等並休致回籍。

康熙親政之初,親手提拔張英、高士奇二人在南書房行走,充當自己的貼身大祕書,高士奇在康熙身邊浸淫多年,深得聖心。但郭琇卻抓住了高士奇與王鴻緒結黨營私的罪證,最終,高士奇灰頭土臉地辭職歸鄉。

河道總督靳輔、武英殿大學士明珠、再加上康熙的寵臣高士奇,靳輔三道奏摺,參倒三位大人物,從今往後,那些居心不正的官員看到郭琇都要繞着走。

三、10年冤屈無處說

三道奏疏,讓郭琇的仕途到達了頂峯,由於鋒芒太過,他很快遭到了明珠和高士奇黨羽的瘋狂報復,郭琇幾乎同時牽涉了三樁案子:

(一)山東巡撫錢鎯因貪污獲罪,郭琇是山東人,他和錢鎯有過幾次通信,因此被政敵抓住不放。微妙的是,錢鎯本來已經伏法,但最後突然改口,先說郭琇是自己的同黨,後來有說是郭琇陷害自己。

(二)新任江蘇巡撫洪之傑剛到南京上任,第一件事不是熟悉巡撫衙門的情況,而是直奔吳江,去吳江查虧空。最後查出,吳江縣此前歷任縣令加起來貪污糧米二千三百餘石。郭琇曾任過7年的吳江縣令,理所當然成爲重要嫌疑人。

郭琇身爲康熙年間著名清官,爲何沒能進入賢良祠? 第4張

(三)山東官員佛倫彈劾郭琇,說郭琇乃是明朝罪臣之子,郭琇的父親是明朝御史黃宗昌的家奴,郭琇一直隱瞞不報,居心叵測。

除此之外,御史們還蒐羅了郭琇的諸多罪證,勢必要把郭琇拉下馬。

冥冥之中,彷彿有一隻無形的手,把種種罪名全部扣在郭琇身上。這種“組合拳”終於奏效,讓康熙不再信任郭琇,各方勢力要將郭琇充軍發配,康熙最終只是將郭琇罷免回家。此後十年,朝堂上再無郭琇。

直到十年之後,也就是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路過德州,想起郭琇也是山東人,便命山東巡撫傳詔郭琇前來見駕。郭琇當了十年的布衣,心如止水,康熙見到他倍感親切。

康熙便問他十年前的罪過,郭琇很平靜地對康熙說:“臣一生鋼骨,十年前他們對我的彈劾,純屬無中生有,我的父親是土生土長的即墨百姓,縣衙都有契籍可查,說我父親是明朝遺臣的家奴,實屬無中生有。”康熙聽完點頭,在南巡時,康熙特地到吳江瞭解郭琇的爲人,回京後,康熙對大學士阿蘭泰說:

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爲吳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頌至今。

很明顯,從吳江百姓口中,康熙得知郭琇是難得的好官。於是,康熙一紙聖旨,起復郭琇,讓他擔任湖廣總督。

十年冤枉,康熙終於還郭琇一個清白。

湖廣總督府在荊州,郭琇來到荊州後,先後幫湖廣百姓減掉十分之三的稅賦,又興辦學堂,興修水利,剿滅土匪,兩年的時間,他政績斐然。

司馬遷在《史記·循吏列傳》中說:

奉職循理,爲政之先。恤人體國,良史述焉。

很明顯,郭琇配得上是一名良吏。

四、一代名臣任評說

康熙四十年,郭琇病重,他上書懇請告老還鄉。康熙對吏部說:

“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幾人耶?”

意思是,郭琇病重了,朕想找一個像他這樣品格的人,來代替他的位置,竟然找不到。於是,康熙下旨,不準郭琇退休。

郭琇只得帶病工作,不過,郭琇在他湖廣總督生涯的最後,惹了一個麻煩。《清史稿》雲:

郭琇身爲康熙年間著名清官,爲何沒能進入賢良祠? 第5張

黃梅知縣李錦催科不力,琇委員摘印。錦得民心,民閉城拒之,乞留錦。御史左必蕃劾琇,部議當奪官

當時,黃梅知縣李錦因爲催繳賦稅不達標,郭琇派人到黃梅縣收繳李錦的官印,打算衙罷免李錦。結果激起了民憤,黃梅百姓主動關閉城門,把郭琇的人擋在門外,並且集體請願,懇請不要罷免李錦。

這件事鬧得非常大,康熙不得不派欽差親自安撫百姓,朝中御史紛紛彈劾郭琇,要罷免他的總督之職。

這件事讓康熙意識到郭琇確實有些力不從心了,他打算讓郭琇體面地辭官。

康熙四十一年,郭琇終於告老還鄉。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郭琇當了三年的總督,回鄉時只帶了兩個箱子,一箱衣服,一箱書籍。郭琇路過驛站,驛卒幫他裝卸行李的時候,都覺得箱子太輕。

康熙五十四年,77歲的郭琇在家中病逝,康熙聽聞後,賜銀千兩,命山東巡撫上門祭奠。

鐵面御史郭琇病逝了,但他的故事還沒結束,因爲到了雍正朝,他再次成爲焦點。

雍正八年,雍正建立賢良祠,最初選入清朝78名已故老臣入祀賢良祠。例如,于成龍、湯斌、魏象樞等人都在其中。

當時,有人認爲已故左都御史郭琇的貢獻也很大,建議將郭琇也納入名單之中,但遭到了很多人反對,因爲郭琇早年彈劾靳輔並不妥當,而且晚年曾在李錦的事情上犯過錯誤,最後竟然因郭琇的事情爭吵起來。

最後吏部尚書錢以塏和內閣大學士張廷玉也拿不定主意,不得不請示雍正。雍正是一位眼裏不揉沙子的帝王,他最終將郭琇從賢良祠名單中劃去,因此,郭琇和賢良祠無緣。

《清史稿》評價:

郭琇抨擊權相,有直臣之風,震霆一鳴,僉壬解體。

郭琇爲官20餘年,他爲父母官時,審理疑案,爲民解憂;他做御史時,剛正不阿,鐵面無私;他做總督時,爲民謀福,政績斐然。“鐵面御史”郭琇,在康熙朝爲自己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