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良棟:清初第一良將,還滅了吳三桂大軍

趙良棟:清初第一良將,還滅了吳三桂大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趙良棟。

滿清建國之後建立起統治漢人的王朝,不過作爲外來統治者,臣民的主要組成還是漢人,對此滿清曾實行種種政策加強漢人的控制,很多人都知道滿清能在明末危急時刻掃清李自成的農民軍離不開一個人的幫助,他就是吳三桂,爲了順利入關,滿清曾藉助吳三桂等人的力量,並且答應給他們高官厚祿。

然而清朝初年以吳三桂爲首的幾個藩王聯起手來反對清朝統治,爲此康熙皇帝做出撤藩決定,此舉惹怒了藩王們,康熙十二年,吳三桂率先打出旗號“興明討虜”矛頭直指傾清廷,三藩之爭迅速打響吳三桂率先進軍湖南、四川等地,緊接着得到了衆多漢民、漢官的支持,頗有推翻清廷統治的威勢。

朝廷迅速組織兵馬迎戰,平定三藩的戰爭中涌現出了大批能人異士,其中以河西四漢將最爲知名,聽名號就知道了這四個人都是漢人,分別是趙良棟、孫思克、王進寶與張勇,其中趙良棟作戰非常兇猛,正面對抗吳三桂的大軍,一路打進雲南,是削藩之戰的頭號功臣,然而戰爭結束之後,趙良棟等人卻沒有等來朝廷的封賞,不僅如此甚至還差點丟了命,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645年,清軍入關的第二年,當時天下還有少反清勢力活動,爲了長治久安,清廷不斷派兵平叛,趙良棟應徵入伍,在潼關隨軍駐防,之後跟隨大軍平定叛亂,趙良棟因爲戰功升任爲屯田司,1656年趙良棟向雲南進發,先後剿滅隴納、水西地區的苗族起義勢力,之後因爲父親去世,趙良棟回鄉守孝。

1672年,趙良棟被重新調任爲天津總兵,一年之後吳三桂舉起反清大旗,同年清廷宣佈出兵作戰,此時趙良棟被提拔爲寧夏總督,處於平叛的前線陣地,趙良棟作戰十分有頭腦,認爲營地叛亂不應該胡亂下手,要做到懲處首惡,寬宥脅從,在得到皇帝的允許之後,趙良棟僅僅帶着幾百個親信奔赴寧夏,對百姓宣揚皇帝口諭,安撫士兵百姓,之後趙良棟將叛亂的主要頭目就地正法。

趙良棟:清初第一良將,還滅了吳三桂大軍

1679年趙良棟上奏朝廷“寧夏軍隊起初橫行無忌,不把軍隊規章放在眼裏,經過臣幾年的悉心訓練,他們躍躍欲試,都想着建功立業,到了該報效朝廷的時候了,承蒙皇恩,湖南已定,如今應該奪取漢中,收復四川,臣願赴湯蹈火、獨當一路”康熙盛讚趙良棟勇氣,准許其進軍。

當年8月,清軍“四路進取漢中,興安”,趙良棟向徽縣進發,以奇謀分兵襲擊黃渚關,重重挫傷叛軍時期,隨後以雷霆之勢奪取略陽,三個月後,趙良棟在陽平關與滿清另一路大軍會師,此時趙良棟因功獲封勇略將軍。

一年之後趙良棟迎來叛軍的激烈抵抗,當時叛軍沿江列陣,而趙良棟從白水壩進軍,很不巧江水漲潮,叛軍趁機亂箭齊發,危急時刻趙良棟大喊全軍不能隨意出動,跟隨自己指揮,若有後退的人格殺勿論,隨後在趙良棟的指揮下,全軍上下有條不紊的渡河,即便被敵人射殺數十人也沒有出現潰散。

等到趙良棟領兵衝到對岸之後,敵軍紛紛後撤,清軍勢如破竹,逼的叛軍首領張文德投降,順利收復成都,此時距離出兵之日不足十天而已,前方戰況傳回朝廷之後,康熙大喜任命趙良棟爲兵部尚書,趙良棟推辭不受,不過康熙執意要封賞,最後朝廷在寧夏設置總兵由趙良棟兒子統領,自己則繼續率領兵馬征討雲南。

趙良棟率領大軍先後拿下象嶺、建昌、永寧等地,然而叛軍反撲兇猛,沒多久再度拿下永寧,趙良棟只好率領八千多人前去救援,在滿清晝夜不停地攻擊下,叛軍支撐不住只能再次棄城逃走,1681年,趙良棟攻下雅州,進軍昆明,戰況異常激烈,叛軍退無可退,在吳世璠的統領下固守昆明與清軍對峙。

趙良棟趕到前線之後,巡視營防,認爲長時間拖下去只會造成糧草不繼而失敗,於是乎趙良棟決定不做休整,連夜攻打南壩,順利到達昆明城下,當時很多人都勸說趙良棟士兵累了,不如讓給別人來打,趙良棟卻說士兵們幾番作戰,眼看到了關鍵時刻,怎麼能讓給別人呢?

趙良棟全軍上下爭先搶後,殺入昆明城內,吳世璠自殺,雲南平定,從吳三桂起兵到吳世璠自殺,吳家在雲南經營二十多年,積攢了不少財富,城破之後許多士兵肆意搶奪,只有趙良棟的部隊分文不動。

趙良棟:清初第一良將,還滅了吳三桂大軍 第2張

平定雲南之後,趙良棟被調回京城,康熙卻以趙良棟與王進寶曾經的矛盾大作文章,認爲兩人相互攻擊,趙良棟被貶爲鑾儀使,之後王進寶聯合多人彈劾,想要了趙良棟的命,康熙念其有功恢復將軍職位,1695年趙良棟上奏認爲自己的戰功被別人隱瞞,然而這次卻惹怒了康熙,指責他氣量狹隘,賞賜了兩千白銀之後,就把他打發回了寧夏。

1697年,趙良棟病重,康熙命人前去慰問,沒多久之後便去世了,終年77歲,康熙正忙着征討準葛爾,命皇長子參加葬禮,等到乾隆統治年間,趙良棟被封爲一等伯爵,世襲罔替,赫赫戰功也讓人們認準趙良棟是清初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