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顏回爲何能被後人稱爲“復聖”?顏氏之儒的特點是什麼?

顏回爲何能被後人稱爲“復聖”?顏氏之儒的特點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顏回,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孔子生前,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來教育學生。他曾經從這四個方面來議論自己的學生,將各科之中比較突出者加以羅列。在評論時,孔子把德行放在首位,而排列在德行一科最前面的正是顏回。顏回品格高尚,學識淵博,是孔子最爲得意的學生。於是,在衆多的孔子弟子中,後儒把顏回列爲七十二賢之首,像尊稱孔子爲“至聖”那樣,尊顏回爲“復聖”。

顏回字子淵,亦稱顏淵。他是春秋末年的魯國人,比孔子小30歲。顏回的父親顏路也曾隨孔子學習。顏回的家境比較貧寒,孔子曾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別人受不了的貧苦憂愁,顏回卻能夠不改變自有的快樂。不過,《莊子·讓王》篇記孔子問顏回家貧居卑,爲什麼不出仕時,顏回回答說:“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爲絲麻……回不願仕。”如果這種說法靠得住,那麼顏回可能出身於有一定家產的自耕農。

顏回爲何能被後人稱爲“復聖”?顏氏之儒的特點是什麼?

顏回一生都沒有出仕,一直跟隨孔子學習和生活。直到去世,顏回基本上沒有離開過孔子。在衆弟子中,顏回是深受孔子喜愛的一位。

孔子青少年時代十分好學,顏回也是如此。顏回天資聰穎,學習勤奮,初爲孔子的弟子時,孔子爲他講學,他不僅不談反對意見,而且連個疑問也沒有,就好像一個愚蠢的人。可是後來,孔子發現他不但能夠完全理解,而且還能有所發揮。孔子稱讚他“不愚”,連能言善辯,以“言語”着稱的子貢也自嘆弗如,子貢說自己“聞一以知二”,顏回卻能“聞一以知十”。

顏回雖然才智出衆,但他並不因此忘記發奮學習。在《論語》中,《雍也》和《先進》等篇都記載了孔子稱讚顏回好學。《子罕》則記孔子誇獎他說:“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顏回不分白天黑夜地學習詩、禮,孔子認爲他的學生沒有人能與顏回相比。

他之所以被列爲四科之首,是因爲他有十分突出的仁德修養。孔子曾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其憂樂所繫,不在富貴利達,惟在道德學業。孔子還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的這種憂樂觀,顏回領悟至深,並切實地加以實行。顏回在“人不堪其憂”的陋巷居住時,簞食瓢飲,不改其樂,這種精神境界深得孔子讚賞。

顏回尊師重道是其德行中最爲突出的一點。孔子曾說:“回也視予猶父也。”後人也評價說:“顏回之於孔子也,猶曾參之事父也。”這就是說,顏回對孔子十分尊重,簡直就像兒子孝敬父親那樣。顏回不僅本人敬重老師,而且也影響了其他的孔門弟子,所以孔子說:“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顏回對孔子言聽計從,崇信至極,以至於達到了“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的地步。據說,魯國的私學之風興起後,魯人少正卯也進行講學,與孔子爭弟子,當時,“孔子之門三盈三虛,唯顏淵不去”,顏回對孔子的信任簡直達到了迷信和盲從的地步。

顏回的思想與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在孔子思想中,“仁”佔居了重要的地位。顏回也信奉並躬行孔子之學。孔子說他“不遷怒,不貳過”,“其心三月不違仁”。在社會政治思想方面,孔子認爲治理國家要處處堅持道德教化的基本原則,君主應當“爲政以德”,君臣關係也應當以道德來調節。顏回就是這樣,他主張用道德來協調君臣關係,並用以教化人民,他說:“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外內相應”,“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蠻”。他認爲只要通過道德來治理,社會就會安寧,君臣上下就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使得“動作中道,從容得禮”,各國諸侯也都“從義尚風”,使“壯者趨而勤,老者扶而至”,天下從而獲得永久的安寧。

顏回爲何能被後人稱爲“復聖”?顏氏之儒的特點是什麼? 第2張

顏回雖然沒有離開過孔子,但他也曾打算進行獨立的活動。《說苑·敬慎》中說“顏回將西遊”,《孔子家語·賢君》也記“顏淵將西遊於宋”,不知是否真實。孔子以後的儒家各派中有“顏氏之儒”,作爲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當與之有關。不過,顏回在孔子生前就已經去世了,當時他只有41歲。顏回也可能獨立收徒授學,“顏氏之儒”也可能是在顏回思想的影響之下,逐漸從儒家學派中分出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學派。

不過,在儒家八派中,雖然其他各派對孔子思想取捨不同,“顏氏之儒”的特點卻應該是恪守師道。或許正是因爲如此,這派的思想學說淹沒在了後世對孔學的大肆宣揚之中,在後來的影響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