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南唐的創建者徐知誥本來的姓氏卻是李,這其中有何原因?

南唐的創建者徐知誥本來的姓氏卻是李,這其中有何原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取代南吳、位居江淮一帶的割據政權,定都江寧(今南京),他的創建者叫徐知誥,也叫李昪,爲啥會有兩個名字呢?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這跟他的身世有關。徐知誥本性李,父母很早就不在了,是個流浪兒,後來被南吳大將徐溫收爲義子,改名叫徐知誥。姓名改了,命運也隨之而變,徐知誥隨着義父徐溫權勢地位的躥升,也一步步地由一個流浪兒變爲大權在握的一方大員,當上了升州刺史、潤州團練使。

南唐的創建者徐知誥本來的姓氏卻是李,這其中有何原因?

南唐創立者徐知誥(李昪)

徐知誥的智商、情商都非常高,勤勉從政,厲行節約,廣納賢士,推行仁政,比徐溫的兩個親兒子徐知訓、徐知詢都要得人心、有威望。所以徐溫死後,徐知誥這個乾兒子力壓徐溫的親兒子們,一步步掌控了南吳朝政大權。937年十月,南吳第四位君主、稱帝不久的楊溥禪位,徐知誥受禪稱帝,國號大齊。 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爲昪,改國號爲唐,史稱南唐。

李昪稱帝后,施行休養生息政策,罷兵休戰,安置難民,禮賢下士,輕徭薄賦,廣建書院,大興科舉,使南唐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展,成爲一個藝術的王朝,在文學、美術、書法、音樂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儒衣書服盛於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風”“北土士人聞風至者無虛日”就是當時的寫照。

李昪有一顆仁者之心,不像很多帝王那樣熱衷於開疆拓土,屢興刀兵,而是固守舊地、保境安民。大臣馮延巳看不慣他這種做法,譏諷他爲“田舍翁”。942年,吳越國遭受自然災害,很多人勸李昪趁機出兵攻滅吳越。李昪堅決拒絕,反而派使者去慰問吳越,送去了許多禮物。943年,李昪因服用丹藥中毒,背上生瘡,不久病情惡化去世,終年五十六歲。

李昪病逝後,兒子李璟繼位,史稱南唐元宗。李璟執政期間,摒棄了父親保境安民的策略,開始征伐攻戰、開疆拓土。先是跟錢鏐創建的吳越國戰爭不斷,後來又出兵滅亡閩國,剿滅、收撫馬楚、馬希崇等叛亂武裝。李璟在南方打得挺順,但不幸的是他對上了北周世宗柴榮,柴榮御駕親征,唐軍一潰千里,淮河水軍全軍覆沒。李璟被迫割讓江北之地,奉周爲正朔,並遷都洪州。自此南唐國力大損,強盛局面一去不復返。

公元961年,李璟駕崩,他的第六個兒子李煜繼位,把都城又遷回了金陵。李煜善於詞賦,精通繪畫音律,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會寫詞的皇帝。如若是在太平年間,這樣一位風流文人皇帝還能勉強維持局面。但當時南唐的國內政治、社會矛盾積重難返,每年要向中原繳納高額貢奉,財政異常窘迫,不得不加重賦稅,連鵝生雙子、柳樹結絮都要納稅,以至民怨沸騰。而且朝廷內部黨爭激烈,剛剛建立的大宋虎視眈眈。

在這樣一種局面下,文人騷客的李煜顯然承擔了一個錯誤的角色,治國無策,治軍無方,馭人無術,只能在鶯歌燕舞的沉醉中等待滅亡。公元974年九月,北宋太祖趙匡胤以李煜拒絕入朝參拜爲理由,發兵10萬,三路並進,直取南唐。李煜過於依賴長江天險,錯失了宋軍渡江時反擊的機會,宋軍得以順利渡過長江。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一直拒絕投降的李煜只好肉袒負荊,帶着美豔絕倫的小周後,一起投降了宋軍,南唐滅亡。

南唐的創建者徐知誥本來的姓氏卻是李,這其中有何原因? 第2張

南唐傳三世三主,享國39年,最盛時管轄35州,人口約500萬,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佔據的江淮地區在五代亂世中“比年豐稔,兵食有餘”,爲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爲後來宋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