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治是一個好皇帝嗎?因武則天而譭譽參半

李治是一個好皇帝嗎?因武則天而譭譽參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唐高宗李治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一般的史學家都認爲李治懦弱無能,其實是武則天的光芒遮住了他。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也是武則天的丈夫。武則天從他的手中奪走了政權,建立了短暫的大周王朝,讓李姓男人們着實丟了一把臉。

因此,歷史上對唐高宗的評價是“昏懦”。最晚從歐陽修撰《新唐書》以來,就把他當作“昏懦之主”。那麼,高宗果真是一個“昏懦”之君嗎?不盡然。

李治是一個好皇帝嗎?因武則天而譭譽參半

唐高宗是掩蓋在李世民和武則天光環之下的一個男人:不爭氣的兒子,懦弱的丈夫。對於高宗,自古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於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環中考察,即使對他在位期間的政治評價,也會和貞觀之治聯繫起來:“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明瞭高宗的政績。

那麼,究竟是他本身懦弱,還是歷史學家把他寫懦弱了?答案應該是後者,有幾點可以證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時候已經跟武則天發生了不正當關係。那時候武則天是庶母,是母子關係。如果二人曖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後果不堪設想,至少要被廢掉太子之位。他敢做這件事,可見他不膽小。

其二,唐高宗繼位之初,他的舅舅長孫無忌把持朝政大權,唐高宗不服,要奪權。當時唐高宗的勢力還無法與長孫無忌相抗衡,但是他經過不懈的努力還是奪了權,最後把長孫無忌貶至外地,致其自殺而亡。

其三,從高宗時期的歷史發展來看,他的功績一點也不遜色於其他任何一個皇帝,包括他的父親。

他也很善於聽從勸諫。有一次,他出外打獵遇雨,就問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麼樣才能不漏一點水?”臣下說:“要是用瓦做,就不會漏雨了。”言外之意,是不應出來打獵遊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評。

李治被冠以昏懦的主要原因就是委政於武則天。歷史學家們爲了說明武則天的強勢,就必須把李治描寫成一個很懦弱的皇帝。

那麼,高宗爲什麼把政事委託給武則天?應該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由於他的身體狀況不佳,不能不倚靠他人處理國政;二是因爲武則天與高宗在許多政事處理上觀點相同,從而取得了高宗的信任。

李治是一個好皇帝嗎?因武則天而譭譽參半 第2張

《資治通鑑》的記載,自從麟德元年(664年),高宗處置了宰相上官儀以後,每逢上朝,武則天都垂簾於後。無論政事大小,高宗都會與她商議,中外謂之“二聖”。從高宗上元元年(674年)起,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而此時距高宗撒手人寰還有約十年,可見,這種帝后同尊的政治格局是在高宗思維清晰之時確立的。

高宗雖然委託政事於武則天,但不是完全放任。在他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一直親自處理國政,即使是臨死前的幾個月,仍然關注朝廷宰相的任職狀況,並罷免了欺凌舅家的宰相李義琰。與此同時,他還常常命令皇太子監國,代他處理國政,而不是完全依賴武則天一個人。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斷定,說唐高宗是個窩囊廢是政治的需要,是後世史官的曲意刻畫。因爲後世的歷史學家爲了防範武則天式的改朝換代再次出現,因而不遺餘力地醜化武則天,連帶着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這個醜化的過程中,以宋代史學家如司馬光等人發揮的作用爲大,這又與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參政的政治現實相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