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李斯是個怎樣的人?爲何他的評價譭譽參半呢?

李斯是個怎樣的人?爲何他的評價譭譽參半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知道,李斯的前半生可謂是功績赫赫,他深受始皇器重,參與了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偉業,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秦朝建立後,他又幫助始皇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讓中國從此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華夏從那一刻開始真正融爲了一體,接下來幾千年的歲月中,我們有過輝煌,也有過沉淪,但是誰也沒辦法把我們分開,我們有了共同的信仰,我們有了共同的稱呼——中華民族!

按照李斯的這些功績,他本應該被歷代史官奉爲名臣典範,更會被後人銘記,稱頌千載。但因爲他後半生的錯誤,這一切都將化爲烏有,“生前不得善終,死後譭譽參半”是他真實的寫照,他的一切,罪有應得!

自私小人

一般名臣都有氣量,能容常人不能容,正所謂“宰相肚子裏能撐船”就是這個道理。而李斯固然很有才華,但是卻心胸狹小,不但容不下政敵,更容不下比自己有才華的人。

李斯與韓非子本來是好友,始皇也非常欣賞韓非的法家學說,所以有意重用。李斯知道韓非大才,怕將來搶了他的榮譽和地位,所以聯合姚賈一起陷害韓非,始皇被矇蔽,故而要治罪韓非。

李斯又假惺惺地送給韓非一瓶毒藥,名義上是不忍韓非被嚴刑折磨,實際是怕始皇改變主意,而希望韓非速死!可憐韓非有經世之才,卻不能洞悉人性的醜惡,就這麼稀裏糊塗地被“好友”騙殺。

後面果然如李斯所料,始皇很快就意識到了錯誤,趕緊派人去赦免韓非,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李斯是個怎樣的人?爲何他的評價譭譽參半呢?

上面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史記》第六十三卷《老子韓非列傳》中有明確的記載,抄錄如下:

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爲韓不爲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爲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如此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人,即使他確實有才華,即使始皇信任於他,但終不會被滿朝文武自內心尊敬。等他被人算計的時候,怎麼可能有人幫助他呢?

李斯的危機

大秦建立後,李斯成爲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他行事越發的肆無忌憚,仁厚的公子扶蘇非常厭煩他。李斯知道,假如扶蘇繼位,他將失去一切。

如果是一心爲國的忠直之臣,肯定不會去考慮繼任者將來會如何對待自己,他們的心都放在了“公處”。而李斯不同,他攻於心計,更對權力有無限的慾望。扶蘇對他的冷漠,讓他從頭涼到腳。他害怕失去現在的一切,他也必定會有所行動!

沙丘之變

公元前210年,第五次巡遊途中,始皇病逝於沙丘行宮。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始皇急忙下詔,讓公子扶蘇儘快去咸陽主持大局,並準備登基爲帝。但是很可惜,始皇還沒看到詔書寄出就去世了,而這也爲接下來的驚天陰謀留下了操作空間。

當趙高與李斯看到這份詔書的時候,內心是極度沮喪的。趙高陰狠毒辣,素來被公子扶蘇厭惡,李斯排擠同僚,毒殺摯友的行爲也被扶蘇所不恥。況且扶蘇身邊有王翦父子,有蒙家軍,扶蘇的妻子還是王翦的孫女,所以趙高和李斯想投奔扶蘇也沒有位置了。

現在始皇死了,詔書還沒發出去,趙高的腦子活絡了起來。始皇有個小兒子,名叫胡亥,爲人暴虐且不學無術。因爲胡亥自幼便跟隨趙高學習獄法,所以兩人關係十分親密,胡亥對趙高是極度信任的,甚至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所以他打算篡改詔書,將胡亥扶上帝位,史稱“沙丘之變”。

李斯是個怎樣的人?爲何他的評價譭譽參半呢? 第2張

一個決定

趙高想做成這件事,就必須要說服丞相李斯。因此趙高急忙找到李斯,要他一起篡詔,理由很簡單:扶蘇登基,李斯前途盡毀;胡亥登基,趙高保證李斯還是丞相。

其實這裏面有個非常大的問題,那就是趙高假如不兌現他的承諾,李斯要怎麼辦!胡亥和李斯的關係並不親密,所以胡亥登基,其實對李斯沒有明顯的好處,只不過趙高答應給李斯好處而已!

按李斯的聰明,本不會這麼容易就被趙高忽悠的。扶蘇雖然不喜歡李斯,但卻很仁厚,即使到時候李斯不再受到重視,安穩當個富家翁是沒問題的;投靠胡亥就難說了,那就相當於投靠趙高,但是趙高人品有問題,根本不值得信任。李斯最終選擇了胡亥,這是他對權力的執迷,矇蔽了他的理性,李斯太貪權了!

小人的可悲下場

因爲有李斯的幫助,胡亥很順利就登基了。秦二世是個瘋子,剛登基就把始皇的血脈全部除掉了,緊接着逼死了蒙恬、蒙毅,使得大秦朝自廢武功。殺了一切潛在的對抗者後,胡亥就開始縱情享樂,一切權力都交給了中車令趙高。著名的“指鹿爲馬”就典出趙高,也足以說明趙高的霸道和權勢。

趙高要的是大權獨攬,怎麼能夠允許李斯跟自己平起平坐呢。所以他略施小計,就冤殺了李斯。不知李斯被腰斬前是不是也曾經後悔過呢?如果不是自己貪圖權力,也許現在還能做個富家翁,安享兒孫繞膝的幸福晚年。我想他應該是後悔了,不然也會與一同問斬的兒子回味尋常的百姓生活: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結語

李斯的悲慘結局完全是自找的,他並不值得憐憫,更不會有人替他求情。

首先,當時的政治環境很惡劣。胡亥是個地道的昏君,大權旁落在狠毒的趙高手中。誰給李斯求情幾乎等同於反對趙高,那等待這個人的將會是死路一條。

其次,李斯已經盡失人心。從後面陳勝吳廣起義中我們能夠知道,公子扶蘇在百姓和官員心目中有非常高的地位,而扶蘇正是被李斯害死的,所以李斯已經是萬人唾棄的小人了,試問誰願意去替他求情呢?

最後,李斯愧對一直信任他的始皇。始皇待他如知己,可是他卻爲了榮華富貴害死了始皇的繼承人。這種行爲簡直是天理難容,誰幫他都要想一想後果,也許將來還會被他反捅一刀!

李斯就這麼悲慘的走了,本來他的功績應該被後世稱頌,但最終因爲貪權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