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歷史上的徐有貞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揭祕:歷史上的徐有貞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徐有貞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大明風華》中徐有貞的形象無疑是一個卑鄙小人。王振掌權時,他圍着王振轉。于謙掌權時,他圍着于謙轉。後來于謙落難,他又落井下石害死了于謙。許多觀衆在看過《大明風華》後都對徐有貞這個人物感到非常痛恨。然而歷史上的徐有貞卻並不是這麼一個一黑到底的人物,他的真實經歷與《大明風華》中還是存在很大出入。

徐有貞原名徐珵,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進士。由於他在科舉考試中的成績非常優秀,因此入選翰林院被授予庶吉士之職。

宣德、正統兩朝有許多名臣,如果光從個人能力方面選拔人才,徐有貞能在其中名列前茅。徐有貞非常博學,除了精通經史典籍之外,在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五行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

正統十二年(1447年),徐有貞升任翰林院侍講。雖然此職務官階只有從五品,且工作職責是給皇帝講解經義,看上去好像不怎麼重要。但翰林院是明朝內閣輔臣的重要來源,從這裏出來的官員職業前景往往一片光明。以徐有貞的才學,假以時日升入內閣成爲“閣老”並非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一場意外事件改變了明朝的國運,也影響到了許多明朝官員的一生。

揭祕:歷史上的徐有貞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帶着20萬明軍(一說50萬)御駕親征迎擊蒙古瓦剌部。結果卻因指揮失誤等原因導致明軍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遭瓦剌騎兵突襲,全軍折損過半,所有隨軍出征的明朝高級將領和朝臣都當場被殺,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虜。歷史上將這一明朝最大的軍事慘敗事件稱爲“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發生後,明朝面臨自開國以來最大的危機,許多人認爲蒙古人將捲土重來,因此紛紛建議將朝廷從北京搬遷至留都南京,徐有貞就是這些人中呼聲最高的一個。但這項建議很快就受到以兵部左侍郎于謙爲首的主戰派喝斥。此後,于謙升任兵部尚書,領導了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北京保衛戰,併成功擊退瓦剌進攻。徐有貞因此前的逃跑言論受到同僚排斥,仕途遭遇重大打擊。

早在1448年的時候,一場洪水導致黃河堤壩開裂,黃河下游河道一分爲二,淹沒了山東西部許多地方,蔓延的洪水還奪取了大運河主要河段的水源,導致運河河道嚴重堵塞。朝廷曾多次派人前去主持修復工作,但均未能獲得成功。景泰四年(1453年),景泰帝朱祁鈺召集廷臣朝議讓他們推薦治水人才,許多人都知道滿朝文武中最精通水利方面知識的就是徐有貞了,因此紛紛上書舉薦他。於是徐有貞被任命爲左僉都御史,前往張秋(在今山東陽谷)治理黃河。

雖然後世對徐有貞的評價衆說紛紜,但在治水這件事情上,沒人可以否定他的貢獻。徐有貞到達堤壩破損河段後立即開始逐段檢查,在確定修復方案後僱傭了近6萬民工,花了500多天時間,終於建造成了一條長約160公里的河渠,成功將黃河的河水引入大清河,進而通過濟南府入海。他還沿大運河建造了幾個水庫,組成一個灌溉體系,使山東北部大片地區的得到了穩定供水。

景泰七年(1456年),徐有貞因治水有功升任左副都御史,在仕途上終於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不過對於一心想要入閣拜相的徐有貞來說,左副都御史的職務離他的目標還非常遙遠,甚至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鈺突患重病。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聯手發動了“奪門之變”,擁立明英宗朱祁鎮復辟。事後,徐有貞因定策之功升任翰林學士兼兵部尚書,入內閣參與機要政務。同年三月,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成爲明朝內閣首輔。

明英宗重登皇帝寶座後,立即對景泰帝重用的大臣展開清洗,于謙首當其衝遭到迫害。由於于謙在之前的北京保衛戰中曾立下大功,明英宗猶豫要不要殺他。徐有貞卻說道:“不殺于謙,此舉爲無名。”言下之意就是說,不殺于謙,我們的復辟就成造反行徑了,明英宗這才決定將於謙等人處斬。自古以來政治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較量,當權者清除自己的對手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只是這次他們殺的對象是名垂青史的于謙,所以明英宗朱祁鎮和徐有貞等人就難逃後世的罵名了。

揭祕:歷史上的徐有貞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第2張

徐有貞成功入閣拜相,實現了他人生的終極目標。然而在巨大的權力面前,昔日的戰友很快就變成了對手。徐有貞與當年一起參與“奪門之變”的石亨、曹吉祥因爭權而彼此攻擊,最終徐有貞在政治鬥爭中落敗,被貶爲庶民,流徙金齒(在今雲南)。

天順四年(1460年),石亨、曹吉祥等人陰謀發動政變失敗,石、曹二人及其衆多黨羽都遭到毀滅性打擊。遠在流放地的徐有貞因早與石、曹二人不共戴天,反倒因此受益。明英宗赦免他的所有罪行,讓他迴歸故里,縱情山水,安享晚年。

成化元年(1465年),徐有貞獲准“冠帶閒住”,恢復官員身份,但仍賦閒在家。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徐有貞病逝,終年六十六歲。“多智數而反以智數敗,喜功名而反以功名終。患得患失,亦忠亦奸,忽爲君子忽爲小人,其纔有餘,其德不足。”這句出自清朝學者方浚頤的評價是對徐有貞一生經歷最客觀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