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標:朱元璋長子,爲何三十七歲英年早逝?

朱標:朱元璋長子,爲何三十七歲英年早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朱標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在登基即位的同時,朱元璋冊封自己的長子朱標爲皇太子。洪武三年(1370年)春,朱元璋大封諸將爲公侯,部份追封爲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將、一大臣爲開國元勳,其餘得封侯、伯等爵位者近百人,都賜予誓書鐵券,允其世襲。然而僅僅二十年後,這些曾經追隨朱元璋征戰天下的功臣宿將們,開始一個個的被送上斷頭臺,從此拉開了洪武末年大殺功臣的序幕。對於父親的這些舉動,身爲皇太子的朱標曾極力勸阻並反對,他認爲父親剛猛太過,應該寬和以待有功之臣,然而這位對兄弟有愛,對臣下寬和的皇太子卻沒有等到自己繼位的那一天。

朱標:朱元璋長子,爲何三十七歲英年早逝?

朱標,明太祖朱元璋第一個兒子,母親孝慈高皇后馬氏,建文帝朱允炆之父,明成祖朱棣異母兄。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從小就被父親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即便弟弟們犯有過錯,朱標也是第一時間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因此在諸皇子中威信最高。爲了培養兒子,朱元璋讓宋濂等名儒爲師授其經學等各種知識,因此朱標的性格和自己的父親截然不同,與父親的剛猛殺伐不同,朱標是一個寬容仁慈之人。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爲吳王,並立朱標爲世子。爲了讓自己的兒子之後成爲一代明君,朱元璋教導朱標說:““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儉,成爲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長富貴,習於安樂。外出時應沿途查訪,可以知道鞍馬勤勞,要好好觀察百姓的生業以知衣食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以知風俗美惡,以知我創業的不易。”

朱標:朱元璋長子,爲何三十七歲英年早逝? 第2張

洪武元年(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標被立爲太子。朱元璋對朱標極其愛護,命詹同考歷代東宮官制,並選拔功勳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輔導太子。東宮的官屬人員可以稱得上是大明王朝精英中的精英。其中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勝兼右詹事......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御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這樣的豪華陣容可以看出老朱對於太子的重視和期望。在朱元璋外出征戰期間,更是由太子監國、方便各將軍丞相輔佐,以增長太子的理政能力。除此之外,他讓諸名儒輪班爲太子和諸王講課,並挑選國子監學生國琦、王璞、張傑等十多個才俊青年伴讀。在教學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禮法行事。朱元璋還常常以自己的經歷訓導太子,要他明白創業的不易,守成的艱辛。朱標儘管生於安樂,但並無紈絝之習。他生性聰穎、忠厚,頗能領會,而且還盡心受教,長大後,溫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範。

洪武十年(1377年),朱標二十二歲,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遂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啓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有意讓太子“日臨羣臣,聽斷諸司啓事,以練習國政”。並告誡說:“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羣臣見面,聽斷和批閱各衙門報告,學習辦事,要記住幾個原則:一是仁,能仁纔不會失於疏暴;一是明,能明纔不會惑於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懇懇,纔不會溺於安逸;一是斷,有決斷,便不致牽於文法。我從作皇帝以來,從沒偷過懶,一切事務,惟恐處理得有毫髮不當,有負上天付託。天不亮就起牀,到半夜才得安息,這是你天天看見的。你能夠學我,照著辦,才能保得住天下。”從此,朱標開始學習並協助其父處理日常政務。在這一過程中,朱元璋對於一些不法勳貴採取嚴厲的做法,朱標表示反對,勸說朱元璋不要殺人太多,他每每希望實行“寬通平易之政”,但多因與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難行其道。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朱標病薨,時年僅三十七歲,諡“懿文太子”。朱標之子朱允炆被立爲皇太孫並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位爲帝,是爲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追尊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朱棣即位以後複稱懿文太子)。朱允炆即位僅僅四年就在靖難之役中被擊敗,從此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