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兒子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朱標做繼承人

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兒子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朱標做繼承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朱元璋和朱標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朱棣戎馬一生,朱元璋爲什麼沒有選擇他繼承皇位,選擇了朱標呢?

朱元璋不立能力很強的老四朱棣爲太子,而是選擇了長子朱標爲皇位繼承人,其中的原因不是朱洪武傳統觀念很重,必定得立嫡長子。更不是朱棣身份不明,朱元璋搞坨不清而捨棄了戰功卓著,偉岸有雄風的燕王,而是審時度勢,另有更深、更長遠的考慮。

朱元璋選擇接班人的做法,後來又爲朱棣所採用,永樂大帝沒有選擇多病而又肥胖的朱高熾做了皇帝,根本就沒有考慮與自己一樣能征慣戰,屢立戰功,而且,多次扭轉戰局,兩次救了自己的次子朱高煦。

父子兩代擇儲君的想法不謀而合,有“立嫡長子”的禮律觀念,更有爲天下選擇一個好君主的良好願望。那麼,朱元璋不立朱棣爲太子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兒子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朱標做繼承人

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不再需要馬上天子

朱洪武馬上得天下,若論戰功,他所有的兒子都不及他。假如以此來選拔接班人,猶如師父一輩子都認爲徒弟不如自己,徒弟若想取代師父,就只有等師父慢慢老去。因而,能打仗未必就能做一個太平天子,治理太平之世。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吳王,立九歲的朱標爲王世子。這麼早就選擇接班人,說明朱元璋志得意滿,已經爲治理天下做好了準備。朱棣比朱標小五歲,四歲的孩子哪裏看得出“天資”來呢?從這一點講,朱標似乎是憑藉年齡優勢而“捷足先登”了。

洪武元年,大明剛剛定鼎,朱洪武便於這年正月,立朱標爲皇太子。此時,朱標才十三歲。

朱洪武之所以這麼早地確立了皇儲,除了朱標是馬皇后所生的嫡長子這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外,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那就是他要着力打造一個以仁孝治天下的人君。所以,立朱標爲吳王世子後,便請當時大儒宋濂做他的老師,學習經世之術。朱元璋不希望再出一個強悍的馬上天子,武力只能打敗敵人,而不能臣服天下。

《明史·興宗孝康皇帝傳》有一段這樣的記載,充分證明了朱元璋選擇皇太子的標準。吳王元年,朱元璋命十三歲的朱標前往濠州祭祀先祖陵墓,並下了一道詔諭:

商高宗舊勞於外,周成王早聞《無逸》之訓,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儉,爲守成令主。兒生長富貴,習於晏安。今出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歷田野,其因道途險易以知鞍馬勤勞,觀閭閻生業以知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即祖宗所居,訪求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事,識之於心,以知吾創業不易。

可見,朱洪武選擇的是守成之主,不需要馬上奪天下的創業之君。老子平定天下,兒子當守住父輩的基業,好好治理。朱元璋選擇宋濂做朱標的授業恩師,自己也不斷地言傳身教,讓他體察民情,知百姓之艱辛,尊崇先祖,以孝治天下。

在培養朱標時,朱元璋可謂用心良苦,自己殺伐決斷,冷酷無情,先把惡人做了,卻又這樣訓導未來的皇帝:“古用此爲撲刑,以其能去風,雖傷不殺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兒念之。”

在朱元璋的精心打造下,朱標確實做得非常好,他友愛兄弟,體恤下情,尊師敬長,在兄弟諸王中威望極高。假如朱標不死,恐怕就沒有後來的靖難之役,大明王朝的盛世也會提前來到。因而,朱允炆做皇帝后,追諡父親爲“孝康皇帝”,《明史》認爲,朱棣不該廢除朱標的皇帝諡號,也稱之爲“興宗孝康皇帝”,朱標當得起這個尊號。

對皇太子的培養如此,燕王等兄弟也是這樣的教育標準,諸王之中,有很多被“下放”到鳳陽接受“再教育”。朱元璋選擇朱標爲儲君,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再需要馬上天子。假如再選擇一個好武鬥勇的皇帝,窮兵黷武,天下如何休養生息?

而且,打仗必定壯大武將實力,“功高震主”而形成藩鎮,也是對皇權的一種巨大威脅。朱元璋殺功臣,建立皇子藩鎮制,都是出於這樣的憂慮。

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兒子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朱標做繼承人 第2張

朱元璋不希望外戚干政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奉皇命視察陝西歸來後,感風寒而去世。朱元璋悲痛萬分,當年九月便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爲皇太孫,再次選定了接班人。

朱允炆生於洪武十年(1377年),爲儲君時也只有十五歲,朱元璋也如訓導朱標那樣悉心調教這位皇太孫。朱允炆很多地方都酷似朱標,《明史》中說朱允炆:“潁慧好學, 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晝夜不暫離。”

朱元璋見皇孫如此仁孝,嫉妒中又感到十分欣慰,摸着他的背說:“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隨之,便立朱允炆爲儲君。

朱標不贊同用酷刑,朱允炆也是如此,《明史·恭閔帝本紀》中記載,朱允炆做了皇帝后,“遍考禮經,參之歷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條,天下莫不頌德焉”。

朱允炆以誠、純、孝、仁而被選爲儲君,再度證明朱元璋的選擇接班人的標準,不是死守“嫡長子”的成規,而是爲大明皇統的延續,以及天下百姓的康寧。因爲,朱允炆就不是朱標的嫡長子。

朱標總共有五個兒子,長子朱雄英、第三子朱允熥、第四子朱允熞、第五子朱允熙是正妃常氏所生,第二子朱允炆則是側妃呂氏所出。長子朱雄英早夭,假如朱元璋必須立嫡長子,那麼,也是朱允熥爲皇太孫。作爲朱標的兒子,其秉性應當與朱允炆差不多,也只比朱允炆小一歲。但是,最關鍵的是,朱允熥兄弟是常遇春的外甥。

朱標的正室常氏,父親是常遇春,母親是大將藍玉的姐姐。如此強悍的外戚,恐怕令朱元璋坐立不安。他是以仁孝寬厚的標準來選擇儲君的,武力方面所依仗的是皇子藩王,尤其以秦王、晉王、燕王等“九大塞王”鎮守邊境。而這些藩王又分別與開國大將組合,形成了強大的外圍武裝力量,一旦外戚過於強大,即便是有“清君側”的祖制,也無法抵禦類似於常遇春、藍玉家族的勢力。

因此,朱元璋連續製造兩起大案,借胡惟庸、藍玉事件,屠殺功臣武將,爲朱允炆的仁孝治天下掃平障礙。

燕王朱棣與朱允熥的情況相似,其正室王妃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之女。徐達驅逐北元時,就與燕王有過聯手,隨之就暫駐在燕王藩地北平。徐達率軍“令出不二”,在大軍中有極高的威望和號召力,這一點,朱元璋不能不顧忌。所以,徐達之死,朱元璋留下了歷史疑案。

明史記載,洪武十七年(1384年)時,“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此時,徐達在北平患背疽,經過治療已有好轉,朱元璋立即命徐達之子徐輝祖帶着詔書將徐達召回。不久,徐達就死於背疽復發。野史傳說,稱朱元璋恩賜給徐達一隻蒸鵝(鴨),徐達含淚吃下,然後辭世。

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兒子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朱標做繼承人 第3張

這件事歷來有爭論,否定朱元璋涉嫌誅殺徐達者認爲,鵝(鴨)並不會引起背疽復發,食物相剋之說不合乎藥理醫理,根本就不會導致徐達死亡。但是,《水滸傳》的作者卻在書中暗示,不是鵝鴨有食物相剋之功效,而是鵝鴨中藏有砒霜之類的毒藥。

《水滸傳》的作者應當是經歷了這段歷史,而且,後來的《明史》也在綜合考量明代史料的基礎上,佐證了《水滸傳》的質疑。“太陰犯上將”這五個字,其實暗示了徐達之死與朱元璋有關。太陰,指的是月亮,是“明”朝的象徵。也就是說,大明皇帝對徐達感到“心惡”,因而要去“犯上將”。

從朱棣到朱允熥,這二人沒能被朱元璋選定爲儲君,外戚勢力的強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他們與朱標不一樣,之於朱棣而言,朱標仁厚,朱棣很有點朱洪武的殺伐之氣,不適合朱元璋心目中的太平天子的標準。之於朱允熥而言,則太過年輕,難以彈壓強勢的外戚,因而,選擇了沒有外戚背景的朱允炆。

之所以認爲朱元璋特別看中“嫡長子”,恐怕是朱元璋在朱標、常氏世子妃死後,把呂氏立爲世子妃,如此,朱允炆就成了“嫡長子”了。朱元璋這樣做,恰恰證明他並不特別遵守舊制禮律,只是敷衍禮律舊制,做給別人看的,這一招也是爲了堵住燕王等諸王子的嘴。

朱棣體驗了朱元璋的擇儲煩惱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忌憚外藩勢力,採取強力措施削藩。早有奪位之心的燕王在北平起兵,“奉天靖難”。

這場朱家內部的大火併,打了整整四年,在歷次戰鬥中,燕王次子朱高煦勇猛異常,戰鬥力非常強悍。朱高煦多次在朱棣瀕臨危境之時,拼死力戰扭轉戰局。《明史·諸王》記載:

白溝河之戰,成祖幾爲瞿能所及,高煦帥精騎數千,直前決戰,斬能父子於陣。及成祖東昌之敗,張玉戰死,成祖隻身走,適高煦引師至,擊退南軍。

建文四年,徐達之戰徐輝祖在浦子口擊敗燕軍,危急之時,朱高煦率領番兵殺到。朱棣一見兒子又出現在最關鍵的時候,十分高興,“吾力疲矣,兒當鼓勇再戰”。“(成祖)仗鉞撫煦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明史紀事本末)。”

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兒子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朱標做繼承人 第4張

朱棣的意思是說,你哥哥身體不好,你努力吧。顯然,朱棣以此激勵朱高煦,心中恐怕並不願意把皇位傳給這個老二。《明史·朱高煦傳》一開頭就這樣寫道:“性兇悍。洪武時,召諸王子學於京師。高煦不肯學,言動輕佻,爲太祖所惡。”因而,朱元璋親自封朱高煦的哥哥朱高熾爲燕王世子。

朱棣坐了皇位,便開始商議立儲。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這兩人平素與高煦關係很好,“時時稱高煦功高”。朱棣也因爲朱高煦“類己(與自己相似)”,也產生了立廢朱高熾的想法,朱高煦“幾奪嫡”,差一點就做了太子。

但是,朱棣非常清楚朱高煦的爲人,徐達之子徐輝祖,也就是朱高煦的舅舅也時常說他就是個無賴。於是,朱棣按照朱元璋的選擇,立長子朱高熾爲接班人,這就是後來的明仁宗。

朱棣的選擇沒有錯,朱高煦生性暴烈,爲非作歹,永樂帝在位時就居功自傲,拒絕就藩。還時常以李世民自喻,號天策上將,簡直膽大包天。侄子朱瞻基繼位後,朱高煦試圖效仿父親發起奪位之戰,被宣德皇帝一舉擊敗,最終被燒死在大銅缸之中。

從明代初期的父子兩代皇帝來看,開國之君還是十分明智的,他們選擇繼承人雖然有維護自家皇統的強烈的主觀意願,更有從天下大局考量的客觀願望,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朱元璋不選擇“類己”善戰且殺伐決斷的朱棣,是一種明智的作爲,問題出在朱標過早地離世。

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兒子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朱標做繼承人 第5張

朱棣同樣是效仿了太祖的擇儲做法,選擇了崇尚儒學,褒獎忠孝,不愛女色的朱高熾。好在朱高熾有機會做皇帝,避免了朱高煦“奪嫡”的風險。後來的歷史證明,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很短,卻以古代聖王爲榜樣,堅持簡樸、仁愛和誠摯的理想,贏得了極好的歷史聲譽。

所以,朱元璋不選擇朱棣,猶如朱棣不選擇朱高煦,這些在歷史上做出貢獻的帝王們,還是有心懷天下的仁者之心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