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周培公幫助康熙平定三藩,歷史上的結局是怎樣的?

周培公幫助康熙平定三藩,歷史上的結局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周培公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周培公是湖北荊門人,《先賢詩佩》記載他幼年喪父,母親也在李闖動亂中死亡,周培公落魄無依,做了“州卒小吏”,後來的到貴人相助,入了京城,做了內閣供奉。

周培公幫助康熙平定三藩,歷史上的結局是怎樣的?

這一記載有很大的誤導性,彷彿周培公只是個身世悲慘的落魄書生,寄人籬下,無依無靠。其實不然,州卒小吏雖不是達官顯貴,卻也非販夫走卒,而貴人相助更是一般人無從談起,清朝的內閣供奉始於順治年間,屬於皇帝的內廷文學侍臣,加內閣中書銜,食正六品俸,雖然沒有納入國家公務人員編制,待遇絲毫不差。除此以外,內閣供奉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那便是每天都能見到皇帝,也因此,其升職速度遠超一般外臣。清代史學家高士奇就是內廷供奉出身,最後官至一品。

周培公的名氣始於“三藩之亂”,吳三桂起兵後,耿精忠、尚之信、王輔臣隨之造反,比起位於南方的“三藩”,鎮守陝甘的王輔臣更加危險,手握重兵不說,一旦他與吳三桂連成一片,清廷就要面臨三面包圍的不利局面。

康熙十五年,清廷任命圖海爲大將軍,統轄大軍征討王輔臣,周培公被召爲幕僚。

圖海出自滿洲正黃旗,早年曾帶兵平定李闖餘部,是一員老將,但王輔臣出身草莽,以軍功升遷,根本不怕這些八旗綠營混雜的清兵,雙方一度僵持。

巧合的是,王輔臣手下參將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與周培公是同鄉,龔榮遇的母親還是周培公的奶孃,雙方交情匪淺,兩人都不看好吳三桂,苦勸王輔臣歸順清廷,與此同時,兩人還通過祕密渠道與周培公建立聯繫,密謀裏應外合,勸降王輔臣。

有了同鄉的相助,周培公主動提出前去勸降。圖海大喜過望,當即將周培公的計劃呈交給康熙皇帝,因爲戰事不利而焦頭爛額的康熙皇帝十分高興,連夜招周培公進京,加封爲參議道臺、銜一品,賜黃馬褂,並讓其攜帶親筆赦詔,前往平涼招撫。

王輔臣在周培公的勸說下,選擇出城投降。就這樣,清廷最大的威脅得以解除,周培公也因此成爲康熙眼中的大紅人。三藩平定後,朝廷論功行賞,其他人要錢要官,唯獨周培公例外,他只提了一個要求:母親當年爲父死節,望皇帝爲母請旌。

如此忠孝的臣子,朝廷自是求之不得,不僅誥封其母孫氏爲貞烈恭人,加贈夫人銜,連同其父也一併封贈爲朝烈大夫,加贈中奉大夫銜。除此以外,康熙皇帝還親自御筆爲孫氏撰寫祭文,在當時,可謂恩寵至極。

周培公幫助康熙平定三藩,歷史上的結局是怎樣的? 第2張

周培公守孝三年後,出任山東登萊道,因與總兵官不和,三年後辭官回鄉。1690年葛爾丹起兵反叛,不甘寂寞周培公主動上平叛“條呈”,康熙皇帝也沒有忘記他,任命他爲盛京提督,負責戍邊,周培公接到詔書後欣然赴任,最終病死任上。

《清史稿》評價周培公:好奇計!這一說法在《史記》中多次出現,例如圍魏救趙的夷門監者侯嬴:年七十餘,好奇計;項羽的謀士范增:素好奇計!由此可以推斷,周培公腦筋比較靈活,爲人謹慎,精於計謀,這樣的人通常沒有太大的政治野心,電視劇中將其後半生設定爲功高震主,引發康熙的猜忌,最終死於苦寒之地,實則是高估了他的政治野心,歷史上並無此事。

至於讓他戍邊守衛盛京,更像是一種無關緊要的安排,周曾有大功與清廷,既然想爲國效命,皇帝多少要給些面子,但緊要關隘又不能委任與他,只能選擇盛京這種看來重要實則悠閒的雞肋地方,讓周冷靜下來,好好思考報效國家。

2016年,湖北省荊門市對周培公家族墓地做了考古發掘,清理出神道、祠堂等祭祀建築牆基和部分構件,對他的家族成員也有了進一步發現,據家譜記載,其父周化龍兄弟四人,分別爲:周成龍、周化龍、周從龍、周雲龍,但家族墓地中並沒有尋見周化龍的墓碑,且周培公的墓碑重立於大清道光七年,即公元1827年,周培公卒於1707年,其墓碑於120年後重建,令人生疑,當地學者推斷,可能在其死後,牽連到某些案件,墓碑遭到損壞,家人礙於形勢,不敢妄動,直到百餘年後,時過境遷,又重新修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