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的功臣,最高能封到什麼爵位呢?

明朝的功臣,最高能封到什麼爵位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明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古代歷史上,給功臣封賞定名一直是關係到朝局穩定的大事,如果此事處理得當,則能化險爲夷。如果處理不當,則可能引發內亂和分裂戰爭。

任何政權在建立和穩定的過程中,封賞一般都按照家族地位和功勞大小來劃分,因此明朝歷代皇帝在功臣的封賞問題上都非常謹慎。

明朝的功臣,最高能封到什麼爵位呢?

不管是哪個朝代,哪位皇帝,按照古代封建王朝的慣例,在安排職位前,一般會先定出功臣的封賞名號。名號總共分五個等級,分別是“公”“侯”“伯”“子”“男”。這個等級規範有幾千年的傳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讀功臣的封賞就依照這個分類來定。

這個封號表面看不是職位,實際上它比職位還有地位。由於古代對功臣普遍有特殊待遇,部分功臣的後代可以世襲爵位,等同於後代都有做官的門路。

公侯伯子男裏等級最高的是公爵,明初時期給二十五名功勞最大的人物封了公爵。其中的代表就是徐達和常遇春,李善長。他們有的戰功赫赫,有的是重要的文臣和祕書。

其中徐達和李善長都當過丞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由於朱元璋對他的這些功臣們並不放心,對丞相職務賦予的權力也十分有限。

明朝的功臣,最高能封到什麼爵位呢? 第2張

到了明朝中期,丞相這個職務已經不復存在,轉而實行內閣制。內閣成員實際上就是六部的長官。明中期打贏北京保衛戰的于謙獲得了兵部尚書的要職,但沒有封爵位,尚書同一品,這已經是對他功勞的最高肯定。

他後來含冤而死,被追授“忠肅”就是名譽上的追加。對於這一點,明末的袁崇煥也是如此,雖然在遼東帶兵,但其薊遼督師的官階在京等同於兵部尚書。

獲得爵位封號的功臣並不多,即使有了爵位,也不代表就是高官。明初朝廷的中層官員裏有不少獲得了公爵封號,都分到了大量田地。和普通百姓的田地不同,明朝任何時期的功臣賞賜田產都是永業田,可以世代繼承。

有了田就成了地主,就有足夠的金錢和人脈網絡,即使第一代人沒有獲得高官,下一代人仍然有機會站到廟堂的高位上。所以這個爵位比某個職位更值錢,如果家裏有人犯了罪,甚至還能洗白。

明朝在武將功臣的封賞有其獨特的規定,明初時期封了七十九位軍功侯爵,其中代表是陸仲亨,耿秉文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人裏在歷史上名氣較大的非常少,其中比較出名的陸仲亨更多的是在外征戰,後來被朱元璋封爲柱國,吉安侯,榮祿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

這些官職主要是地方官,管理地方的政務和軍事調動。由於明朝建立了複雜的衛所兵制,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體系不斷變化。衛所之上又有五軍都督府和都指揮使司,其中很多都是世襲的軍人家庭。

這就出現了另一個名詞叫軍戶,明朝立了軍功的武將除了在地方擔任軍官外,其後代也納入軍戶,全國兩百多萬軍戶始終和功臣派系有關,這種格局在二百多年的明史中從未打破。

明朝中期是一個轉折點,其中以嘉靖時期爲代表。嘉靖皇帝破壞了明朝建立的一些規範,讓自己成了權力巔峯的舞者。自此之後,明朝對於有重要貢獻的功臣更多的是贈予名義上的稱號。

在明中期有中興之功的張居正,在生前官至內閣首輔,晚年被授予了太師封號。死後被封爲上柱國,諡號文忠,由司禮太監送葬,這已經是最高的待遇了。縱觀整個古代史也爲數不多。

明朝中期還有一位重要功臣,他的人生經歷也能體現這一時期的封賞慣例,他就是王陽明。王陽明是著名的學者,心學家,同時立有軍功,最著名的當屬平定朱宸濠叛亂。

後人對王陽明評價都很高。平定朱宸濠叛亂後,王陽明獲得了伯爵稱號,被賜予新建伯。他去世之後,又被追授爲侯爵。但他的官職並不高,最高當過南京的兵部尚書,含金量遠不如北京。

晚明獲得封號的功臣很少,其中的代表是孫承宗。此人在遼東防務上有獨特的見解,又是皇帝的老師,當過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他率領軍隊穩固了關寧錦防線,收復了四百多裏失地,同時在邊境屯田,遏制後金的攻勢。

他活着時獲得的最高職位就是東閣大學士,死後被南明朝廷追授太師封號,等於肯定他是明朝功臣。因此綜合來看,明朝不同時期對功臣的封賞方式各不相同,對於文官和武將的職務授予也遵照不同的規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