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殺二十萬秦卒,在鴻門宴上,爲什麼婦人之仁?

項羽殺二十萬秦卒,在鴻門宴上,爲什麼婦人之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對於項羽的評價,或褒或貶,衆說紛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詠項羽》一詩中對項羽充滿了讚美與敬仰之情:“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唐代詩人杜牧在《題烏江亭》一詩中,則對項羽的自甘失敗深表惋惜:“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在《烏江亭》詩中對項羽的敗局已定嘆惋不已:“百戰疲乏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項羽殺二十萬秦卒,在鴻門宴上,爲什麼婦人之仁?

漢高祖劉邦則直言不諱地指責項羽是敗在不會用人:“夫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爲我擒也。”;當代偉人認爲,項羽在“鴻門宴”上對劉邦“放虎歸山”,實屬“婦人之仁”,他在詩中豪邁地寫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在大好形勢下,他勉勵全軍將士要抓住有利戰機,趁勝進軍,不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千萬不能學楚霸王項羽沽名釣譽的做法。

項羽殺二十萬秦卒,在鴻門宴上,爲什麼婦人之仁? 第2張

的確,鴻門宴是項羽走向失敗的最關鍵的一次事件,由於項羽放走了劉邦,致使劉邦積聚勢力,最終滅掉了項羽。從司馬遷對鴻門宴的描述來看,他把項羽放走劉邦的原因歸爲猶豫不決。這是否是真正原因?應該不是。因爲即使他放走了劉邦,如果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也可以立即出兵攻打劉邦,照樣可以置劉邦於死地。那麼鴻門宴的關鍵之處在什麼地方?在於通過這次宴會,劉邦向項羽低頭認錯,承認他的霸主地位,使項羽覺得劉邦不是敵人。這種敵人與否的認定根據在於項羽的參照點。

項羽殺二十萬秦卒,在鴻門宴上,爲什麼婦人之仁? 第3張

項羽召開鴻門宴源於兩個人提供的信息:一來自於劉邦集團內部,他的左司馬曹無傷,另一來自他的謀士亞父范增。曹無傷透露的是,劉邦稱王關中,根本不把項羽放在眼裏;范增的消息則是劉邦直接挑戰了他的霸主地位。因此,在召開鴻門宴之初,項羽確有殺劉邦之心。那麼,劉邦之所以能夠在鴻門宴上成功脫身,也是從此點入手,即讓項羽相信,劉邦只是做一方諸侯而已,也是通過兩條渠道影響項羽。一是項羽的叔父項伯,二是來自劉邦的部下樊噲。當然劉邦的行爲也讓項羽確信了這一點,劉邦只帶領一百來人赴宴,極力擺低自己的地位,同時最後以貴重禮物相贈。項羽相信,他與劉邦之間不是一種零和博弈,不是你死我活的局面,而是在自己做霸主的同時,可以容許劉邦作爲一方諸侯而存在,因此即使鴻門宴放走了劉邦,也沒有繼續追殺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