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洋人攻入北京,慈禧爲什麼勸咸豐留在北京?

洋人攻入北京,慈禧爲什麼勸咸豐留在北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洋人攻入北京,咸豐想逃跑,慈禧爲何要苦勸其留京?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十九世紀,對中國人而言,是屈辱的一個世紀。一個最明顯的例子,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短短50年間,大清的首都就被外人不費吹灰之力攻破了兩次。

在中國的歷史上,都城失陷,那是要改朝換代的大事。但洋人志不在統治中國,且列強之間有頗多利益上的齟齬,所以北京兩次失陷,清朝都只賠款割地而沒有亡國。這也導致朝堂之上,許多在位者不但不反省己過,反而沾沾自喜,說大清有“水德”,與洋人不相沖云云。

洋人攻入北京,慈禧爲什麼勸咸豐留在北京?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點之外,兩次對外戰爭還有許多相似之處。清朝的統治者一開始都堅決主戰,誓要與洋人拼個你死我活。但陣前失利,敵軍進犯京師後,又開始驚慌失措,不顧宗廟陵寢,棄都逃跑。待到洋人在北京城大肆劫掠一番後,再簽訂城下之盟,割地賠款,屈辱求和。

並且巧合的是,雖然清朝規定後宮不得干政,但兩次皇帝要棄都逃亡時,都有一個妃子跑出來,建議皇帝留在北京。

在八國聯軍進犯時,進諫的是珍妃,後來被慈禧太后以抗旨爲由,扔進了井裏。而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咸豐皇帝準備逃到承德避暑山莊時,出言勸阻的則是懿貴妃。且這懿貴妃不是別人,正是後來垂簾聽政、權傾天下的慈禧太后。

關於慈禧勸阻咸豐的記載,出自吳可讀《罔極篇》。吳可讀曾爲清朝言官,最終爲同治皇帝立嗣一事尸諫慈禧而自殺,乃一正直果敢之人,其記述或有可採信之處。他在筆記中記錄當時事件道:

“當皇上之將行也,貴妃力阻,言‘皇上在京可以震懾一切,聖駕若行,則恐宗廟無主,恐爲夷人蹋毀。昔周室東遷,天子蒙塵,永爲後世之羞。今若遽棄京城而去,辱莫甚焉。’”

若此記載爲真,那麼慈禧作爲一個婦人,對咸豐既能用宗廟陵寢來動之以情,又能用昔年西周東遷的典故來曉之以理,是非常難得的,簡直可以用忠君愛國來形容。可惜她的老公咸豐皇帝保命要緊,並未聽從慈禧的勸告,開了大清建國以來皇帝棄都逃跑的先例。

洋人攻入北京,慈禧爲什麼勸咸豐留在北京? 第2張

那麼,慈禧作爲親歷了兩次棄都事件的人,爲何前一次力主留京,後一次卻堅決主張逃跑呢?這主要與兩次事件中形勢的差異,以及她自己立場的變化有關。

當年英法聯軍逼近北京時,她是咸豐皇帝的一個貴妃。咸豐登基,宗室的幾個兄弟並不心服,又剛好遇上太平天國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內憂外患不斷。此時咸豐若離京,讓能力出衆的恭親王奕訢去與洋人議和,恐生變故。因此她寧願讓咸豐冒一些險,也要留在京城主持大局,防止皇室間再生內亂。

到後來八國聯軍進犯,慈禧已經是掌握着大清最高權力的人物,且她還被洋人認爲是挑起這場戰爭的戰犯。當矛頭指向自己時,慈禧就不願意再冒這個險了。同時她也不願意自己逃跑,讓光緒留下,以免光緒脫離自己的控制,重新奪回政權。

洋人攻入北京,慈禧爲什麼勸咸豐留在北京? 第3張

而從珍妃提出光緒留京的建議來看,她也是一個和慈禧同樣有見識、有野心的人。對想要獨攬大權的慈禧而言,是不允許這樣的人存在於光緒身邊的。因此這懿妃和珍妃雖然經歷相似,性格也有所相仿,但時勢不同,二人命運即截然相反,實在有值得令人深思之處。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