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怎麼評價漢武帝大宛之徵的戰略眼光?

揭祕:怎麼評價漢武帝大宛之徵的戰略眼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漢武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大宛之徵是一位合格政治家的必然決擇。

公元前141年漢武帝繼位後,決定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正式對匈奴宣戰。

揭祕:怎麼評價漢武帝大宛之徵的戰略眼光?

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開始,漢武帝發動了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等多次戰爭,最終匈奴“遠遁漠北,漠南無王庭”,漢匈戰爭進入戰略對峙階段,匈奴遠遁,漢朝“良將且盡”,所以數次出兵攻滅匈奴而不得。

匈奴逃到天山腳下,以當地優良草場爲基地,訓兵備馬,同時西域以大宛代代表的小國強納入蕃,徵收貢賦,匈奴政權大有復興的跡象,如不剿滅,就是養虎爲患。

匈奴對於漢朝而言是弱小,但對西域小國來說又是強大無比,當年匈奴的老單于征服大月氏,把國王首級當酒壺(匈奴傳統、級別越高,酒壺越高貴),冒頓的心狠手辣比他爹有過而無不及,西域的這些彈丸小國自然害怕至極,而漢朝距西域有萬里之遙,一路大漠戈壁,荒無人煙、各國認爲漢朝鞭長莫及,所以與匈奴沆瀣一氣、狼狽爲奸。

揭祕:怎麼評價漢武帝大宛之徵的戰略眼光? 第2張

經過多年戰爭,西域成爲匈奴對外貿易,獲取物資的唯一通道,如漢朝能完全控制西域,就等同將匈奴收入囊中,貧瘠的漠北無法養活全部匈奴民衆,除了投降漢朝,別無選擇。

所以只有拿下西域,漢朝才能雄霸天下、永保帝國之長治久安。

揭祕:怎麼評價漢武帝大宛之徵的戰略眼光? 第3張

大宛國,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的交界地區的費爾幹納盆地,今土庫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離漢朝大約一萬里。是西域地區大國,有精兵數十萬,七十餘城,是西域國家的精神領袖與政治盟主。

爲壓榨匈奴的空間,漢武帝東聯烏桓,西聯大月氏,以和親(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通商等方式聯合西域諸國,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劉徹遣使臣車令等持黃金千斤及金馬一座來到大宛,如能買到良馬更好,更主要的是分化、瓦解匈奴同盟。

不想大宛國不但拒絕斷絕與匈奴的同盟,還斬殺了漢朝來使,這正好成爲漢武帝出兵理由。

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101年,漢武帝兩次派大將李廣利率漢軍討伐遠在西域的大宛國。第一次因路途遙遠,補給等原因而失敗。第二次漢武帝加派戰鬥部隊,組織了更大規模的後勤部隊,面對輪臺滅國的慘烈,西域諸國無不駭然,餘下各國乖乖地爲漢軍提供各種服務,最終取得全面勝利。

遠征大宛的勝利,直接推動西域國家脫離匈奴控制,並派出質子到漢朝,雙方的政治交流與互信也由此增加,爲昭帝時期徹底消滅匈奴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