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爲什麼古代醫生又稱“大夫”又稱“郎中”?

爲什麼古代醫生又稱“大夫”又稱“郎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將醫生稱爲“大夫”,至今仍十分流行;稱作“郎中”者,除了一些耄耋老人外,社會上已經鮮見。但在幾十年前,“郎中”作爲醫生的別稱還很普遍。

爲什麼古代醫生又稱“大夫”又稱“郎中”?

在中國,自先秦至晚清,“大夫”和“郎中”都是官職名稱。唐宋以前,對醫生的稱呼較爲複雜,一般根據其專科進行稱呼,如食醫、疾醫、金瘡醫等。“醫生”最早是對學習醫學的人的稱呼,始見於《唐六典》,即指學習醫學的人。唐代置學習醫,故有了“醫生”之稱。其後對從醫者的稱呼還是不統一。直至近代,醫生才成了爲業醫生者之通稱。

三代時,天子及諸侯皆設大夫官職,分爲三級。秦漢以來,有御史大夫、諫大夫等名。隋唐以後以大夫爲高級官階之稱號。明清職事官不用大夫爲官名。清代文官階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稱大夫。大夫還是古代爵位名稱,如秦漢分爵位20級,其中大夫居第五級。隋唐明清時期的光祿大夫、榮祿大夫則專爲文職散官封贈時用。

宋徽宗政和年間重訂官階時,在醫官中設置了大夫、郎中等官職。由此,太醫專稱大夫。唐末五代以後官銜氾濫,以官名稱呼逐漸形成社會風氣,所以人們就尊稱醫生爲“大夫”。爲了區別於官名,將稱醫生爲“大夫”的“大”讀成dài,而不讀dà。現在看來,沒有將醫生稱爲“大(dà)夫”的,卻時有將官職或爵位之稱喚作“大(dài)夫”,搞不清其中的因果本末,鬧了笑話。

“郎中”這一官職,始於戰國,秦漢沿置,而後隋唐宋元明清承襲,各部皆設郎中,分掌各司事務,爲尚書、侍郎之下的高級官員,清末始廢。因宋朝醫官中有“郎中”一職,故社會上以此稱醫生或賣藥兼治病的人。這在其後多種筆記、雜劇、詩文、小說中屢屢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自1000多年前醫生有了“大夫”和“郎中”這兩個別稱或尊稱後,北方地區一直稱“大夫”,南方地區始終喚“郎中”;而且北方是中醫、西醫的統稱,南方則特指中醫,對西醫也叫“大夫”。爲什麼會這樣,不清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