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爲何秦國單挑山東六國還能贏呢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爲何秦國單挑山東六國還能贏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秦國單挑山東六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秦國卻能一挑六,確實了不起。

秦國爲什麼能贏,千年以來,文人墨客看法不一,例如西漢大才子賈誼提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把仁義看做是秦國成功失敗的勝負手;而大詩人蘇軾老爸則認爲:六國破滅,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在他看來,秦國的成功是因爲對手的問題。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爲何秦國單挑山東六國還能贏呢

上溯400年,沒有人相信秦國可以統一天下,平王東遷以後,秦國的祖先打敗了犬戎,收復了西周舊地,其時雖然國土面積遼闊,但偏處西北一隅,又被強大的晉國阻住東進的道路,春秋時期,各家輪流稱霸,秦國只能眼巴巴的流口水。

三家分晉後,秦國的形式依然沒有好轉,被小小魏國打的滿地找牙,險些滅國,同期的齊國楚國都被認爲有王者像,秦國還是不被看好。

真正的轉折來自商鞅變法,通過秦孝公與商鞅的一系列制度建設,秦國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加之從魏國手裏奪回函谷關,進可攻退可守,秦國這才建立起對東方各國的優勢,具備了王霸之氣。

此後六世,秦國英才輩出,而山東六國在秦國軍事外交雙重打擊下,一個個被滅掉,最終天下歸於秦國。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爲何秦國單挑山東六國還能贏呢 第2張

當然,縱然秦國國力超羣,想以一敵六,還是困難重重,更何況,楚國齊國國力並不弱於秦國,六國如果齊心合力,縱然秦國有函谷關天險,也難以抵擋。秦國能夠最終獲勝,是多方面合力的共同結果。

其一,商鞅的變法紅利。

戰國時期,隨着鐵質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土地逐漸從公有制向私有制轉變,但原有的土地早已被瓜分一空,在土地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壯大國力,對外擴張,就成爲各國變法的主要任務,其時楚國吳起,魏國李悝都曾經力圖變法,卻都以失敗告終。商鞅雖然也落得車裂的命運,但他的變法制度卻被秦國保留下來,通過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等措施,保障了秦國內部上令下達,刺激了士兵作戰立功的心理,最終實現了富國強兵。

第二,秦國外交政策的勝利

戰國後期,秦國在張儀和范雎的謀劃下,制定了“連橫事秦”和“遠交近攻”兩大國策,並一直延續到秦始皇時期,通過這兩項國策,秦國對山東諸國實現了分而治之,各個擊破,爲軍事上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爲何秦國單挑山東六國還能贏呢 第3張

第三,人才紅利

秦孝公時期,“天下士子不入秦”,本土派又無法挑起復興的大梁,可謂山窮水盡。變法以後,秦國一躍而起,天下英才紛紛匯聚咸陽,拋開衛國人商鞅不說,其它如樓緩是趙國人,張儀、范雎是魏國人,蔡澤是燕國人,呂不韋是衛國人,李斯是楚國人,秦都委以重任而不疑,這些人的到來極大豐富了秦國的智力資源,並最終轉化爲政治外交和軍事優勢。

第四,名將輩出

樗裏子、魏章、甘茂、司馬錯、白起、王齕、蒙驁、王翦、王賁、李信,戰國後期的秦國將領,如星斗滿天,氣吞霄漢。雖然同期山東諸國也有孫臏龐涓管仲樂毅廉頗趙奢李牧等名將,但秦國一國能層出不窮,的確是戰國時期的異數。追究起來,還要歸功於商鞅的變法紅利,正是商鞅獎勵軍功的舉措,讓秦國各路英傑紛紛投筆從戎,如同今日的足球強國,無一不是依靠優良青訓。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爲何秦國單挑山東六國還能贏呢 第4張

第五,民風彪悍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地處西北高原的秦國,與胡人屬地接壤,長期的殺伐征戰,造就了粗獷彪悍、人人尚武的國民性格,打起仗來不要命。戰國時期,秦軍單兵戰鬥力一直佔據優勢,除了訓練方面的差異,民風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第六,賢君輩出

自秦孝公嬴渠樑推行變法後,秦國再未出過昏君。惠王以連橫破合縱;武王欲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昭襄王用兵日久,六國皆拜服;孝文王、莊襄王享國日短,但也算不上昏君,到始皇,奮六世餘烈,振長鞭御宇內。一個家族企業,能連續六世有爲,實在了不起。

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爲何秦國單挑山東六國還能贏呢 第5張

秦國爭氣是一個方面,對手是豬也是不爭的事實,韓趙魏這種半途出家的受氣包輸給秦國本不足爲奇,國力相差太大,就好比是甄子丹對陣泰森,只要不是拍電影,你怎麼練都是輸,齊楚兩大國窩窩囊囊死掉就怨不得別人了,尤其是齊國,大禍臨頭,還妄圖獨善其身,只能說:太水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