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秦國用何長期祕密戰略打擊山東六國取得統一

秦國用何長期祕密戰略打擊山東六國取得統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發展的制度基礎,政治凝聚力和軍事戰鬥力都得到了增強。但是,如果沒有高超的外交戰略,切實的發展路線,要以西北一隅之地、單打獨鬥之力,吞併脣齒相依、命運相同的東方六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六國合縱抗秦,對崛起中的秦國構成巨大威脅。

如何選擇優先發展目標和打擊重點,是秦國外交戰略中的重大問題。隨着秦統一大業的進展,隨着秦國與六國關係的變化,秦國的對外策略有三次大的階段性調整。

秦國用何長期祕密戰略打擊山東六國取得統一

網絡配圖

第一個階段是秦惠文王時期,採取避重就輕,攻滅巴蜀的策略。

第二個階段是秦昭襄王時期,實施遠交近攻,蠶食諸侯的策略。

第三個階段是秦王嬴政時期,用收買、暗殺和離間手段,破壞六國人才的策略。這裏就重點談談第三階段的破壞人才戰略。

嬴政親政不久,發現了韓國水工鄭國的間諜案。原來韓國不斷被秦國侵削,韓王決定派水利工程師鄭國前往遊說秦國,修建水渠,以行疲秦之計,用大型水利工程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拖住秦國東進的腳步。事發後,秦國朝野上下,一片譁然。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下令逐客,解除一切在秦國任職的六國客卿的職務,驅逐出境。在這種情況下,李斯寫了著名的《諫逐客書》。

李斯的《諫逐客書》歷數秦穆公以來秦國重用客卿的成就,特別是秦孝公以來,商鞅、張儀、范雎等輔佐秦君變法圖強的歷史經驗,認爲“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爲客者逐”,無異於“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把人才往秦國的競爭對手六國推,不等於“藉寇兵而資盜糧”(授敵以兵器,資盜以糧秣)嗎?李斯所言,決不是想象之詞!曾與李斯同在呂不韋門下任職的司馬空,出走趙國,積極謀劃聯合六國對付秦國,就是現成的例子。

秦王嬴政於是收回成命,召回李斯。六國客卿在秦建功立業,引起秦國貴族大臣對於這些“空降兵”的不滿,是可以預想到的。隨着秦國國勢日益強盛,更有秦人會自我膨脹,認爲客卿不足恃,無客卿也可以治國的想法,也是可以預想到的。問題是,秦王嬴政能審時度勢,知錯就改,收回成命,重用李斯,還是很有領袖風範的。

秦國用何長期祕密戰略打擊山東六國取得統一 第2張

網絡配圖

李斯一方面力諫秦王挽留六國人才,另一方在輔佐秦王兼併六國戰爭中,重點打擊對方的人才:“陰遣辯士齎持金玉以遊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資治通鑑》卷六)首先是重金收買,收買不成,派刺客暗殺,用離間計破壞敵國君臣關係。等敵國人才被破壞了,就派軍隊去收拾他們。

舉例來說吧。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將王翦等伐趙。前線抵禦的趙將李牧,是戰國時期最優秀的將領。但嬖臣郭開在趙國掌權,拿了秦國的重金賄賂,詆譭說李牧等謀反,趙王聽信,派人取代李牧。趙國因此而亡。秦國先用收買和離間的辦法破壞敵國的人才,再用軍隊滅亡敵國,這就是一個經典案例。

再比如,齊襄王的遺孀後夫人去世,弟後勝輔政,輔佐齊王建。秦國賄賂後勝,並且收買了後勝及其身邊的門客。齊國的外交人員出使秦國,也被重金收買。他們不僅故意勸齊王放棄強軍備戰,而且對秦國吞併五國的戰爭,採取隔岸觀火的政策,待到五國先後滅亡,這些腐敗分子反而勸齊王朝秦。“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秦以故得滅五國。”(《資治通鑑》卷七)齊國孤立無援,倉促調集軍隊到西邊抵抗秦軍,爲時已晚。是腐敗使六國喪失了戰鬥力。

秦國用何長期祕密戰略打擊山東六國取得統一 第3張

網絡配圖

破壞對方人才戰略,是秦在戰爭打擊之外的一個長期政策。比如,長平之戰中,范雎使用離間計,成功地讓趙國撤掉了老將廉頗,換上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國遭遇長平之戰的慘敗,元氣大傷。秦莊襄王時期,曾用重金收買魏將晉鄙的門客,離間魏王對於信陵君的信任。假如說此前還只是互相拆臺的偶一爲之,到李斯輔佐秦王時,用收買、離間乃至暗殺搞垮敵國領導團隊,則被定爲與對外戰爭相輔而成的國策。

當然,六國的人才凋敝,能人下、庸人上,不僅是因爲秦國的戰略成功,也是六國國君本身的昏庸所致。前面提到呂不韋門客司馬空逃到趙國,積極獻策,抵禦秦國。趙王卻不能用,趙國滅亡後,趙人感慨地說:“國亡者,非無賢人,不能用也。”(《戰國策》卷七)

總之,秦國統一天下的策略有三:第一,把握時機,選擇打擊目標;第二,分化瓦解,遠交近攻;第三,吸納六國人才的同時,致力於瓦解六國的執政團隊。最後消滅對手,派兵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只需要找藉口就行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