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西漢以後黃金竟大量流失 黃金究竟去了哪裏?

西漢以後黃金竟大量流失 黃金究竟去了哪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漢時,黃金爲當時流通的主要貨幣。根據記載,當時皇帝動輒以千萬計的黃金賞賜、饋贈功臣,這一時期的黃金擁有量令後世稱奇。但到了東漢年間,黃金卻突然銷聲匿跡並且退出流通領域,不僅在商品交換中不見了蹤影,而且連黃金賞賜也極少見。那麼,西漢時那些巨量的黃金到底去了哪裏呢?

楚漢戰爭時期,陳平攜黃金4萬斤到楚國行反間之計;劉邦平定天下後,叔孫通定朝儀,得賜黃金500斤;呂后死後,遺詔賜諸侯王黃金各千斤;樑孝王死後,庫存黃金40萬斤;衛青出擊匈奴有功,受賜黃金20萬斤;王莽末年,府藏黃金以萬斤爲一匱,尚有60匱,他處還有十數匱之多……這些記錄均讓人感到瞠目結舌。

西漢以後黃金竟大量流失 黃金究竟去了哪裏?

網絡配圖

但是對於東漢時期,黃金突然消失並且退出流通領域,究其原因,學者們莫衷一是。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史書記載曰:“後世黃金日少,金價亦日貴。蓋由中土產金之地,已發掘淨盡,而自佛教入中國後,塑像塗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窮鄉僻壤,無不有佛寺,無不用金塗。以天下計之,無慮幾千萬萬。加以風俗侈靡,泥金寫經,貼金作榜,積少成多,日消月耗。泥金塗金則不復還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

這說明自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從大邑到窮鄉僻壤,無處不建寺塑像,而且風俗奢糜,用泥金寫經,貼金作榜,積少成多,日消月耗,就把西漢時期大量的黃金消失殆盡。

但是“佛教耗金說”一則有違歷史,二則有悖常理。因爲史書明確記載,佛教傳入中國是在東漢初年,當時的佛教在中國並未站穩腳跟,只能依附於中國傳統的道教和神仙思想,根本不可能大張旗鼓地修寺廟、塑神像,所以也很少用金塗塑像。即使有使用黃金,量也微乎其微,不至於巨量黃金突然消失。而且西漢巨量黃金退出流通領域是在東漢開國時期就發生了,當時的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

有人認爲當時講的黃金其實是銅。史書上記載的西漢時期大量賞賜黃金、府藏黃金都是指的“黃銅”,所以數量纔會巨大。人們慣以“金”稱呼錢財,有可能把當時流通的銅稱作“黃金”。

西漢以後黃金竟大量流失 黃金究竟去了哪裏? 第2張

網絡配圖

但這種說法也缺乏有力證據,因爲漢代時金、銅區分極明顯,金的開採由金官管理,銅的開採由銅官管理;黃金、銅錢是當時流通的貨幣,黃金爲上幣,銅錢爲下幣,黃金的計量單位爲斤,銅錢的計量單位爲銖;黃金主要用於賞賜、饋贈,銅主要用於鑄錢和鑄造一些器物。黃銅和黃金涇渭分明,根本不可能混淆。

唐任伍在《西漢巨量黃金消失之謎考》一文中指出,西漢巨量黃金入東漢後突然退出流通領域而消失,唯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黃金以金幣形式隨富商大賈和各級官吏而埋葬,另一部分則作爲各種金器金物隨葬或遺落地下。戰國至西漢封建統治者則運用國家機器攫取佔有了國家大部分黃金,大批的黃金被這批人窖藏。東漢時窖藏黃金者也大有人在,如董卓“築塢於眉,塢中珍藏有金二三萬斤,銀八九萬斤”。而且從後來出土的錢幣看,中國歷史上窖藏金銀珍寶之量大確實驚人。

西漢以後黃金竟大量流失 黃金究竟去了哪裏? 第3張

網絡配圖

另外西漢時期盛行厚葬之風,朝廷規定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供宗廟,三分之一用以賞賜、饋贈那些忠於漢王朝的文臣武將和敬待外國來賓,剩下的三分之一則用以營造陵墓,構建再生世界。漢代厚葬的習俗使得盜墓賊把漢墓作爲首選的盜竊對象,到目前爲止發現的大部分漢墓都有被盜過的痕跡,並且出土了大量的黃金及黃金器物。

例如最近發掘的海昏侯墓,出土了金餅285枚、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塊。這些麟趾金重量在76.12克到83.36克,馬蹄金重量則基本在237.66克到246.29克,再加上其他黃金器物大約有200斤。這僅僅是一個侯爵的陪葬品就如此驚人,而整個西漢王朝埋葬的黃金數量肯定是個天文數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