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西遊記:爲什麼讓美猴王去當“弼馬溫”呢

西遊記:爲什麼讓美猴王去當“弼馬溫”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過《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段的讀者,一定對“弼馬溫”這個詞印象深刻。在小說中,美猴王在菩提老祖那裏學了真本領,打遍龍宮地府,四處惹是生非,驚動了天庭。

玉帝本着息事寧人的態度,以“弼馬溫”的官職爲誘餌,將其招安。美猴王本以爲自己進入了高級幹部編制,可以一展宏圖,卻沒想到這“弼馬溫”只是專門管理天宮的馬匹的閒職,於是心生怨恨,棄官回到花果山,第一次與天庭決裂。

西遊記:爲什麼讓美猴王去當“弼馬溫”呢

網絡配圖

翻開中國古代史書,掌管宮廷馬匹的一向叫“太僕”,並沒有“弼馬溫”的說法,那麼這個官名是從哪裏來的呢?晚明文人謝肇淛在筆記《五雜俎》中提到一個說法:“置狙於馬廄,令馬不疫。

《西遊記》謂天帝封孫行者爲弼馬溫,蓋戲詞也。”筆記中的“狙”即指猴子。錢鍾書先生解釋這一段話說“蓋《西遊記》第四回美猴王‘官封弼馬溫’,即本俗說猴能‘闢馬瘟’,生髮出一段奇談也。”

照這個說法,玉帝大約是欺負美猴王不瞭解天庭官職系統,根據“闢馬瘟”三字的諧音現場胡謅了一個空頭官職,不花任何成本就把美猴王控制了起來。美猴王知道自己被如此戲耍,會惱羞成怒也是可以理解的。

古代,猴子的別名叫做“馬留”,這個稱呼至今保留在兩廣一帶的方言中。《西遊記》的作者顯然也知道這一點,在百回本《西遊記》中,美猴王手下的“花果山四健將”中就有猴子名叫“馬流二元帥”。

從讀音上來說,“馬留”一詞是“猱”字的上古讀音變體,而“猱”正是“猴”的另一種名稱。從詞義上來說,古人選擇“馬留”二字表示“猱”的讀音,正與猴子預防馬病的功能有關。

在目前通行的百回本《西遊記》面世後不久,李時珍寫出了藥學鉅著《本草綱目》,李時珍在書中解釋猴子的各種異名時,曾經提到,有胡人將猴子稱爲“馬留”,就是因爲“養馬者廄中畜之,能闢馬病”的緣故。

日本民俗學家南方熊楠認爲,猴羣中的猴子有互相捉蝨子食用的習慣,將猴子蓄養在馬廄中,可能就是利用這一習慣,讓猴子捕食馬匹身上的寄生蟲,減少感染疾病的機率。

西遊記:爲什麼讓美猴王去當“弼馬溫”呢 第2張

網絡配圖

用猴子防止馬疫的傳統從何時開始?錢鍾書先生認爲這種說法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北齊賈思勰的著名農書《齊民要術》。《齊民要術》中有一部分專門介紹養馬的竅門,其中引用當時一本記載各類辟邪厭勝之法的著作《術》中的說法,曰:“常系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辟惡除百病也。”

古人認爲瘟疫多是天地間“邪氣”所致,因此治療瘟疫常常和“辟邪”“辟惡”聯繫在一起。晉朝幹寶所撰《搜神記》中,記載了一個神異的故事,說晉朝有一位名叫趙固的將軍,他的戰馬忽然因爲“腹脹”而死,將軍找到了當時著名的術士郭璞。

郭璞命人到叢林中,捕捉了一隻“似猴而非”的生物,放在馬的鼻子前吸氣,過了一會兒,已經氣絕的戰馬便噴鼻而起,恢復了生機。這個故事也明顯表現出了“猴防馬疫”的思想,不同的是猴子只能預防邪氣侵入馬匹,而這“似猴而非”的生物卻能將已經侵入馬匹的邪氣吸出,達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猴闢馬瘟”的民俗不但常見於中國,還廣佈印度、伊朗、泰國、日本等其它亞洲國家,併產生了諸多變體。在這些變體中,猴子不僅僅可以避免馬的瘟疫,也可以保護其它動物免受疾病折磨。

西遊記:爲什麼讓美猴王去當“弼馬溫”呢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泰國,人們習慣在象舍前飼養猴子,認爲上躥下跳的猴子可以吸引邪神的視線,讓它們無法集中精力侵害自己的大象;在日本熊野地區,農戶常常在牛圈前懸掛猴爪,試圖將災害拒之門外;

在前面說到的農書《齊民要術》中,也提到過養猴於羊圈中,利用“此獸辟惡”的屬性,治療“羊膿鼻口頰生瘡”的方法。可見從世界範圍來看,猴子和馬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親密關係。

雖說如此,相比於其他文明,在漢文化圈的文字和圖像記載中,猴子服務馬匹的機會遠遠高於其他動物。這一方面是由於對漢文化圈中上層人士來說馬匹的重要性遠超其他家畜,另一方面也是由漢語的特性決定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