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末一普通衚衕,列強紛紛入駐,成“國中之國”,爲近代恥辱

清末一普通衚衕,列強紛紛入駐,成“國中之國”,爲近代恥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之前,我們和大家說了開封的雙龍巷,這條巷子雖小,卻走出兩位皇帝、兩位總統和一大批社會名流,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比起中原的巷子,北京的衚衕也是別具特色,歷史人文氣息濃郁。提起北京胡同,很多人會想到八大胡同,但歷史上八大胡同曾是煙花柳巷的代名詞,與之相比,北京的另一條的衚衕—東交民巷於我們而言卻更有教育意義。

很多人對東交民巷的認知源於《辛丑條約》。在《辛丑條約》裏,有一條這樣的規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爲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作爲老北京的一條普通衚衕。爲何會成爲列強青睞並將其作爲與清朝劃分勢力範圍的界限呢?從歷史上看,東交民巷卻有不尋常之處。

東交民巷言之爲“東”,因爲還有一個西交民巷與之貫通。他們最初的名字叫做江米巷。江米也即是糯米,北方人稱之爲江米。有元一代,這裏是南糧北運的咽喉要地,從南方運到北方的糯米,卸貨集散都通過這裏。時間久了,當地老百姓便將這條巷子稱作江米巷。作爲貨物集散地,江米巷無疑是繁榮的。

清末一普通衚衕,列強紛紛入駐,成“國中之國”,爲近代恥辱

在明代,由於政府修建棋盤街的原因,原來的江米巷被一份爲二,棋盤街以東爲東江米巷,以西爲西江米巷。而東江米巷設會同館,專門接待安南、蒙古、朝鮮、緬甸等四個藩屬國使節。

到了清代,尤其是清朝末年,這條巷子便被強制性賦予其他功能。

首先,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公使入駐東江米巷的淳親王府,法國公使入駐安郡王府,美國公使進駐美國公民的私宅;而俄國公使則入住清初在這裏修建的東正教教堂俄羅斯館。隨後,日本、比利時、荷蘭、德國等列強紛紛在這裏建立使館,從此東江米巷成爲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其次,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城。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東交米巷進入列強虎口,也被正式更名爲東交民巷。此時的東交民巷成爲各個使館自行管理的使館區。界內的中國官、民均要遷出,界內建外國兵營並駐軍,自設警察和管理人員,中國軍隊、警察不能進入,中國在界內不享有任何主權。

清末一普通衚衕,列強紛紛入駐,成“國中之國”,爲近代恥辱 第2張

再次,除了使館,各列強在東交民巷地區還開設了金融、物流、醫療等機構,一時間英國匯豐、麥加利、橫濱正金等外資銀行林立,郵局、醫院等基礎設施遍佈,洋人也修建了大量的西式建築。東交民巷地區成爲獨立於中國行政、法律甚至經濟之外的“國中之國”。

東交民巷折射出大清王朝最後的屈辱,成爲一種恥辱符號,以至多人一提到東交民巷就會驟然心痛。

值得注意的是,北平和平解放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特意從東交民巷通過進入北京城,至此中國軍隊50年來不得進入東交民巷的恥辱終於得以洗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