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中國的“末茶”和日本的“抹茶”到底是同一種東西嗎?

中國的“末茶”和日本的“抹茶”到底是同一種東西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抹茶的英文單詞源於“抹茶”的日語發音,是日本茶道中使用的粉末狀的綠茶。不過,追溯起來,日本抹茶的源頭在中國。

抹茶,在中國古時稱作“末茶”,起源於隋唐,宋代發展達到鼎 盛,文獻中留下了其製法的詳細記錄:將春天的茶葉的嫩葉,蒸煮新鮮茶葉(稱爲“蒸青”),進而硏磨成膏,再壓制成塊,烘焙脫水儲存,待要飲用時,再碾成細粉。由於當時最流行製作精緻的圓形茶餅,所以末茶也被稱爲“團茶”。

中國的“末茶”和日本的“抹茶”到底是同一種東西嗎?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詠歎抹茶的詩篇,"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麪"就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讚美之詞。

末茶既是粉,便不能像今天的茶葉那樣沖泡。它的喝法是用開水衝兌,攪打成糊狀,稱爲“點茶”。宋徽宗就在他的《大觀茶論》中描述了點茶的過程:點茶者拿着竹製的茶筅,靈活地轉動手腕,快速攪打茶湯,就跟今天我們打雞蛋差不多。要一直攪到碗中泛起“湯花”——白沫,如“疏星皎月,燦然而生。”

中國的“末茶”和日本的“抹茶”到底是同一種東西嗎? 第2張

當時最爲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 》中評述鬥茶方法;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抹茶)爲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茶。這裏所指的抹茶衝飲之道即爲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

由於末茶工藝複雜,頗費人財物力,到了明代,崇尚勤儉節約的朱元璋便下令“罷造團茶”。飲茶風氣隨之改變, 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沖泡散裝茶葉開始流行,末茶被散茶取代,就在中國逐漸失傳了。

如今要品嚐抹茶就需要到日本了。南宋時日本有一位榮西禪師兩次渡海來華學佛,回國時帶去了茶籽、茶具以及《茶經》手抄本,並在1214年寫成日本的第一部茶經《吃茶養生記》。書中詳細記載了末茶的製法、吃法與效用,日本抹茶文化自此而始。

爲什麼中國“末茶”到了日本,就變成了“抹茶”?

主流說法是同音字錯用、以訛傳訛。但也有人認爲,這是因爲最初的末茶需要飲茶者自己研磨茶粉,“抹”就是在強調用手轉動石磨的動作。

1215年,鎌倉幕府將軍源實朝因宿醉而患病,榮西禪師用抹茶茶飲治癒了他,從此抹茶被當成解酒良藥、養生飲料在武士、公卿等上層階級中傳開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