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行兵作戰的時候 古人一般會在何時埋鍋做飯

古代行兵作戰的時候 古人一般會在何時埋鍋做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做飯,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古代戰時行軍野營,爲了保證戰鬥力,一般什麼時候纔會埋鍋做飯?

自古行軍打仗,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看似細小,實際卻全是兵家大事。

而中國人的腸胃習慣,離不開熱食,所以不能經常嚼乾糧吃冷餐。由此,中國古代大軍哪怕在戰爭期問,只要不是正在交戰中,條件允許,到了飯點後,都會埋鍋做飯。

因爲熱飯熱食,就是戰鬥力!

古代行兵作戰的時候 古人一般會在何時埋鍋做飯

古代兵法著作多如牛毛,鋪天蓋地。

然而大軍什麼時候吃飯,一日吃幾頓等等諸事,在戚繼光之前沒有一部兵書會講這些細節之事。

所以宋朝之後,有許多號稱熟讀兵法卻毫無實踐的純文人、等到真讓他掌兵之後,卻要練不好兵、也打不贏仗。

這是爲何?

是因爲兵法中沒有具體大軍日常訓練管理細節,書上沒學過,事到臨頭自然兩眼一抹黑,這就叫:“秀才造反、十年難成。”

戚繼光《練兵實紀》記錄的明代大軍日常與作戰行軍野營時的吃飯時間。

一:明代炊事兵。

12人小隊是戚繼光編練的明軍中最小的編制單位。

與現代大軍以連爲單位設炊事班一統聚餐不同,古代大軍是以小隊爲單位吃飯的。

每一支12人小隊,設隊長一名,火兵(炊事員)一名,戰兵十名。

如下:明軍步兵小隊圖。挑着擔的就是負責做飯的火兵。而火兵的標準裝備是鐵尖扁擔一根,銅鍋一口,椰瓢一個。

古代行兵作戰的時候 古人一般會在何時埋鍋做飯 第2張

二:

沒有戰爭的時候,明代大軍的軍營一日生活制度。

·見《實紀》卷之二,第二十條“戒居常”

五更一過,軍營中就會吹號,士兵起牀,第一件事首先就是梳洗。

個人梳洗完畢,火兵埋鍋做飯。

其餘士兵以同一帳住宿爲單位,圍坐一圈,由一軍中識字宣讀當日將主所發號令,務必講明、聽清。

然後,就是吃早飯。

一日之計在於晨,第一頓飯,肯定是要吃飽的。

早飯後,按當日號令,各隊或值守當差,或負責放馬、打草及營中諸雜事,或奉令出營採買日常物資給養等等。

中午再次埋鍋做飯,再吃一頓午飯。

營中雜事上午全部完成,午飯後,士卒除值守隊伍外,其餘全體帳中休假。或坐或臥皆可,要求是:必須安靜。

太陽偏西時,士卒出帳,在營地內各自操練武藝,騎兵練習弓馬、以及快速披甲等;步兵練習鳥銃裝填瞞準、弓刀槍棒等。到黃昏時,停止操練,兵器擦拭收好。

古代行兵作戰的時候 古人一般會在何時埋鍋做飯 第3張

每隔五日,保養打磨兵刃器械一次,百隊總逐隊檢查。

沒有戰鬥行軍時,明軍日常駐紮營中,是否會吃三頓飯?未知。但很有可能,只有二餐。

入晚前,騎兵安排好半夜輪流餵馬事項。

入晚後,全體睡覺。靜臥牀上,不準吟唱小曲,也不準交談淫邪事、或勾起思鄉愁緒,動搖軍心,這是要吃軍法的!

戰時行軍野營,爲了保證戰鬥力,大軍是一日三餐的。

古代大軍離開駐地向行軍時,如果在境內安全區域,那麼還可以進入沿途城鎮宿營,當臨近戰區,隨時會有敵情時,那就進入了野營狀態。

(1)早飯。

早飯時間是與平時相同,五更起,梳洗、埋鍋造飯,聽講當日命令,吃飯。

《練兵實紀》卷七(野營29條):

五更三刻,掌號吹響一通,擂鼓一通,各軍舉炊。

飯後整裝出發,繼續行軍,毎一時辰、即二小時行軍十里,停下休整一次。

走出二十里,已經二個時辰之後,

(2)中午飯。

行軍二個時辰,二十里後再次休息,並埋鍋做飯。

飯後繼續行軍。

(3)晚飯。

午炊後,仍然每十里一休整,二十里後,一天走完四十里,就要準備結寨紮營了。

紮營時,同時進行汲水、放馬、樵採、

諸事已畢,則閉營門,埋鍋做飯等等。

古代大軍士兵同樣備有規定乾糧,可供關鍵數日之食。如果連日交戰,無法埋鍋做飯,那就只有吃乾糧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